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集群产业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

时间:2022-10-11 08:52:12

刍议集群产业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集群产业优势构成的四个维度,分别阐述其内涵及其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并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品牌为例,分析产业优势各维度对其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以期从新的视角丰富我国对区域品牌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区域品牌 产业优势 产业集群 作用机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更加明显,经济重心却相反地更趋向地理集中,出现了产业更加集聚的地理现象即产业集群,并且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大都伴随着区域品牌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河北等地,也是出现这种现象较为集中的地区。鉴于集群产业优势和区域品牌二者之间如此之高的相伴生性关系,本文从集群产业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作用视角出发,在理论层面上推导出集群产业优势的构成维度,探求集群产业优势的内涵及其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

集群产业优势维度内涵及其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

本文将集群产业优势的构成维度初步界定为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创新优势和营销优势四个维度。

(一)成本优势与区域品牌

根据波特的竞争理论,产品的成本优势是最基本优势,企业最初集聚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节约成本。集群的成本优势是指企业空间集聚带来的内外交易费用的降低,从而使集群内企业比集群外企业能够以更低的生产成本或交易成本提供具有基本相同的使用价值的产品而获得的竞争优势。因而,成本优势是区域品牌最初形成的价值基础。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其中区位因素主要是运输成本与劳动成本,而位置因素指信用成本和经常性开支成本;马歇尔首次提出的“外部经济”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培训劳动力、创新及其扩散等。由于企业在地理上相邻以及面对面接触,促使信息和知识快速流通,降低信息搜索的成本和交易成本。在集群所在地区聚集了各种生产要素,信息灵敏,便于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试制,要素利用效率高,耗费的成本相应下降(吴宣恭,2002)。

(二)产品优势与区域品牌

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内在竞争压力,获得了单个游离企业难以拥有的产品(服务)质量、产品差别化和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往往能获得比产业集中度更高的利润集中度(魏守华、石碧华,2002)。由此,本文将集群产品优势定义为集群内企业集聚获得的有别于单个游离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等方面的优势,是构成区域品牌形成的物质基础。集群采取柔性定制生产方式,可以更及时地适应市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反映市场流行趋势,形成产品的差异化(陶金国,2003)。

(三)创新优势与区域品牌

产业集群创新优势是指产业集群内部各成员要素之间,以某种或某些特征为联结的正式或非正式合作,由此形成的要素之间相互传递而获得的优势。创新优势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集体联合创新,降低了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促进产业集群创新高速化和新产品乘数增加,以领先的工艺和技术获得消费者的认知,从而有利于提高区域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扩大市场份额,促进区域品牌的形成,是区域品牌形成的根本优势。弗里曼认为集群内部存在知识溢出效应,该效应的存在是促进集群创新网络发展和集群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是集群创新产出和生产率提高的源泉。集群众多的中小企业不仅能共享公共资源,实现资源互补,更重要的还可以通过正式的合同关系或非正式的信息交流,彼此之间结成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关系,最终形成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创新网络(刘友金,2006)。

(四)营销优势与区域品牌

波特认为,一群相关的企业和产业在同一地点出现,提高了共同营销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该地在特定领域上的声誉,使得买方更愿意考虑当地的供应商和制造商。由此,本文认为产业集群的营销优势是指集群内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共享区域内营销资源和信息,从而在营销效率和市场声誉方面所获得的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具体表现在产品和市场优势、价格优势、渠道优势以及促销优势(陶金国,2003)。产业集群建立共同销售中心,吸引了国内外客户和经销商前来购买,降低了企业成品的运输、库存成本,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从而有利于价格竞争;集群内企业可以免费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地洞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市场开拓状况以及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魏守华,2002)。

实证分析柳市低压电器集群产业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

(一)成本优势的作用

产业集群因为资源的聚集,从而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吸收新的优质资源的加入,促进创新,为企业从事柔性专业化创造平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带来更低的交易成本,给集群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低压电器产品的200个大类中的70%产品都可以在柳市找到配件,俗称为“五公里经济圈”,而且其它外部供应商也在本地设有办事处和分销点等机构,并且每年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和信息涌入柳市,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信息管理成本。

成本优势使集群内企业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从而能够迅速占领市场挤压竞争对手,成为该类产品的主要供应地。随着其影响范围的逐渐扩大,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将形成区域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因而,成本优势是区域品牌最初形成的价值基础。

(二)产品优势的作用

柳市现拥有电器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达4000多家,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聚促使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各企业不得不积极寻找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另一个方面,以正泰、德力西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在产品多样性,产品开发上不断投入,主要生产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仪器仪表、高低压输配点设备等,共有1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2万多种规格的产品。

