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价值研究

时间:2022-10-11 05:45:58

血浆D―二聚体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0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全部研究对象均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 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第10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6.87±2.10)、(3.33±1.20)、(2.33±1.20)mg/L, 对照组分别为(0.36±0.06)、(0.36±0.06)、(0.36±0.06)mg/L;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临床价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2.0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D-dimer in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Methods There were 30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current 30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detection of plasma D-dimer, and detection resul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lasma D-dimer content at 1, 7 and 10 days of admission respectively as (6.87±2.10), (3.33±1.20) and (2.33±1.20) mg/L,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as (0.36±0.06), (0.36±0.06) and (0.36±0.06) mg/L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lasma D-dimer content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lasma D-dimer; Early diagnosis;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Clinical value

急性c系膜缺血性疾病发病后因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故易发生漏诊、误诊等现象, 延误治疗, 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结肠镜等方式进行疾病的诊断, 操作复杂, 费用较高[1-3]。为了研究对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实施血浆D-二聚体早期诊断的方法和临床价值, 本文特选取30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最小32岁, 最大52岁, 平均年龄(41.13±3.90)岁。

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18例, 女12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3岁, 平均年龄(44.02±7.50)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选标准[4] ①观察组临床表现符合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且已经确诊;②观察组患者除本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 对检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自愿选择该方法, 且对该检查有一定耐受性;③所有研究对象精神正常, 神志清楚, 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 ④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 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 自愿参与其中, 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⑤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 3 检查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在入院第1天通过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 观察组第2天行肠系膜下动脉血管造影CT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 此后的第7天、第10天两组再进行D-二聚体水平测定, 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入院第1天、第7天、第10天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 并对该值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分析。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入院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第10天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6.87±2.10)、(3.33±1.20)、(2.33±1.20)mg/L, 对照组分别为(0.36±0.06)、(0.36±0.06)、(0.36±0.06)mg/L;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血浆D-二聚体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析 血浆D-二聚体进行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76.67%(23/30), 特异度为80.00%(24/30)。见表2。

3 讨论

机体正常时, 心排血量的10%用于胃肠道, 餐后或运动时, 含量发生变化[5]。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发生主要受血管病变、血流量不足、血液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患病后以肠系膜上全部动脉或主要分支的急性缺血为主要表现, 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6-9]。该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为伴有严重腹泻和呕吐的突发性剧烈腹痛, 24 h内出现轻重不一的便血。临床在进行疾病的诊断时, 应结合以下方式进行确诊, 包括[10-13]:①实验室白细胞介素、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指标的检测;②结肠镜检查, 检查效果较好, 但易损伤患者肠黏膜;③影像学检查, 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④同位素检查。

D-二聚体作为一种纤维蛋白溶解标志物, 来自于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水解, 在健康人体内含量甚微, 正常情况下其含量无较大变化, 当机体出现急性血管病变时, 其含量明显升高[14-16]。

在本研究中, 患有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患者 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

综上所述, 对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实施血浆D-二聚体早期诊断可早期筛查疾病,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毅平, 刘兴国, 陈镜沛, 等. D-二聚体对急性肠系膜缺血诊断的临床意义.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6):67-68.

[2] 张荣荣, 王莹, 高函, 等.血浆D-二聚体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价值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16):2258-2259, 2262.

[3] 宋|, 沈平, 王西墨, 等.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诊断的Meta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6, 22(3):219-223.

[4] 阮水良, 小江, 官俏兵, 等.缺血性结肠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国内文献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5):565-569.

[5] 许俊, 王萍, 胡颖, 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与缺血性结肠炎关系的临床研究.胃肠病学, 2015, 20(12):740-742.

[6] 陈镜沛. 血浆D-二聚体对急性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中国医学创新, 2015(19):48-50.

[7] 卢向东, 张志广.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肠病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0, 27(8):433-434.

[8] 汤义林. 评价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人早期诊断价值.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3):3180-3181.

[9] 冯巨滨.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缺血性肠病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2):111.

[10] 童明富, 蔡长春, 王细金, 等. 31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D-二聚体在其诊断中的价值.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8):47-49.

[11] 文毅.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7):3183-3184.

[12] 苗忠海.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4):1619.

[13] 赵蒙, 玄超, 夏瑞琴, 等. 血浆D-二聚体对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23):10488-10491.

[14] 周洪美, 金伟, 栾春艳, 等.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32):3719-3720.

[15] 孙颖. 31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D-二聚体在其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3):21-22.

[16] 檀薇薇, 张玫. D-二聚体对缺血性肠病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1):1497-1498.

[收稿日期:2017-01-19]

上一篇: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舍雷肽酶肠溶片对慢性鼻窦炎疾病肿胀的疗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