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经贸工作的总体部署

时间:2022-10-11 03:25:38

全省经贸工作的总体部署

2005年是“十五”发展目标的实现年和“十一五”发展战略的谋划年。做好今年的经贸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发展十分重要。2005年全省经贸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贸工作,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八八战略”和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积极应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和资源节约型经济,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重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调节经济运行方面。把贯彻执行宏观调控决策、力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首要目标,进一步把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高度关注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努力消除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在全省扎实开展经贸系统为企业服务年活动,立足企业,服务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确保经济发展大局。

1.加强经济形势分析。面临重要关口,必须更加重视分析和把握经济形势。坚持定期分析和及时报告制度,进一步做好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工作。注重对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密切跟踪政策效果,及时掌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提出对策建议,为各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结合经济形势分析,抓住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和突出动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重视发现和研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和趋势性问题,尤其要重视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防止效益下滑的措施。

2.尽力协调煤电油运等资源供需矛盾。缓解资源约束仍然是今年调节经济运行工作的重点。一是强化电力运行协调和需求管理。认真编制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努力采购省外电,重点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确保在严重缺电的情况下供用电局面基本稳定,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继续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严格控制甚至停止供电。二是重视解决煤炭供应偏紧问题。在国家实行煤电联动价格机制的大背景下,协调好煤炭供应工作,千方百计保证电煤及时运输。三是统筹协调好重点物资运输。充分挖掘运输潜力,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要物资的紧急调运;把治理公路超限超载与规范公路收费结合起来,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高运输通达效率;确保春运安全有序。四是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尽可能缓解资金趋紧的困难,尤其是保证企业必要的流动资金贷款。

3.把加强宏观调控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新契机。一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坚持双向使劲、抑扬并举,既遏制部分行业低水平扩张,又注重解决高技术产业和项目投资不足的软肋;既引导企业理性投资和避免过度投资,又注重解决投资增幅过多回落的新问题。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完善并严格实施能耗、物耗、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积极引导企业投资。认真做好清理投资项目的善后工作。二是针对部分行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的现状,加大扶优汰劣力度。推进企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三是规范地方电厂建设和控制新增柴油机发电。

4.着力提高工业集约用地水平。与修编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做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用地保障工作。适应严控土地“闸门”的新条件,十分珍惜并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鼓励企业实施“零耗地技改”和“无土地招商”,鼓励上科技含量高、占用土地少的投资项目。将是否集约用地作为扶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指标,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浪费土地资源的项目不予供地。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布局规划和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的“双控”指标;大力建设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创业提供必要条件。工业项目的供地要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建设用地租用制度;探索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采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途径,盘活存量土地。

5.重视抓好企业安全生产。按照“经济要上去、事故要下来”的要求,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把安全条件准入关,着力遏制安全事故上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安全事故的防范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方面。按照“强工业”的要求,突出先进性,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基于先进生产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优势。在去年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落实年的基础上,把今年作为行动年,扎实抓出成效。制订年度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工作重点、具体抓手和实施机制。争取在提高制造业的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有明显成果,在培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上有实质性进展,在淘汰落后生产力上有较大动作,树立起一批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

1.坚持把调整结构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线。一是执行好《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在4大类、36个重点领域和100个发展重点中,选择若干带动性强、产业规模大、市场急需的重点,进行合力攻关和产业化扶持。整合和利用好省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到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重大项目上去,重大项目一律需经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协调小组讨论,形成合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新局面。二是加大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力度。制定制造业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目录,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三是继续规范建设好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把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和发展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工业系统,构筑更具集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基地。四是推进三大产业带建设。重点引导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和交流的前沿地带优势;推动建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大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调整结构的中心环节。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行业和区域技术中心为载体的共性技术开发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继续抓好100个产学研示范企业培育,30个产业基地的区域创新平台和300个左右的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集中力量抓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尤其是抓好机械、化工、医药、轻工等重点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抓好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二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建立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今年3月举行合作与交流会议,与两院等院校签订100项左右的先进制造技术合作项目、15个区域创新合作平台项目。四是加强技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企业技工比武。

