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时间:2022-10-11 08:14:31

试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是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安排的专门资金,对于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提升有着巨大作用,构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 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

一、构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及阶段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内容分析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内容主要可以从评价内容、评价指标、项目效用以及项目时间四方面划分。其中,评价内容主要分为合理性评价以及合规性评价,合理性评价是指专项资金使用项目的建设是否考虑了国家自然生态环境,是否增加了就业,是否考虑了成本及社会效益等事项。

合规性评价主要指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完全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办事。

评价指标一般分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等主观形式进行判断,其性质为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定量指标即评价的量化,能够将绩效评价以直接客观的形式展示出来。

项目效用主要可以分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事业单位属于社会公益性质,但其使用会间接引导人民群众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其项目效用应以社会效益为核心,以带动商业繁荣与否为辅助评价。

项目时间主要分为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这两种效益的判别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项目时间评价时,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客观的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体现出来。

(二)绩效评价阶段

绩效评价主要分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环节。事前绩效评价应归为日常评审,是以判别资金使用可行性及必要性为核心的项目评审,在项目评审中,要实现低绩效项目拒绝投入以及合理绩效项目的预算资源配置。事中绩效评价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绩效评价,要对项目的实现情况、预期目标、实际项目偏差以及项目执行进度进行分析,要评价控制效率、项目成本,从而实现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事后绩效评价主要针对项目综合盘点,要全面综合专项资金使用项目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既要做到为奖惩机制提供依据,也要实现问题本质原因的分析,从而为下一次项目总结经验,优化资金分配及使用。

二、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设置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设置还不够科学,主要体现在个性指标反映较少,过分偏重会计信息、合同管理等规范性指标,没有实现员工满意度评价,单位成长性评价,最终绩效评价质量不高,无法全面体现资金使用的效益。

(二)事业单位内部约束激励机制设置缺乏,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离不开内部激励约束以及外部监督机制,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这两方面的绩效评价都存在弊端。首先,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没有政策保障,在绩效评价时没有针对资金绩效好坏程度进行的预算调整,有时甚至出现与绩效评价结果投入逆增长状况。其次,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没有配备相应的外部监督措施,绩效评价责任落实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工作好坏无关紧要,削弱了绩效评价机制的激励约束及监督效能。

(三)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较为严重

良好的绩效意识是保障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历史较短,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科学良好的绩效评价意识,在进行专项资金管理时往往偏重资金分配,不注重资金使用绩效,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有的单位甚至认为事业单位只要将专项资金运用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就没有其他问题,成本效益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造成全单位的绩效意识缺失。

(四)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缺乏法律保障

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案由人大通过,属于法律行为。但是,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却缺乏法律支撑,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仅仅是财政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在执行过程中极易出现不严肃现象,绩效评价结果对事业单位的影响不大,约束效能没有体现出来。

三、强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一)在全单位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

在实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之前,事业单位应该在全单位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从而在单位内营造良好氛围,使得有关人员充分熟悉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内容及流程,强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重视程度,树立全员绩效观念,使员工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具体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开办宣传专栏,制定宣传手册,开展培训大会,针对不同部门,可以制定不同的培训举措,切实将宣传深入到部门、深入到员工之中。

(二)构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配套体系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完善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应该充分按照专项资金的使用目标及支出特点,有针对性地为专项资金的使用指定具体的绩效目标。

第二,事业单位要建设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要牢牢依靠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从财务控制、内部管理、利益相关者及核心竞争力四个维度出发,构建联系紧密、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

第三,要完善筛选机制,在保障绩效评价实施主体独立性的基础上,事业单位要完善对评价会计事务所的额筛选机制,通过建立人员随机抽选,减少人员聘用的主观性。

第四,要完善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机制。事业单位应该将绩效评价切实与责任人紧密联系起来,在单位年终评价时将绩效评价结果结合起来,辅以奖惩机制,实现激励约束。

第五,强化法制建设。在法律体系的建设上,国家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借助预算法改革的契机,将绩效评价纳入预算法体系之中,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白素瑾.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3,31:150-151

[2]庄美翠.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J].会计师,2012,22:64-65

上一篇:基于利益链的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 下一篇: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