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农家乐 谈创作的源泉

时间:2022-10-11 01:41:06

感受农家乐 谈创作的源泉

摘要:艺术创作需要从真实的世界,也就是你自己的世界去寻找那些创作的源泉,艺术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最真实的东西,所以多给自己一些感受,多体会生活的趣味,这样的作品才是值得历史的推敲的。

关键词:生活;农家;快乐;源泉;艺术;记忆;感动

中国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70-1

一、艺术的本质来源

何为艺术家?要想谈艺术家必须先谈何为艺术,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要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然而,我不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专业,我相信艺术创作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从古代,人们定义所谓的艺术家,是那些有着熟练地技巧和特技的人。大约在魏晋时代,由于文人在社会中的兴起,艺术的活动逐渐从“工匠”转移到“文人”,如晋代艺术家王羲之。西方在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逐渐在“工匠”的“技术”之外,开始要求思想、情感的表现,要求比较全面的人文基础,所以人人都应该可以做艺术家,只是没有表现的方式罢了,因为我们都活在真善美的世界中。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书法中,王羲之的平和,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米芾的飘逸,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颜真卿的粗犷,如彪形大汉,威猛魁悟;赵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丰韵挺拔等等,这些都是用自然、用生活来述说艺术家心灵的。

艺术高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艺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作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决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复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华。在这个提取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产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品味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现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先齐白石不是从小培养艺术的,他一开始是为了谋生才选择了木匠工艺,只是他很细心,活做得很认真,他也不是天才,只是对什么都很认真,再后来慢慢逐渐的接触了国画,接触国画也是为了谋生,最起码卖画比做木匠轻松很多,就这样踏上了艺术的创作之路。看他的画让我们感受到了很浓的田园气息,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齐白石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很朴实,到了快老的时候才去的北京,去北京也是为了更好地卖画,所以他创作的东西,都是普通老百姓很喜闻乐见的东西,毕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他的生活给了他充足的创作源泉,也是他细心观察生活的写照。

二、从生活中提炼

有了生活的阅历与体验,接下来的创作就要用一定的方式去表现了,但是没有创作经验的人,往往会误以为艺术的表现,是一种漫无节制的发泄:情感越丰沛,艺术的表现越澎湃。事实上不然,漫无节制的泛滥、发泄,将是水源枯竭,并不能最终达到艺术形式的完美。美术的形式,就像对泛滥的水流加以疏浚、引导、规范的工作,因此,形式的学习,是艺术创作和欣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人人都可以有艺术之心,但想创作出艺术品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进行专业性的学习,来表达。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它代表着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反映社会生活。

话又说回来,齐白石他才开始接触国画的时候,也不是天生就会的,拿起笔就会画,而是拜了很多的师傅。这些师傅都是他们那一带很有名的画家,而且国画讲究书画同源,所以他还专门跟作诗的先生学习了很多,他很刻苦,很认真,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所以艺术表达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的,不可能随便拿一些颜色往画纸上一堆,就是作品。

三、我的创作源泉与感受

关于创作,我还是从我最熟悉、感受最深的地方入手。我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谈生活感受,当然是乡下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出来读书好几年了,但感受最深的还是乡下的生活,所以我选择了农家乐的题材。

农民的生活有快乐也有心酸,但毕竟还是快乐多些,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还是乐观些好,我借助国画来记录我们曾经高兴的时刻,虽然有点纪实的性质,但我尽量把它往绘画方向靠拢,只有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才更加的充实,更能感染人。

首先我借助水墨的形式,用大泼墨的方式来烘托出整体农民欢乐的气氛,多用国画皴擦的线条来表现农民经历的沧桑与辛酸。再次,以多人物组合体现出人与人的和睦融融,生活蒸蒸日上。最后借助背景的表现,体现农民亲近大自然的感觉,让农民形象表现的光辉照人,农民是为全人类制造食物的公仆,更应当得到人们的尊敬与厚爱,这些都是我创作的目的跟最好的感受。

总之,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作者简介:

李杰,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灵感方法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数字时代的企业形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