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11 03:34:49

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则是人类运用语言知识准确、快捷地获取信息所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遵循语言内在形成、使用规律,通过点滴渗透,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阅读;良好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74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则是人类运用语言知识准确、快捷地获取信息所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遵循语言内在形成、使用规律,通过点滴渗透,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当然,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笔者认为,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如下几种习惯:

一、有序阅读的习惯

学习每一篇文章,都需要经过从阅读到领悟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它大略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等几个环节。其中,感知环节主要凭语感了解“写了什么”;理解环节,主要凭分析来理解是“怎样写”;鉴赏环节,就是在已有语感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为什么这样写”,并产生新的感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序阅读的训练中,应将整个训练活动置于规律性知识的牢引的控制下,打通一条“感知――理解――鉴赏――积累――运用”的教学之路,环节之间有序排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映了阅读能力的层次不断提高。因此,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序阅读的习惯。如在课文《荔枝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三个主要问题,牵引学生有序阅读:1.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蜜蜂是“高尚”的呢?2. 作者又如何描写蜜蜂的“高尚”呢?3. 作者不喜欢蜜蜂互赞美小蜜蜂的“高尚”,其感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第一问,意在使学生从头到尾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扫描并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对课文进行熟悉和了解。

第二问,意在使学生品味文中的佳词美句,对课文立意进行探究和挖掘。

第三问,让学生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整体上理解本文先抑后扬的写法,欣赏课文布局谋篇妙处。

通过这样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的布置问题,更便于学生熟悉和感知教材,从而抓住重点认真细致地加以分析综合,把握文章的良好习惯。

二、捕捉信息的习惯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快慢与多少。学生的阅读能力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捕捉文前、文中、文后的语言信息。

文首信息主要指课题、课题注释和预习提示三块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些文字,划出要点,捕捉信息,多向思考;然后由教师提出,依据课文特点和教学实际所设置的话题;最后由师生共同探讨,领悟其中传达出来的阅读信息,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文中的阅读信息的捕捉,则可以引导学生从捕捉开篇中的语言信息,捕捉反复出现的语言信息,捕捉前呼后应的语言信息等入手。通过抓人物、事件、物品、道理间的联系;抓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抓课文中人或事物的演变;抓课文组织材料的线索;抓文中对人、物、事等的评价性语言;抓关键性的句子和词语等,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例如,课文《白杨礼赞》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抓住“不平凡”这个作者用以结构全文的词;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又可以着重分析鲁提辖、金老父女、郑屠户三方面的人物之间的联系,理解人物形象。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结合文后的练习,利用其中的信息,并养成在阅读中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必将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积极发问的习惯

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善问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阅读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阅读意识;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增进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启动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要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将问题意识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在透导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要多而杂;问题提出后,不要强迫学生的思维与教师同步,应允许学生发散性思维;只要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不管正确是否,都要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

四、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力要求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主观臆断,也不总是依赖别人。教师应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尽量自行解决现代文阅读、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应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工具书,如《辞海》、《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工具书的知识和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既养成了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又学会了许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诸如比较的习惯、批注、整理的习惯等等。本文主要就谈以上几点,不一一赘述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得以自我发展、自主发展。毕竟,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学会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然,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这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笔者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促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乃至学习习惯的形成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泉波中学 334613)

上一篇:同一座城市 同一个梦想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