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1 02:37:17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通心络胶囊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7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通心络胶囊 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23-0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处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不及时治疗,容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6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6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 其诊断均符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诊断均符合WHO推荐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并排除合并严重肺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休克、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心功能Ⅳ级者。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6~82岁,平均(49.3±5.6)岁;病程2~20年,平均(8.29±1.3)年。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5~81岁,平均(50.1±4.8)岁;病程2~21年,平均(7.9±2.1)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拜阿司匹林,钙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给予低分子肝素0.6ml,每12 h皮下注射治疗1次, 通心络胶囊4粒,3次/d,口服,4周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主要症状、心率、血压、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

1.4 疗效评定:显效:心绞痛明显缓解,且发作频率减少90%以上,或心电图异常消失,心绞痛不发作;有效:心绞痛症状减轻,发作频率减少>50%,心电图改善;无效:心绞痛发作仍存在,发作频率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

2.2 心绞痛发作情况表2

2.3 心电图变化表3

2.4 不良反应:两组在服药期间未见毒性反应及出血病例, 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均无明显变化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也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纤维帽出现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及冠脉持续痉挛、缺氧,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管腔阻塞导致局部心肌缺血加重[2]。血液发生高凝状态,冠脉血栓中以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为主。因此治疗应以抗血小板、抗凝、抗栓为主。达到扩张和(或)解除冠脉痉挛,改善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律,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供血,达到缓解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目的。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的一个片段,与血浆蛋白特异性结合力较低,生物利用度较好,能促进心肌缺血患者侧支的循环,增加冠脉供氧,改善心肌缺血及高凝状态,抑制血栓发挥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积极有效作用。通心络胶囊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的新型纯中药制剂。选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蝉蜕等五种虫类通络药物入药。具有活血通络、理气止痛之功。其主要成分为水蛭,具有破血逐淤,通络止痛功效。药理研究证明, 水蛭中的水蛭素是目前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 可使TT、PT、APTT明显延长, FIB降低,能阻止凝血因子Ⅴ、Ⅷ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变,增加组织供血水蛭素有极强的抗凝血、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还可阻滞血小板的聚集,抑制TXA的形成。大量临床实验证实,通心络胶囊不仅有扩张冠脉、缓解冠脉痉挛作用, 显著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的供血与供氧能力,改善心功能作用。而且还具有改善脂代谢调节保护修复血管内皮的功能 [3]是治疗心绞痛的理想中成药, 本组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和心电图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4): 295-297.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82.

[3]肖文良,戴华,姜志安,等.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0(5):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盆腔炎的社区治疗与护理 下一篇:心内科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