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改精神进行到底

时间:2022-10-11 05:19:13

设计小学语文作业,须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揣测编者的出发点,抓住小学生喜新厌旧的作业心理,重视作业选择的层次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出发点,在作业内容上也遵循“确保基础,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加强特长”的设计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以“少而精”为准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作业训练的效果。

一、作业设计有趣味,有吸引力

兴趣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设计的作业应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首先,作业要求的改变,使之吸引学生。如“组词”可以改为“找朋友”“最佳搭档”等,“扩句”就可以说是“添枝加叶”……这样的题目,学生感到新鲜,产生兴趣。其次,作业内容的设计,使之充满童趣。最后,作业评价的激励,使之激发兴趣。

二、作业设计个性化,发挥创造性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他们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原则,呼唤个性的张扬。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提高。作业类型大致可分为:

1.收集性作业

时代在不断前进,信息在不断增多,所以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就会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力度,布置一些“收集整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看看报纸,听听新闻,每天进行交流。如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在课前预习时,我引导学生查阅徐悲鸿的生平,让学生初步感受徐悲鸿一生的勤奋。在课外延伸时,让学生查阅相关内容如他的奔马图,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徐悲鸿的崇高品质。

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得真实丰富的信息。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随时收集信息的习惯。观察一般分为有意观察和随意观察。有意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特定事物,如每天写“读写微博”时,学生就会主动去关注身边的小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观察身边植物的生长变化,留意天气变化,等等。随意观察,就是鼓励学生时时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或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联想想象类作业

有了想象才会有创造,从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在教育教学中,捕捉各种资源进行延伸、拓展,这有助于升华主题,便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理解课文后,让他们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借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

3.绘画性作业

“画日记”,就是在日记中既有简短的文字,又有和日记内容相配的图画,图文并茂;画插图,就是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课文画一幅或一组插图。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重视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舞台就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我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所以在设计语文作业时,经常联系生活,提供机会给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能力,掌握方法,在活动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开放学生的思维,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大胆求索,联系生活,勇于实践;让学生画出心中的梦,让学生用双手制作出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做试验、做模型,让学生做不用纸笔的家庭作业。如“三八妇女节”期间,可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全国助残日”期间,可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残疾人一封信”,要求看谁做得真诚又有创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社会中实践,习得知识。

四、作业设计梯度化,体现开放性

学生受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的局限,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学生的作业不能统一布置、一致要求。这就提醒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梯度设计作业,作业含有共性基础性的部分,再设计一部分有难度的作业,最后加上提升拓展高难度的作业,这样能调动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我在设计作业时,常常多设计几个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其中几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潜能。

另外,不同年龄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也较大。所以,设计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梯度化设计。如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设计作业时,尽量抓住与实物相关的直观特征和事物的实际用处,不涉及理解事物的抽象的作业;到三、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摆脱事物的直观特征,还能揭示一般的本质特征,可设计与此相关的作业内容;到五、六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比中年级提高了,可设计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作业。作业设计可针对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段的特点,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循序渐进提出要求。

(责编 陈剑平)

上一篇:读出趣味 读出精彩 下一篇:练就学生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