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探析

时间:2022-10-11 08:51:35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探析

摘 要 本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创新途径,以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控制度 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事业单位发挥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要求日渐增加。但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效果和质量,制约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需要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创新,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完善,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事业单位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具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内控是事业单位为了确保相关财务管理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控制手段,以实现管理人员有效地对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掌握、控制,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为目的,并最终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够有效地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控制,促进事业单位的资源合理配置,避免资产的流失,降低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本,遏制经济犯罪事故的发生,确保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不够完善。现阶段,诸多事业单位都重视到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关内控制度,但是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仍旧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缺点。一些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或内部控制部门,内部财务管理主要是由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代行,而且,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仅仅是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并没有起到实际效用。此外,财务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不清的情况也是制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因素。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都制定了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够强,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控制度可有可无,与自身没有直接关系。内控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能顺利执行,制约了财务管理水平和内控水平,使得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束之高阁,真正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制约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监管力度不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需要良好的约束力,而这份约束力是由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够,致使内控制度效果不好,作用没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外部监督没能对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进行严格的要求,也就使得相关财务人员工作随意,积极性差。而且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收支平衡,但由于监管不够,会使得财务管理部门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一些违规现象的发生。

(4)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财务管理内控人员的素质是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控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与内控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存在欠缺,制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内控效果。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的有效途径

(1)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通过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从制度上实现创新。首先,需要优化财务管理与内控的人员配置,设立独立的财务管理和内控部门,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内控,转变传统的职能交叉的现象。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对事业单位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资金收支信息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并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量进行严格的监控,避免不合理的支出的发生。此外,还需要明确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能,并制定合理的内部制约机制。避免责任不清和权力过剩的情况发生,确保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效果。

(2)强化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首先,需要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实现思想上的创新。针对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内控意识不够强的情况,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合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促使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参与到内控中。此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责任制,增加相关内控决策和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在责任制的基础上实施合理的奖惩机制,提高员工执行的积极性,充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实现监督方式的创新。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需要具有良好的外部监督,鉴于现阶段,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外部监督效果不佳的现象,事业单位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实现监督方式的创新。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内控能力,促使管理人员充分履行责任,提升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健全内部审计体制,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体制,强化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与人员配置,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2)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地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制定适宜事业单位发展需要的审计制度和规范。3)强化审计部门与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体制,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另外还需要国家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转变原有的监督审计模式,结合信息技术,实现监督方式的创新,提高监督效果。

(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首先,需要培养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使得财务人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中,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单位资源、有效控制风险因素,实现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针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在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思考、比较、辨别和分析。并强化管理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促使自身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积极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中,需要具有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针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从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能力的提升,促进事业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获取,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 俞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探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 (01):59+37.

[2] 张家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的建议[J].经济师,2015(05):125-126.

[3] 刘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188-189.

[4] 史济蓉.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3(01):42.

上一篇:食品企业危机探讨 下一篇:地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