产业集群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聚地,使产品具有优势,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和产品差异化两个方面。只有产品差异化程度和品质高的产业才能极大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企业竞争策略从以简单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为在价格竞争基础上的非价格竞争为主,构成区域品牌形成的物质基础(刘志彪,1997)。

(三)创新优势的作用

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的创新优势体现在创新网络系统的形成,网络系统内成员联合创新,共担创新的风险成本,以工艺和技术领先的形象为消费者所认知,从而有利于提高区域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促进区域品牌的形成。

首先,集群创新优势系统的核心网络系统主要由处于产业链上的配件生产企业、成品装配企业和销售公司组成。集群成员企业间联结关系呈现出梯形态,处于梯形最顶端的是以正泰和德力西为龙头的30多家较大型企业集团构成的核心企业层,产值大都超过30亿元,其中正泰和德力西集团产值超过40亿元,它们以生产成套低压电器为主;中型企业主要进行低压电器元件的装配、检测和销售,在集群企业组织中处于中间层次,属于集群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最基础的配件生产则由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承担,作为大中型企业集团的外协配件供应商和配套部件生产企业,它们主要生产金属部件、合金材料、注塑部件、冲剂、酸洗、模具加工等上万种规格的几十万种产品。

其次,集群创新优势系统的辅助网络系统,主要包括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其中,行业协会主要由柳市的商会、柳市企业家协会和专业技术协会等构成,通过促使行业内部成员企业间签订协议规范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举办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学习和行业信息的共享;促成为集群内部成员企业与外部知识中心的合作,发挥中介作用等等。另外,金融机构是由几大国有银行在柳市的分支机构组成。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提供更多银行与集群成员双向交流的机会,从而在这种互动中有选择地为集群内部成员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发展提供信贷等金融资本注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创新所需经费投入短缺等融资问题。

最后,集群的支撑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外部知识中心、乐清市政府及科委等机构。外部知识中心为集群企业创新提供知识输入和人才输入;提供政策倾斜,扶持与促进低压电器产业健康成长;鼓励企业创新,设立了专利奖励,同时鼓励企业申报新产品。

(四)营销优势的作用

柳市低压电器集群内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共享区域内营销资源和信息,从而在营销效率和市场声誉方面所获得的优势。营销优势推动区域产业产品形象在相关行业迅速传播并转化为市场优势,最终形成区域品牌。

柳市在区位品牌的建立上,一方面产业集群这种集聚、竞争、合作、学习和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弹性专精的生产方式,创造了产业集群的营销优势,从而促成了区域品牌的形成;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形成之后所产生的群体效应又可以加速区域品牌的传播。在区位品牌的维护上,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都努力营造有利于低压电器产业发展的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柳市人积极走出去,共创区域品牌。

结论

集群产业优势对于区域品牌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温州柳市低压电器区域品牌形成的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各种产业优势因素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这种区域品牌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产业优势可以作为其他省份地区发展经济的一种参考。

影响区域品牌形成的产业优势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把产业优势看成一个系统,就要认识到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开放的、动态的。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产业优势的其中某一维度有可能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程度最明显,但是过了这个时间段,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在柳市低压电器区域品牌的初期,集群内部尚不具备产生名牌企业(产品)和区域品牌的土壤与条件,以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为主体,因此成本优势占据主要作用;在柳市低压电器区域品牌的成长阶段,集群区域已经初步具备名牌形成的基本要素与条件,产品优势和营销优势作用程度提升;在区域品牌进入稳步发展即成熟阶段,创新优势成为促进区域品牌持续发展的根本。这就提醒其他省份在学习和借鉴这种区域品牌形成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各自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地区的产业优势因素,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Porter,M.E.. Location,competi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 in a global economy[J]. Economy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

2.Porter,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 Competi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Nov/Dec)

3.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3

4.马歇尔.朱志泰译.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7

5.Freeman C.. Networks of innovator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Research Policy[J].1991(20)

6.韦伯.李刚剑等译.工业区位论[M].商务印书馆,1997

7.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吴宣恭.企业集群的优势及形成机理[J].经济纵横,2002(11)

9.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与创新能力集成-一个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10.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11.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1

12.刘志彪.市场竞争优势:以质量为基础的产品差别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7(1)

13.喻卫斌.试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位品牌[J].商业经济文荟,2004(6)

14.孙丽辉.区域品牌形成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基于温州鞋业集群品牌的个案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9(1)

15.陶金国.论中小企业集群的营销优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3(11)

16.熊爱华,汪波.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形成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7(2)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消费方式分析 下一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