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报纸如何打好“服务”牌

时间:2022-10-11 06:04:02

都市类报纸如何打好“服务”牌

[关键词]都市类报纸;服务牌;服务性新闻

如今新闻已摘下了“高高在上”的帽子,大踏步地进入了“平民时代”。新闻报道开始不再唯政务报道马首示瞻,转而吹起了“都市风”、“市民风”,老百姓成了当今新闻的主角,于是乎新闻开始变得越来越“低调”,越来越有人情味。新闻的服务性逐渐回归,并被重视,被凸显。因为只有通过服务,才能去影响受众,吸引受众,才能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才能确保被受众认同。《家报》作为一张都市类周报报纸,如果想从新闻时效性上与其他媒体竞争,那无疑是以卵击石,所以,《家报》全体同人决定从服务性下手,打好为民“服务”这张牌,使传播内容成为受众生活的好帮手。

一、报纸为何要打服务牌

何谓服务性新闻呢?服务性新闻也称服务性报道,或者实用性报道。它是一种为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切实可用,无偿服务。服务性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讲,传播新闻信息本身就是为读者提供基本的服务;从狭义讲,是指一种特殊的新闻品种。即专门的服务性新闻。

要想打好“服务牌”,我们就要在新闻报道采用“三贴近”的原则,突出“服务”的特点,把现阶段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事件,尤其是与平常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话题,作为新闻报道策划的方向与选题。比如关注房地产、股市、子女教育、中高考、医疗、环境、交通、治安、创业增收、贫困群众的生活等。我们常说“以人为本”,落到媒体就是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只有把这些群众关注的新闻事实加以提炼,让受众感受到新闻传播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事,新闻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民群众才会既容易接受又乐于再传播新闻,从而也有利于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

笔者认为,一条新闻,只要它能为受众释疑、解惑、提供服务,那么这条新闻就具有服务性。大到政策服务、信息服务,小到生活服务,如今年年初关于二手房税收新策出台了,《家报》地产版推出《营业税调整后到底该咋收》一文,从老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帮助群众进行政策解读,进行解疑释惑;二手房交易火爆,《家报》又就推出《房产经纪人教你把房子卖个好价》;国家提倡节能减排,我们又从关注科技、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采写《关注哈埠科技楼盘》一文,引导市民更新居住理念,关注节能环保楼盘。另外,逢年过节,天气情况如何,节日市场供应怎样,出行交通状况如何,只要是百姓想知道的,就是媒体需要关注的。另外,通过新闻舆论监督,给老百姓解决的一些具体难题,像供暖好不好,物业管理是否到位,小区脏乱差,停水停电长期无人过问等等,我们的新闻都要行使着这些职能。所以我们说,从受众的角度采写新闻,满足受众的需求,这便是新闻的服务性。

其实,新闻体现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只是局限于帮助帮忙类的民生新闻中,在我们编辑整合新闻信息时一些日常的信息资源也给受众的生活带来些许引导和方便。比如,交通线路提示、各项行动指南、天气变化的提醒、如何让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更便捷、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等,这些细化具体服务信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必要又实用的。为了给读者从我们的媒体上吸取更多、更有用的信息,我们把关注的视角放低、放低再放低,让我的内容实用、实用、更实用,美容版通过《这样护肤“催人老”》这样的稿件,告诉你,擦精华液、眼霜、爽肤水,如何做才最有效,如何做会“适得其反”;老年版刊发《餐桌上的防病“黄金搭档”》,告诉老年朋友“苹果+茶叶”防心脏病;“菠菜+胡萝卜”防中风;“叶酸+硒酵母”防胃癌等等这种非常实用的新闻,都非常受读者欢迎。

作为地方媒体,就更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服务百姓、服务大局,是新闻感应变化、呼应需求、适应市场的需要。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只有加强服务意识,让大众切实感受到来自媒体的“服务”,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进而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得有利位置。

二、怎样写作服务性新闻

那么,怎样写作服务性新闻才更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呢?

1.突出实用性。实用性强是服务性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服务性新闻的实用性包括下述方面:(1)对受众“实用”、“实惠”,详细周到地为受众答疑解惑;全面准确地给受众参谋指导;具体灵活地为受众所学习和使用。(2)为社会各界“沟通”、“服务”,加强、促进社会各界的相互了解;帮助社会各界提供为他人的服务。如:将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单位的服务网点地址、服务电话、营业时间、停供公告等传统认为是“广告”的资讯写在服务类新闻中,为市民节日期间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类新闻稿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恰恰是服务性新闻实用性特点的具体体现。

2.注重贴近性。服务性新闻的服务应该是积极主动、不讲价钱、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受众听过之后,能对自身生活产生某种影响,得到实际收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服务性新闻的出现本身就蕴涵着贴近性。它的贴近性不仅体现在受众的利益上,也体现在地域上和心理上。新闻触角可以延伸得大到市民百姓关注的政策法规,小到失物招领、寻人问讯、求医购物等生活琐事。

3.讲求实效性。相对于其他类新闻而言,服务性新闻更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时效性。对于听众来说,他们总是随着季节的更替和生活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关注点,服务性新闻必须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及时地向他们提供信息,解疑释惑,否则,便难以受到关注,失去自身价值。

4.体现导向性。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服务性新闻应围绕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引导生活,指导消费,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导向作用。服务性新闻除了关注人们日常生活,向读者传授知识,提供服务外,还有交流心得、梳理情感,以真实、真诚、真情来感染人、教育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它可以通过有说服力的、艺术性的引导,使人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从而改变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最终发挥导向作用。

5.增强可听性。服务性新闻报道中往往会有各种专业术语,而有些术语对于广大听众来说十分抽象,短时间内很难与活生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服务性新闻增强可听性,尽量做到专业信息生活化,专业语言口语化,服务信息实用化。

总之,媒体要想打好“服务性”这张牌,就要打好真实性、权威性、时效性、通俗性这几张牌。只有这样,才能文尽其用,在读者中赢得口碑。

上一篇:广播稿要写到听众的心里 下一篇:试论增强地方性文摘报贴近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