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1 05:44:46

河南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的首要素质,本文从河南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入手,剖析了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或缺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措施,旨在提高河南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策分析

一、河南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为了解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笔者在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多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630分,回收有效问卷580份。经统计分析,我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整体较好,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对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概念理解上,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大学生既朝气蓬勃,又有着丰富深厚的理论功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感明显增强,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凝聚正能量,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对具体的社会责任感并不十分明确,有些学生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仅局限于个人前途的实现,处处为自己考虑,损公肥私,没有将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有机联系在一起,缺乏集体责任感和整体意识。

(2)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

轻社会本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西方腐朽文化的不断渗透,一些大学生的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极为严重,特别“崇尚无限度的独立、白由、个性等观念”,他们注重个人本位,个性太过张扬,急功近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常常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用花言巧语来掩盖自己虚假的一面,以此蒙蔽他人的眼睛,换取他人的信任。如此长期下去,集体与社会价值将忽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会逐渐消失,个人的价值取向将会严重剥离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在理想追求上,重个人理想,

轻社会理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关注自身发展和现实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创造实惠、优越、丰富的个人生活,但他们对集体、社会和国家考虑太少,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弱化。

二、河南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或缺失原因分析

(1)以灌输教育为主,忽视个体的自由选择。由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怀疑性、独立性、自我选择性,因此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时,他们对从外灌输的思想政治理论表现出很强的逆反心理。责任是人的一种自愿行为,而责任感是一种社会情感,是在一定地认知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来的,灌输式的教育会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抵触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自主选择并主动参与某些活动时,往往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好,并能主动承担责任。这种自由度越大,承担责任的欲望就会越强。而现在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使得学生一味被动接受,主动参与的很少,这种责任教育限制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力,对于很多知识即使了解了也不认同,即使认同了也未必就一定付诸实际行动。

(2)以道德认识教育为主,忽视对学生进行品德践行教育。以往的责任教育注重知识教育,学校教育也主要传授道德概念和道德规范,这种知识性的传授毫无生气可言,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大学生一般对于目前我国所倡导的一些道德规范还是了解的,但是在生活中,他们却未能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导致这种结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没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对道德规范加以巩固,致使大学生内在心理品质中缺乏责任感。所以即使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最终也会因为缺乏实践而导致知行不统一。

(3)以单纯道德教育为主,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比较模糊。在教学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比较模糊,学习和考试成了学校教育的必备手段,导致了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学校教育为了灌输规范,学生则为了考试而学习。原本学生应通过学习逐渐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走向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但学习的最终结果却是逐渐迷失了自己的社会意识。在这种单纯道德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更别提将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目前德育课程的设置脱离了当今社会的需要,致使德育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劲力量。

三、河南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对策分析

(1)改进教育方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始终要明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权力,因此想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得先承认这些。在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教育方式,将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分析式,将大学生转变为主人,充分调动起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的某些观点不正确时,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教育方式,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想他们所想。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管理,帮助他们培养并提高主动参与的意识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总之,教育工作者需要改进教育方法,努力创造与之相符的环境机制,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尤其注重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使他们主动承担起社会的历史使命。

(2)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感可调节道德认识,因此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起到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的作用。一是应该让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应该培养他们主动关心身边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积极性,教育他们要时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身边的万事万物,即加强对大学的感恩教育,提升人文素质。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方式,社会为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民生,还可以在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加强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深入社会,深入群众,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现象及职责的了解,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间的转变。通过社会实践,使他们能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牢固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4)塑造优秀学生群体,以先进人物和事迹去影响大学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向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学习的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责任感教育,发挥党员的榜样模范带头作用,使党员成为学生中责任感最强,师生评价最好的优秀群体,从而带动全体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总而言之,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家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对学生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父母应该发挥表率作用,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他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社会负责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责任评价监督机制,努力培养出品德高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人才;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外部环境,社会的传播媒体、风气以及价值导向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通过教育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更要通过制度来保障实施。社会应该建立起各种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惩恶扬善,弘扬正气,促使大学生养成勇于担当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05).

[2]刘川生.社会责任感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核心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上一篇:基于教练技术的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 下一篇:艺体生高考数学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