换一种思路 赢一点进步

时间:2022-10-12 01:24:41

“共有日记”的产生

对于“写作文”,很多学校的做法是:每两周一次常规写作,由老师批改后评讲。但这样的节奏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用不太明显,于是,在两周一次写作的节奏中,很多老师又会布置每周写一篇“随笔”,统一在周末完成,上交后由老师批改。

曾经,我也是这样操作的,但实践过后发现若干问题:首先,学生们的周末比平时上课还忙,忙着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四处奔波上课外辅导班,无暇关注生活,根本无“米”入作文;其次,学生们的心态在周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随笔就当成任务即可,就算一周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到了周末再来回忆,也味同嚼蜡,谈不上精心构思、推敲,更起不到提升写作能力的作用。然后,统一的上交批改给老师加大了批改量,老师们也无法对学生们的写作给予准确、用心的评定,有时甚至打一个日期草草了事。最后,每人一本随笔本,只有老师看得到,同学们看不到其他同学的作文,也无从知道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没有交流学习的空间。

“共有日记”的操作

于是,我想把周末集中性的随笔写作分散到周一至周五完成。

以我任教的一个班级为例:我班共45同学,5名同学一组,全班共分成9组。每组只需5名同学的原因是他们要对应着周一至周五,一天一人;这5名同学的写作能力高低不等,有优秀一点的,也有中等的,更有略微欠缺一点的。要求他们把每天的日记写在共有的一本本子上,取名日:“共有日记本”。这样,全班共有9本日记本。写完日记后在第二天的早上上交,待老师批改后取回传给接下来的同学,以此类推,一周接力完毕。

另一个班只有44名同学,5名同学一组,全班共分成9组,只不过第9组只有四名同学,他们这一组到了周五就轮空了。如果老师感兴趣,可以参与到这一组,与学生共同写作。

当然,这个“日记”并不是很私密性的日记,而是在写作的那一天,要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文字记录下来,与老师、同学分享。

“共有日记”的优势

1.每天都有同学需要写作,这就促使孩子们须静下心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能及时抓住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能让孩子们注重在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生活中的新鲜事情还能促使孩子们写作时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这些,恰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如:

“现在我的视力是越来越差了,为了不让度数加深,家长竟舍得花那么多钱给我买了一个角膜塑料镜。医生用一个手指托着一个圆弧形的玻璃向我走来,她一只手撑开我的眼睛,另一只手指上的镜片就靠过来。我身上一抖,只觉得不妙。当我反应过来时,镜片已贴上眼珠一半,我的眼睛便开始不住地流泪,眼皮也激烈地反抗着,拼命地向中间合,想把玻璃镜片挤出去。”

同组的同学看后也大受启发,也写片段如下:

“翻了前面的日记,我也忍不住诉诉这眼镜苦。妈妈考虑我戴眼镜不方便,想买个隐形眼镜。她没带我去眼镜店,直接自己冲过去买了,可这个适时的关心可闹乌龙了。妈妈兴高采烈地买回来,叫嚷着让我试试,我也兴高采烈地配合着,可妈妈买的镜片太软,没戴上去就翻过来粘在手上了。而且直径偏大,戴不进去,只得作罢,望着镜片,我也只能仰天长叹:早知如此,我就和你一起去了。”

周二学校开放日刚结束,新鲜的日记就已出炉,不必等到周末。如:

“语文课被选作了公开课,我很激动,浑身铆足了劲,想大显身手一番。可当摄像机往后排一摆,黑压压的人群在后面坐定时,我的心里又紧张起来,如果发言不全面,甚至错了,该怎么办呢?当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举起右手时,老师已经点了其他同学,当我听到许多同学的答案与我的一模一样时,心里懊悔极了,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周三的“青春仪式”打动了很多同学,如:

“真正让我深深感动的是老爸给我的那一封信,我一句句往下看,越看鼻头越酸,老爸的真实经历、真实情感都注入到这封信中。抬起头,我仔细地看着老爸的脸,却发现那个在我小时用他强壮的臂膀撑起一片天地的男人,真的老了,岁月已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2.因为是“接力日记”,这本日记本是五位同学共有的,每天写作的同学需把本子传递给接下来的孩子,其实共同拥有的五位同学暗地里也存在较劲的现象,看谁写得更认真,看老师给谁的分数更高,看老师和谁的交流更多,看谁的文章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所以,每位同学拿到日记本,首要事情是先翻开前几位同学所写的文章,认真“拜读”,分享他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通过他人的文章来回味前几天班级、个人的事情,再通过老师的交流性的语句来学习他人文章的长处。这样就激发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都不甘心比他人差,都想写出一篇更精彩的文章,就需要更认真、更用心才行。

3.当翻看前面的作品时,同学们都有不少急于要交流的话,于是就出现了及时的“跟帖”。这种形式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孩子们交流得“不亦乐乎”,对作品的内容、主旨、写作的手法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这一能力也有明确的表述:“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及时交流、能学习到他人的优点,这些特点就弥补了各人的随笔本只与老师交流,无从让更多的同学参与交流的不足。如:

“楼上的,我只能说我真的看不懂你写的字了!”这是对同学书写态度的友情提醒;“看了你的文章,我也热血沸腾。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我们不要虚度。一起加油!”这是朋友之间最真挚的鼓励;“你这篇文章获得了老师的肯定,我们其余四位同学要向你学习,争取下次比你写得更好!”这是一种友好的竞争。

4.从周一至周五每天均有学生写作后上交,就把全班四十多篇作文的批改量平均分到五天,每天只需批改九篇左右。这样,老师也更有时间、更有精力好好地研读学生们的作文,以便在手法上更好地指导写作,在情感上更饱满地沟通,从而达到师生和谐、促进写作的目的。

5.加强了写作和课文学习的联系。当学习完诗歌后,有些同学能主动地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当学习完文言文后,还有些同学试着用文言文的形式写出生活中的事情。

如观霾(片段)

南京之霾,天下之伟观也。自秋冬交界之时为最盛,方其远出田间,仅如丝缕;既而渐近,则PM2.5际天而来。虽悄无声息,神鬼不觉,却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故有南京人“霾涌银为郭,咫尺不相见”者是也。

――仿《湖心亭看雪》

其实,同样是每周一篇的写作练笔,只是老师换了种思路,换了种形式,就让学生们觉得亲切可行。在每篇的写作中、在每次的观察生活中、在每句的“跟帖”中,写作心态发生了改变,写作能力有了提高,这是我们老师乐于看到的。多点智慧,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上一篇:抓住特征 创意表达 下一篇: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