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试题赏析

时间:2022-10-11 07:59:5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试题赏析

高中物理《考试大纲》规定的力学部分的六个学生实验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原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误差控制(平衡法)等,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考纲规定的十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包括电学部分)中的难点之一,因而,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每年命制的十八套试卷(全国、自主命题省份)都有所考查.本文拟根据《考试大纲》中的实验能力要求及实验试题的核心器材进行分类赏析.(为节省篇幅,部分试题节选了试题的一部分,部分试题省略了解析过程).

一、基于教材的基本实验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1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1a-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1a与m处应成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

赏析此题来源于教材,与教材实验装置一致,但实验的一些做法与教材不一样,并且设问方式很有特色.

1.教材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带有纸带的小车做匀速运动,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摩擦力,而本题(1)①是小吊盘与带有纸带的小车一起匀速运动,用小吊盘的重力与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合力平衡摩擦力.

2.本题(1)⑥中,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1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做出1a-m关系图线,从而验证“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与学生熟知的教材实验的区别有二.一是教材中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以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m)倒数为1M+m为横坐标,以加速度a纵坐标,做出a-1M+m图像;二是质量仅为小车上砝码的质量.这要求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辨析能力及灵活变通能力.

3.“化曲为直”的思想仍是图像法处理数据的主旋律.(2)()中给出了1a-m关系图线,要求求出小车受到的拉力和小车的质量.体现了“规律与实验相融,公式与图像并美”.该问虽是常规的“数形结合”类题目,但在写1a=f(m)函数表达式时要特别注意此式中的m应是小车质量M与小车上砝码质量m的和,与图像中m的含义的不同.

本题考查验证牛顿定律实验基本原理的掌握、运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能力的同时,通过“变式”变换设置了两个难点考查考生的思维的缜密性、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案例2(2012年安徽卷 节选) 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赏析本题是对教材实验的基本考查.分别考查了考生平衡摩擦及检验的方法和纸带的处理(求加速度)的能力.最大的亮点是第二问:将M远大于m这一抽象的实验要求具体化.考生对实验中“当M远大于m时,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的前提条件背的滚瓜烂熟,但具体到实验操作时 “M和m”的取值问题,若没有实际做过该实验,考生可能会显得束手无策.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M远大于m”的取值条件:M是m的3~5倍以上.

从此问可以看出,命题人对中学实验教学的期望,是一种“能力发展观”,在高考中对物理实验的考查,尽管是“纸笔测验”,但命题时还是力图通过“纸笔测验”来考查考生的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在内的实验能力,他们对实验的考查要求强调了如何“操作”,要体现的是“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得分”的实验设计理念.

二、源于教材中验证牛二律实验原理的延伸与拓展

(3)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合力是砝码、砝码盘的总重力,在计算小车的合外力时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由做出的a-F图像(图略)可得到砝码盘的重力约为0.08 N.

本题是对教材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原理的拓展和延伸,避免了考查原实验.课本上的实验中,当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约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因此在解决此类题目时我们应注意和教材中实验对照,从实验原理和创新上多思考.

赏析本题将教材中基本的力学模型--斜面模型,力学中的重要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图像法,以及实验的探究性、创新性综合在一起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题目源于课本,而又高于教材,充分体现了实验的创新性 .

《考试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有明确说明“…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该实验的最大亮点是第(2)问,对消除摩擦阻力的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主要是从误差分析角度利用学过的物理理论进行相关分析,进而达到“控制实验条件”的目的.

上一篇:郭学宏:从法官到“访民” 下一篇:新课标卷四年高考物理部份试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