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时间:2022-10-11 02:35:28

浅析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摘 要: 美术欣赏课对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审美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审美心理 教学内容 发散性思维 课堂氛围 教师素质

美术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自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有独特的吸引力。伴随着文明的发展美术也在不断发展。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在我任教的高中美术欣赏课上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按照符合他们特点的方式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高中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他们普遍具有自尊心较强、求知欲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人生的青春期,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思维和想象力的提高,情感丰富稳定。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趋于成熟,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初步形成,表现为审美对象不断扩大,涉及自然、社会、艺术多个领域,对抽象的形象所包含的情感意味有较深层次的体验和把握。如曲线的流畅、柔和、温暖;直线的坚硬、刚强、挺拔、冰冷。高中学生的审美感知敏锐,审美想象活跃,审美评价能力初步形成,不仅能感知外部形态的美感,而且能感知内部的美。如西方绘画构图中的黄金分割比所展现的秩序与和谐,中国山水画中大面积留白产生独特的意境,学生都能有很敏锐的感知。十几岁的学生已经有自己强烈的主观色彩,开始用自己的审美标准评价审美对象,他们个性强烈,对艺术有偏爱。我经常听到学生之间的争论,有的推崇中国传统艺术,有的喜欢西方现代艺术,各不相同。当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鉴赏上还是处于较低水平,分化程度也较高,由于环境、个人兴趣的影响,初中、小学所受的美术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第二,教师应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优秀的画家和优秀的作品。我们必须在课前设计制作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以便创设趣味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充分的了解,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

第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毕加索感叹道:“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造就有充分艺术创造力的画家,更为了培养一代充满创造力的现代人才,我们应高度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自由活动和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发挥特长,表现个性,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美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有自己的活动,学生的个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的,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地介绍艺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生活,让每个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独创思维的引导者;探究时的指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独创观点的总结者。在课堂中,教师在语言上可适当地幽默一点,尽量口语化。在阐明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歇后语,力求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效果会更好;在欣赏作品时可结合有关作品内容或作者的趣闻轶事,使学生如同听故事般地被吸引到作品中。同时,美术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在欣赏的同时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观点时,教师应认真地听他们的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着他们,最后用肯定的语言加以总结,即使学生的论点有某些欠缺,老师也要加以鼓励,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信心。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作品欣赏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很容易受环境影响。我们都有相同的感觉:当走入明亮干净的教室里,看着老师微笑的面孔,心情会很舒畅愉快,很容易进入平静的状态。

第五,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一个好的美术老师应该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美术理论修养、艺术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等与专业美术家共有的某些能力。要具备这些素质,我们必须保持学习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并完善自我。美术教师要提高教育水平、教学质量,除了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外,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实践、反复探索。教师素质的自我完善是长期累积的过程,要不断完善自己,只有付出辛勤,才会收获丰硕。

上一篇:以爱育爱,师生同成长 下一篇:服装设计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