3.力争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较大强度。积极适应继续加强投资领域宏观调控的新形势,针对土地和资金趋紧的新问题,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克服片面外延扩张的弊端。加强和改善技术改造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支持企业上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有利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项目;制订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导向目录,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继续严格控制部分热点行业投资和生产能力过度扩张。二是完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导向目录》的重点项目,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各地也要明确贯彻导向目录的具体办法,落实好省重点项目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继续用足用好内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扣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装备现代化水平。三是落实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进而实行网上核准备案。根据《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重点把好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关键控制点。通过投资审计、专家论证和招标投标等新方式,合理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提高投资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做好技术改造设备采购的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

4.着力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抓住创业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这一关键点,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中的主体作用。一是引导民营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内源式发展向开放型发展提升;面临要素制约突出、生产成本压力加大的经营环境,更加重视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切实改变管理粗放现状,向管理要效益。二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各类企业联动,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和品牌战略。引导企业以品牌为龙头,推进兼并、联合、重组,做大企业规模和市场规模。力争在三年内有30家左右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创建100个左右的知名品牌。继续加强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五个一批”企业的培育。三是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推进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建立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逐步实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抓好培训工作,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四是重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制定《浙江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政策法制环境蛤面推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体系”建设,突出做好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开展创业辅导和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等重点工作。

5.深入推进企业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从抓试点示范入手,努力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围绕发展产业集群,在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上有突破。重点是引入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建立一批公共的信息平台;构筑工业园区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二是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上有拓展。重点是推广应用设计和生产领域的信息技术,提高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通过嵌入式软件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信息化水平。三是围绕专业市场建设,在贸易平台信息化建设上有提升。重点建立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发展潜力大的行业门户网站,带动行业内企业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四是围绕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在管理信息化上有实效。重点是引导企业建立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物流等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流程再造。五是围绕培育信息产业,在共性、关键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有创新。

6.进一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是积极把握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和我国进入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新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工业品出口。着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推动出口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限制无序竞争,减少贸易摩擦。二是抓住国际资金和产业大量进入长江三角洲的机遇,大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注重依托产业集群引进跨国公司的制造基地,进入国际性的生产体系和贸易网络;注重将培育制造中心和重要产业基地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结合起来,以船舶等为重点推进产业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注重实现从引进资金为主向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和人才并重转变;注重招商引资主体从政府为主向企业为主转换。三是加强产业损害调查和产业安全工作。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和网络体系,扩大预警监测产品;探索建立符合WTO规则的政府援助机制,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做好贸易救济措施效果的跟踪评估工作。

(三)发展贸易经济方面。充分发挥流通在扩大消费、拓展市场、拉动经济中的先导作用,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状况。今年,国家将进一步支持发展服务业;省委、省政府要召开发展现代服务业大会,并推出政策措施。要以此为契机,推动现代流通产业发展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上新台阶,实现贸易经济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产业。一是加快形成连锁经营在贸易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从狠抓龙头企业培育入手,推动连锁经营从商品流通领域为主向生活服务领域渗透,从省内和城市市场为主向省外和中心集镇、农村市场拓展;鼓励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加盟连锁和特许经营。二是着力发展物流配送。抓好连锁经营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生产资料分销企业配送中心建设;进一步打破物流分割,培育社会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成长。三是大力提升电子商务的规模和水平。抓好电子商务试点,培育行业门户网站,鼓励企业建设网上商城,拓展网上中介服务业;增强浙江网交会的商务信息集聚功能,进一步打造公共商务平台。四是积极把握商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促进发展现代流通产业。推动与国际大型商贸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稳妥地引进外资商业,精心办好“CEPA浙港商贸服务业洽谈会”;着力增强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2.努力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一是优化城市商业空间布局。全面完成各市和经济强县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并经政府批准实施。以规划为导向,有重点地建设城市中心商务区,创建名牌商业街(区),探索建设一站式购物中心,引导商贸企业实行跨区域发展。二是促进专业批发市场创新。重点培育工贸紧密结合的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交易行为规范化、交易市场国际化的新型专业批发市场,并向现代大商城发展。引导专业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推动“菜篮子”商品加工产业化。三是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和区域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调整业态、健康发展。

