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

时间:2022-10-11 09:23:46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

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在推进中的全面二孩。国家“全面二孩”生育证策的实施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国家人口政策,解决过往生育政策所带来的问题。以广州市白云区各家庭中不同年龄阶段生育二孩意愿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讨论适宜生育人群所面临的问题、公共服务及公共设施所面临的困境,并以相关理论及其需求为视角,参考其他地区的经验,提出正确引导“全面二孩”政策下育龄群众生育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中央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认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专家们认为,要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在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同时,还应当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政策,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使生育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否生育二孩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重要的决定,受到家庭的经济条件、传统观念、社会公共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以往研究数据和理论的基础上,从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生育二孩意愿,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式对符合政策的白云区居民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解,了解目标群体实际的工作生活情况、生理素质情况、心理思想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社会资源实际情况,结合所有数据了解目标人群的意愿。并进行定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因而,本研究以不同年龄阶段生育二孩意愿及需求为视角,研究目前白云区目标人群生育情况与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白云区全面二孩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对于适龄生育人群而言,究竟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项目小组就此对白云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的形式进行调查。我们上门发放问卷及回收问卷。调查采用的是自填式问卷,问卷填答的时间约为10~15分钟。共发放纸质问卷165份,经统计成功回收并有效地卷共165份,客观详实地收集影响人群生育意愿的各方面数据。

此次调查年龄阶段主要如表1所示,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岁及以上分别有69人,47人,17人,32人。其中调查的165人中有35位是独生子女,详见表2。

对于那些符合生孩条件的人群我们进行了意愿调查(表3),其中有效人数为96位,希望生小孩和暂时不希望生小孩的比例几乎持平,有49位受访者暂时不希望生第二孩,占了51.05%。证明了不想生育二孩的群众也不少。在采访中,有适龄生育人提到,一直盼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真正放开了又很纠结。如果再生二孩,过去的工作基础就要基本“清零”,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也不希望二胎的到来降低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希望国家能对生育二孩给予更多政策支持。目标人群“非常希望”的家庭数量为47人。

对于不想生育二孩的目标人员我们进行了访谈(表4),有较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成本高,经济压力大;养育孩子会减少闲暇的时间,降低生活品质;还有孩子照料问题,亦有一些人认为只有一个孩子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在采访中有部分适龄生育人提到,家里目前是标准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一方面老人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需要照顾,另一方面孩子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也需要家长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

对于想生育二孩的目标人员我们也进行了访谈(表5),大部分人认为给孩子找个伴,有利于孩子成长,而就生育的性别偏好分析数据来看,重男轻女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目标人群的性别偏好程度受一孩性别影响比较大,这一结果更说明了受“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导致新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问题严重。

笔者认为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外因是经济因素(表6),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影响生育考虑因素可以看出,38.18%的目标人群选择“经济因素”选项,证明了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已逐渐减弱,仅占10.3%。此外,生活因素与国家政策是影响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较为重要因素,占了26.67%和14.55%。

从整个调查问卷分析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理念的影响下,人们想生二胎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受一些客观的因素影响、政策逐步完善、家庭因素等原因,较多一部分适龄生育人群计划不要二孩,对此,我们在下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三、完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的对策

生育意愿是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本部分基于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这个方面的分析情况并提出提升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效果的措施。

(一)完善女性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现阶段符合“全面二孩”条件的家庭不愿再生育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再生育将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尤其是女性,若再生育一个孩子就会失去工作或工作晋升的机会。受传统的生活习惯影响,一般女性比男性在家庭生活中付出更多,即便是职业女性情况亦是如此。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职场女性相比男性要辛苦很多。在我国,工作和家庭矛盾中体现的男女平衡不明显,职业男性女性地位相对平等,就业公平合理,传统的观念已日渐模糊。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若家务劳动社会化持续发展,就需持续开发出适应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公共服务。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广,短期来看似乎使得原本就存在的社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如抚育经济成本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养老问题。为此,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长期的发展的关系,政府需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完善的医疗保障、城镇化、社会保障的政策落实等,一方面支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尽快解决人们的实际困难。

(三)完善抚育成本及教育部分政策

我国劳动力增长越来越慢,2012年,我国劳动力总量自197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为此我国了多个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补充今后劳动力的短缺。然而从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许多符合条件的家庭不愿再生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高昂的抚育成本。因此,全面二孩政策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一方面想办法降低家庭抚育成本,另一方面为家庭提供更多的子女照料时间。降低家庭抚育成本可以通过政府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提高二孩家庭的福利水平,来减少家庭抚育孩子的成本。可取的措施有:通过提高产假、哺乳期间的补贴水平,政府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补贴,孩子在就业、教育等方面给予更大更多优惠政策。

(四)提倡间隔生育,科学合理生育二孩

近几年来,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开始下降,我国人口情况较过去已有较大程度的转变。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布我国新调整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孩。但是为了避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造成生育高峰,可通过鼓励隔生二孩的方式对妇女的“二孩”生育进行引导。实行间隔生育,首先,可以促使二孩生育逐渐得到释放,减少随着出生人口突然增多而带来的教育和就业压力。其次,间隔生育可以使符合条件的二孩夫妇有计划、有时间做好各种充分准备,可以使计划生育二孩的夫妇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第二个孩子。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发展是有规律的,生育意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对解决不同的人口结构问题是有帮助的。伴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有针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地方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提供科学的参考。我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生育政策的方向目标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完善有针对性的生育政策,达到各地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标,促使人口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全面发展。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我们看到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科学贯彻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任重而道远,要稳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

上一篇:探索翻译中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下一篇:人均利润不到10万美元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