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11 10:03:23

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诊治经验。方法:对65例胃癌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照组32例予对症积极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内镜治疗。结果: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2105例,发生PGS65例(3.09%),观察组平均恢复时间(19.38±3.25)d,显著优于对照组(28.7±4.15)d。结论:胃癌术后PGS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内镜治疗优于单纯对症治疗。

【关键词】胃瘫;内镜;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15-01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1]。以急性为常见,由于PGS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而若误遭再手术则可导致病情加重,使恢复更趋缓慢。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意义。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实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2105例,发生PGS65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观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65例,其中观察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6l.5岁。手术时间3~6h,平均4.7小时。对照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性13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62.6岁。两组患者麻醉方式为全麻,术后均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

1.2 诊断标准:

(1)胃术后患者以排气、拔除胃管进流质或半流饮食后发生恶心、呕吐,中上腹饱胀,体检发现胃振水音;(2)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800ml,并持续6~10天或更久;(3)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4)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5)无应用影响胃平滑肌收缩的药物[2]。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例采用非手术方法。除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解除其顾虑外,我们应用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①禁食;②重新留置胃肠减压管;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是纠正低血钾状态;④冷、温盐水交替洗胃,每日1~2次;⑤腹部热敷;⑥营养支持:间断输血、血浆、白蛋白,有条件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或空肠内营养;⑦ 胃动力促进剂的应用:主要包括胃复安、多潘立酮、普瑞博思及阿奇霉素等,根据病情不同,选用1~2种[3]。

观察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内镜治疗。患者在内镜治疗前均进行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洗胃以减轻胃黏膜及吻合口水肿,促进胃动力的恢复。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全胃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选用长约13O cm,外径约0.33 cm鼻肠管,管前端可用1号丝线系一小圆圈,方便活检钳抓住。首先将鼻肠管从鼻腔插入至胃,然后插入胃镜,用活检钳夹住管道头部,随镜一起通过吻合口,至吻合口以下输出段约20~30cm处小肠,将钳子与鼻肠管停留在原地,然后,术者一边缓慢退镜,助手一边用活检钳夹住营养管向前推送,防止营养管随镜退出而被带出,直至内窥镜全部退出为止,固定鼻肠管。可用X线透视确认在小肠中的位置。经鼻肠管滴注营养要素饮食,遵循由少到多,先快后慢,循序渐进原则,治疗完毕生理盐水冲管防堵塞。待患者营养状态好转,有食欲后,可尝试经口进食,无不适便可拔除胃肠管。

2 结果

65例患者均痊愈,胃动力恢复正常,拔除胃管,患者进食后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及呕吐;X线钡餐造影检查胃蠕动、排空良好,无复发。对照组32例均经保守治疗,时间12~49d,平均(28.7±4.15)d。观察组恢复时间10~31d,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为(19.38±3.25)d。两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近年研究表明,PGS发生机制很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手术易破坏胃的完整性及损伤迷走神经,影响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引起胃内正常菌群平衡失调,手术通过多途径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及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状态使血糖明显升高,这些因素均有增加PGS发生的危险。同时胃癌手术后的PGS发生率与胃肠道手术方式也很有关。Billroth I式吻合术后发生率低,在BillrothⅡ式吻合基础上加做Braun吻合发生率也低,可能与其重建方式更符合生理解剖状态,使胃肠道运动协调一致有关[4]。另外腹腔感染,术前幽门梗阻,低蛋白血症,术后高血糖水平等也是术后发生FDGE的高危因素。因此尽可能作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降低胃癌术后发生FDGE的一大要素。

PGS的一般治疗严格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采用全肠外营养治疗或空肠置营养管、空肠造瘘、行EN治疗;纠正贫血、低蛋白、补充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温针灸和中医中药也有较好的疗效,可酌情加用。

通过胃镜检查可证实吻合口的通畅,输入输出肠袢均无异常可取得让患者及家属信任,使其确信无器质性疾病,并对本病起病原因、疾病性质以及良好的预后等有所了解。可使患者缓解了精神上的压力,增强治疗信心,促进了胃动力的恢复[5]。另一方面,由于胃无力,不蠕动,使术后的吻合口不能开启,胃镜检查时可以反复多次通过吻合口,这既可清除吻合口处的异物、黏液分泌物等,又可对吻合口起扩张作用,可以使吻合口被动开启。另外胃镜注气扩张胃腔和空肠输出袢,机械刺激胃肠平滑肌,并使近端压力局部增高激发有效蠕动的形成。对胃瘫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笔者的经验表明胃镜检查不仅可诊断胃瘫,而且对胃瘫治疗也有一定的意义。

在预防方面,我们认为对于老年患者或术前存在明显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将其全面纠正后再考虑手术,而不能全面纠正时应至少使其明显好转,术后严密监测指标的变化,及时处理。术后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王东,潭广,巩鹏,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2):157-159.

[2] 李文靖.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诊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8:608-609.

[3] 国长军.胃癌切除术后胃瘫6例诊治体会[J].实用肿瘤杂志,2008,1:63-64.

[4] 周国林,陈秀英,陈红军.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症13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12:1778-1779.

[5] 秦新裕,刘凤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1):13.

上一篇:眼科准分子激光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下一篇: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的常见问题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