3.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是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害知识产权、行业垄断等突出问题,加大专项整治力度,落实防止反复的措施。二是广泛开展“诚信兴商”活动,积极营造“商务机关诚信行政、商贸企业诚信经营、中介组织诚信执业”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修订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做好重要商品的市场供求情况监测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依法抓好定点屠宰,抓好成品油市场管理和典当、拍卖等特种行业管理。四是健全商贸统计评价体系,注重市场运行分析。

4.尽力建设“三张网”。结合发展现代流通业、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三张网”建设:一是建立农村现代流通网。在全省1300多个乡镇,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在近4万个行政村,实施“万村放心店”工程。加快构建全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在生活消费品领域,实现乡镇有连锁超市、大村有连锁便利店;在生产资料领域,实现乡镇有连锁专卖店,大村有连锁接点。二是建立监管责任落实、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责任网”。坚持分段式监管和分片式定责,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个人;严格执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解决好执法力量分散和监管责任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建立各方积极参与、信息渠道畅通的“群众监督网”。完善和落实有奖举报、消费维权监督员等制度,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方面。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率、可循环、少排放的经济发展新路,降低经济增长的成本和代价,缓解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1.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坚持开源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制订实施全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年度行动方案,全面节约使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大力开展节能。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节电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节电。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发展低耗能的产业;抓好重点行业和1200多家主要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加强节能监测和执法监督,依法加强能源利用状况管理,完善节能激励政策措施。争取完成200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监测(审计)任务。二是推进工业节水和节材。推出全省工业节水的实施意见,编制工业节水规划,做好工业用水定额(试行)的落实工作。在原材料价格上扬的压力下,引导企业努力降低消耗。三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支持发展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水平;抓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抓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

2.加快推进清洁生产。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依法履行好组织、协调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职责。重视按照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谋划经济发展,抑制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一是强化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和措施,严格执行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抓好杭嘉湖及部分重点污染地区,印染、化工、造纸、制革、电镀等五大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试点企业,计划完成120家试点;做好绿色企业创建工作,促进区域性、行业性清洁生产的实施,计划创建34家绿色企业,培育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二是坚决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强化企业环保管理,加快实现环保战略从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经营全过程预防为主的根本转变。三是支持发展环保产业,为清洁生产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力推广运用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抓好循环经济的若干试点:一是以石油化工类企业、资源开发类企业、能源消耗和工业废弃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为重点,创建循环型企业。二是选择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的区域,以化工、医药、皮革、纺织、造纸、冶金、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循环经济产业链试点,构建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互动的新格局。三是运用生态工业的原理,培育循环型工业园区。围绕园区内的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建设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五)“十一五”规划工作和经贸队伍建设方面。坚持长短结合与虚实结合,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加强保障,切实做好各项经贸工作。

1.认真开展经贸系统“十一五”规划工作。编制并实施“十一五”经贸规划,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将调节近期国民经济运行与推进中长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高驾驭经济全局能力,加强经贸系统地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按照谋长远、深研究、重实施的要求,完成好经贸系统“十一五”规划编制任务。

一是进一步理清经贸发展思路。特别是深入研究确定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措施,力争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完善临港重化工业的空间布局和吸引战略投资,走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切实路子。突出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推动主要产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进一步形成自主创新的新优势、知名品牌和现代营销的新优势,有效改变主要依靠低端产品和低价竞争的格局。同时,深入研究如何推进流通现代化。

二是精心编制好“十一五”工业和商贸流通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在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规划内容上,要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规划性质和功能上,把握好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的关系;在规划内容上,把握好战略性、政策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五大特征。

2.更加注重经贸队伍建设。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提高执政能力尤其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为基点,切实加强经贸队伍建设。进一步依法行政,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素质,为全面做好经贸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在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上有建树。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工作离不开学习的理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努力将经贸部门建成学习型的机关。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着力提高正确分析经济形势,科学制定对策的能力;提高运用战略思维谋划长远发展的能力;提高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和综合协调的能力;提高防患未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为党委、政府经济决策服务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二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开创经贸工作的新局面上有作为。将调查研究作为成事之基和谋事之道,更好地摸准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提出新举措、推动新发展。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执政为民、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

上一篇:浙江省IMD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分析 下一篇:推进浙江外经贸持续健康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