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战略非常观

时间:2022-10-11 10:59:50

商标战略非常观

商标是品牌经济发展的基础。商标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要素,品牌战略和商标战略已经成为企业走向市场和走向国际市场的有力抓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品牌知名度和企业商标的覆盖度、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准。

7月12日,“品牌梦・中国梦――知名品牌典型案例宣传推介会”暨“商标战略、品牌经济专题讲座”在此背景下顺势而为,与众多艰辛探索在品牌道路上的优秀企业产生强烈共鸣。此次由青岛出版集团主办,由青岛市工商局、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青岛市企业联合会绩效评价与推广委员会为业务指导,由《商周刊》社有限公司、青岛市民商法研究会、山东舜翔(青岛)律师事务所承办的会议,以及会中正式揭牌成立的“知名品牌评价与推广委员会”,旨在为青岛“名牌带动、品牌兴市”战略的持续实施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专题讲座

中国驰名商标基本概念解读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03年4月17日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其涵义可以概括为: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驰名商标”持有企业的公司名以及网址域名都会受到不同于普通商标的格外法律保护。

概念误区一:“中国驰名商标”是通过评比获得的荣誉。

“中国驰名商标”不是简单的评比,而是法律认定过程,是对知识产权的扩大保护。中国驰名商标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是重要的知识产权,是实行商标战略、打造企业品牌的最高平台。

中国驰名商标遵循“个案认定,被动保护”原则:各行各业的商标在所在领域、相关群体中达到了―定的驰名度,由于驰名商标既具有一般商标的区别作用,又有很强的竞争力,知名度高,影响范围广,已经被消费者、经营者所熟知和信赖,具有相关的商业价值。这些特点使之经常成为侵犯的对象。当商标驰名度受到了跨类别的侵害,于是产生法律诉求、请求扩大保护,而后国家工商局被动地对其进行相关认定和扩大保护。

概念误区二:“驰名商标”仅是围绕中国品牌的本土化认定。

“驰名商标”最早出现在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其宗旨是合理保护相关的商标所有权,维护公平竞争,制止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我国于1985年加入该公约,成为其第95个成员,然而直至1989年,所有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都来自巴黎公约其他成员,并没有本土商标。如今,驰名商标制度同样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国际商业竞争中为维护相关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品牌思路

以工程品质雕刻铭牌 陈玉栋

腾远设计始终将品牌意识贯穿于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将品牌思想与设计创新融为一体,通过工程的设计品质来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成立服务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及管理办公室和服务品牌建设监督考核办公室,制订一系列商标管理制度,收集与本品牌相关的商标信息,依法保护公司的商标品牌。

腾远经过17年的发展,从发源于青岛的区域性设计公司发展成为在上海、烟台、武汉均有分公司及合作组织的全国性设计机构,业务范围已遍及全国各个地市。始终以“建筑工程设计领域的创新者和引领者”为企业使命,并不断运用新的管理理念,调整企业发展模式,“蕴聚创新因子,引领行业精准优质服务;国际化新思维,保持企业稳健高速发展;分享战略成果,筑就员工快乐幸福生活”。

“实在”新鲁商 王好武

从1950年的崂山李村供销社,到改革开放后的“崂山国贸”,再到2002年后启用“利客来”这一更具时代感的牌子,作为商场零售业中少有的青岛本土品牌,从容地与佳世客、万达、华润万家等零售业巨头展开游刃有余的竞争。自2002年以来,先后涉足商业零售、采购物流、餐饮宾馆、市场租赁、小额贷款、商业地产六大板块。在跨领域、多元化的进取战略下,“利客来”这一品牌的复现率和知名度迅速增长。

利客来以“实在”为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进一步解读为“以信经商,以德取利,以礼行事,以义为人,以实为本,以人为荣”。将“实在”新鲁商形象融入企业品牌建设当中。

品牌建设是自觉不自觉的过程 刘德承

英派斯是成立于1991年的青岛最早的台商独资企业,在企业创建初期,作为海外产品代工企业,经过多年磨砺,已具备做出世界上最优质的健身器材的实力。由OEM代工企业转型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成为企业转型进程中的不容忽视的节点。

同时英派斯意识到,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很难聚集、吸引行业内优秀人才,也就难以继续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胜。顺应中国制造业的战略转型大背景,把握政府政策支持和导向,亦是英派斯决心实现企业转型的外在强劲推动力。

抓牢优质品牌形象 陈淑华

从一个8平方米、1名工作人员的服务窗口,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50名工作人员、26个连锁分社、1个家政培训学校、1个女子就业市场、1个巾帼创业园、1个女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专业服务机构。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围绕下岗失业妇女的就业和解决人民群众家庭生活的需求,在下岗失业妇女和用户之间搭建桥梁,打造“爱心大姐”家庭服务行业知名品牌,开创了山东省妇联在系统内推广的“大姐工程”模式。

爱心大姐服务社本身为松散型用工企业,服务员又都曾失业,为她们寻回归属感、凝聚人心、塑造新形象,成为服务社品牌建设的内在推动力。服务社以塑造“爱心大姐”品牌形象为核心,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爱心大姐”精神、使命、作风、形象、价值观、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家有困难不用慌、爱心大姐帮您忙”服务口号沁人人心。

上一篇:挖掘自己的“弱点” 下一篇:记者行动 边书平:做有使命感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