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书法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认识

时间:2022-10-11 03:25:32

对中小学书法课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认识

摘 要: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传承、传播中华书法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应该高度重视小学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相互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43-01

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传承、传播中华书法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随着现代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到来,中小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大有削弱。为此,根据目前教育部所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及目前具体要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教育部对书法课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真正让书法走进课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一、书法课的基本现状

现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分数、考学决定着命运”,于是,学生、教师、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成绩;另外,由于电脑的大量的使用和多媒体信息的教学,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孩子忽略了怎样书写美观的汉字,许多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不懂汉字结构,不知笔顺规则,字体缺乏美感。因而,现阶段的书法教育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已陷入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这些无不发人深思、令人焦虑。为此,教育部门近年来不止一次发文“挽救”书法这一传统瑰宝,要求加强写字教育,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通知中提出,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二、影响和制约书法课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对书法课不重视。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像书法课这样的副课,学校、教师和家长普遍不重视。有些学校及教师受教育成果功利性的影响,不是把初学书法,以认识、接受、尝试为主,即了解书法基本常识,初步接受书法文化并形成大概的书法审美意识,学会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点画为主要内容教学,只是安排在“大楷本”上随意写上几页,应付检查而已;有些老师让学生放弃对古碑名帖的临摹,而是写写课文中的生字,抄写一些句子就完成任务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出“教学成果”。这些现象都使得书法课流于形式,自然而然形成了不良的品质习惯。

(二)书法师资缺乏突出,合格的书法老师为数甚少,这就使得书法课教学极不规范。绝大部分学校将书法课给其他学科的老师来应付。老师上课随心所欲,自己喜欢谁的字帖就教谁的,比如这位老师喜欢颜体,他就给所有的学生教这一本字帖,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不同个性;有的则是老师自己题写的楷书,让学生仿写,或者是学生自己随性写上几页,以便应付上头检查……这些情况使书法课教学效果极为不佳。

(三)适合少儿课堂的书法教材稀少。目前书店、市面上练字的教材虽多,但大多数并不适合做课堂上的教材。

三、开展书法课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书法在中小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优化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它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素质向能力的转换。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而书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练习、创作、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悟美、创造美和酝酿美的过程。因此,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高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

(二)加大对书法课的投入,加强书法师资队伍建设。要想书法课真正走进课堂,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是不可缺少的。而师资力量更是提高中小学生的书法水平的关键。因此,书法教育人才是当务之急,民心所向。这就需要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等统筹安排。我认为要把书法老师纳入编制,享受和其他老师一样的待遇,让书法老师能够安心教学;其次,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师范生书法方面的培养,把三笔字作为考试的内容,促进师范生书法水平的提高;再次,学校要加强在职中小学语文、美术老师的培训,例如,可以请一些著名书法家对老师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走上正轨。

(三)教师要提高书法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首先,中小学生书法教育应按照系统、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师应该从古代和现代的书法教学吸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结合他们现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有关书法家的趣事,激发他们爱好书法、学习书法的兴趣。

(四)学校要建立评价机制,制定奖惩措施。评价机制的建立对书法课也起着很大的的作用,现阶段的书法课,缺少评价机制和奖惩措施,有些教师可能认为书法课不考试,再加上中间环节缺少监督,老师教的怎样、学生效果怎样,这些都没人去评价,也没有相关惩罚或奖励措施,导致老师对书法课普遍不重视,教学成果得不到保证。因此,学校必须建立评价机制,制定奖惩措施。

(五)教材编写必须要适合中小学生,让各地各学校便与教学。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动力,并使学生获得满足感。2.教材既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注意有一定的挑战性。3.把书法学习和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材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编写一些历代书法家的趣事、介绍历代书法家是怎样发奋读书、勤学书法终成大家的故事,使学生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要想书法课真正走进课堂,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共同努力。

上一篇:地方院校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下一篇:对幼儿园课堂“小学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