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探析

时间:2022-10-11 10:22:33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探析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培养法律精神,引导大学生顺利成才的重要课程。然而,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完全根据教材体系,按照章节组织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效性差,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不理想。经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通过打破现行教材中章节的界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将“基础课”划分为既有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十二个专题进行讲授,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突出社会热点,旨在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专题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一、专题式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专题式教学

“专题”,其本意是指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问题。专题式教学亦称“问题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打破现行教材中章节的界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形成既有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相对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专题式教学的特点

1.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专题式教学的每个专题都是依据不同的主题而设计的。师生借助专题这一形式,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共同探究某一专题领域所涉及一般规律。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是主题鲜明,难点、重点更加突出。

2.方法多样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讲解式、课堂讨论式和研究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跳出书本,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懂得道理,提高能力。

3.角色可变性

在授课时,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讨论时,则既是老师,又是朋友,与学生形成一种亲切和谐的“良师益友”的关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师生互动,双向交流。

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专题式教学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式教学目标设定

专题教学目标要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及“基础课”课程要求来确定,并结合专题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特征和学生的特点、能力与素质教育的侧重点把教学目标具体化。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式教学内容设置

“基础”课的专题式教学应当紧紧围绕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这一中心,在现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打破章、节格局,在每个专题的设计上有机地融入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内容,形成教学体系,解决目前的教材“两张皮”现象。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及“基础”课教学计划64学时,预计将“基础”课划分为十二个专题进行讲授:专题一:何谓大学,大学何为;专题二:人生支柱――理想与信念;专题三:献给母亲的忠诚――爱国主义;专题四:剑与盾 ――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专题五: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专题六:有规矩始成方圆――人类与道德;专题七:千年修得同船渡――社会公共生活规范;专题八:谋生之本,成就之源――职业与职业道德;专题九:从情理法看爱情与婚姻――家庭美德;专题十:保持心理健康,加强人际交往;专题十一:法律与法律意识、宪法、民法(劳动法)、刑法;专题十二:明晰维权途径,懂得法律救济。根据专题的划分,力求把“基础”课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基础性方面,注意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在前沿性方面,注意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道德与法治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在时代性方面,一方面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同时,关注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权益保护、犯罪预防、时事等具有时代特点的课题。

同时,在专题设计中对大量的内容进行精简和压缩,使之更贴近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社会实践经历,使教学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进而使大家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相较于常规教学,专题式教学需要更好的教学方法与和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在对“基础课”专题式教学的探索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空间配置法、师生角色互换法、典型案例教学法、设疑引思教学法等多种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1.教学空间配置法

教师在专题所设定的教学内容下,深入熟悉教材,广泛收集资料,善于科学安排好教与学两方面空间配置,做到精讲、精导、给学生以思考、辩论的空间,通过引导让学生心“动”起来、脑“活”起来、眼“阔”起来。

2.师生角色互换法

教师要根据专题内容的难易度,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现实,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课前布置学习讨论或搜集资料等任务,课上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辩或开展课堂讨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又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3.营造教学情境法

以情感人是“基础课”教学基本要求。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活动艺术性和感染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显著效果。

4.典型案例教学法

“基础课”融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繁杂,涉及诸多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师要结合实际,围绕知识点和基本理论,针对社会生活中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如在专题六、七讲授时,就可以通过“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深刻理论的理解,再运用理论拓展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深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设疑引思教学法

“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

(四)专题式教学原则

专题式教学还应当遵循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开展专题式教学的作用

(一)专题式教学可以给教师提供充分的教学自

专题式教学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不以教科书上的条款为宗旨,可以有效克服教材的逻辑性不足、内容相对滞后等先天不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诸多教学手段,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动态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目标,以教观点、教方法为己任,进行“少而精”的教学,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

(二)专题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多维的视野和大容量的信息

由于专题式教学有多层次、多角度、多因素、重点突出,详略有度的优点,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大量的信息、多方位的触角中,进行知识的综合分析,进而学习欲望增强。

(三)专题式教学强调联系实际,加强实用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此时此地的联系实际。有些实际问题可有机地融入相应的专题中解决,有些较普遍和较突出的问题,还可单列专题讲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理论思维反思和解决现实问题。

四、结语

“基础课”专题式教学在实行的过程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受学生的喜爱,然而专题式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如何备课和讲授,是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所长来负责几个专题的备课和讲授,还是一位教师通讲到底?教师如何掌握和运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如何设置配套的考评方式等都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2C196

[参考文献]

[1]王继辉,申群喜.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J].社科纵横,2007,(12)

[2]孙丽珍.高校思政理论课合作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9

[3]臧宏,王立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专题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作者单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上一篇: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析TED演讲视频对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