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11 01:41:53

《审计》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 针对高职院校审计教学改革这一问题,文章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院校《审计原理及实务》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内容,改革的实施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Aiming at the question of audit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revolves around the talents training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ask driven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ntent of the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th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关键词: 审计教学改革;必要性;内容和实施

Key words: audit teaching reform;necessity;the cont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97-02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经济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对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审计原理及实务》课程作为专业教学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审计原理及实务》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高了专业核心能力。是检测学生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手段。通过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基本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1 审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原理及实务》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经济业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课程中教师在编写任务书时围绕具体的案例和经济业务的审计对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了强化。任务驱动改革是将课程整合为主题进行的,这些任务既可以是具体业务的审计处理,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有机的进行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也就掌握了知识。

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考核,并将此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部分。有利于课程进行形成性考核。同时也是学生专业技能进一步得以提高和培养的形成性过程之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核心职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审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改革是在审计总课程有限的课时下保证《审计原理及实务》教学效果的积极措施。由于专业课时紧张,一些学院对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进行了压缩,由于任务驱动教学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的学习任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各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始终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有重点的掌握审计知识和熟练其他操作方法,容易把握审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每次课程都取得了“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2 审计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内容

课程《审计原理及实务》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编写任务书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此环节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这个要求,教师编写了14个任务书,覆盖了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见表1所示。

在高职《审计原理及实务》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改革中,学习任务书的编写是关键。学习任务书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案例分析、课后思考实训三个部分。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学习任务的内容和驱动教学过程都要精心策划,对审计理论部分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为了创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环境,应当按照传统的知识体系讲授基础知识,并精心设计教学课堂案例和情境。通常的做法为:教师把复习旧知识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新旧知识衔接的金桥,使得学习在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采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以及课堂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探索以及思考的兴趣,也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求和法律法规的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从内心产生真正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积极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以良好的心态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维持浓厚的兴趣。达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作用。课后思考实训是教师对审计案例的收集和整理,主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反馈信息。是进一步检查学生完成任务,对审计知识理解应用的重要手段。

具体的做法可以分解为三个过程:

2.1 导入课堂案例分析,使得学生开始就明确这节课的所学的知识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在学习目标的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

2.2 学生自主探索“任务”阶段

此阶段作为任务驱动课堂的关键,更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是本阶段的目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审计课程的教学,教师通过讲解以及分析经济业务后,让学生动手实践才是关键性的一步。教师应当遵循“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第一,模仿:为了加深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应让学生按照课本的案例仿做一遍,由于尝到了初步的成功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第二,改造:对第一个案例进行加工后,举出与原题类似但是又要求略高而角度较新的例子,在教师的帮助下努力完成任务,进一步体会付出努力后成功的喜悦;第三,创新:教师应加强引导以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思维,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任务,遇到问题既可以请教老师又可以咨询同学,只要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即可。

2.3 师生评价议论阶段

为了达到激励学生实践以及提高能力的目的,课堂的教学评价应当立足于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创造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讨论会以及交流会中学会比较、思考以及表现自我和勇于实践。在每一堂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以及乐于实践的精神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处理经济业务的水平和能力。

3 审计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在课程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中,通过对参加实验的班级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 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使得学生具有更加明确的实习目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条例清楚,层次分明。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2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构建知识的是学生,而教师仅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不再传授教材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3.3 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独立思考以及主动创新的机会,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是在任务中蕴含教学内容,学生针对案例必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各种肯能方案,并探究解决的方法。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学生每完成一件任务,都需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索,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5 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是战友又是老师,从而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协作精神,为今天的学生、生活以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审计原理及实务》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4.1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前的“知识点”作为线索,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改用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来精心安排组织教学内容。为了使得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当强调所学知识应与会计和审计的实践相吻合。

4.2 “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适用于每堂课。当学生对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程序等没有任何相关知识和经验时,不适宜采用此法。

4.3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要管理好学生活动: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教师从事的一切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更是要使学生理解、接受以及掌握并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4.4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让学生独立完成交给的任务是有困难的。

参考文献:

[1]胡继荣,弓亚静.论审计教学内容体系改革[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09).

[2]王玉翠,王春颖.审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6).

[3].关于审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5).

上一篇: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综合职业能力视域下高职课程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