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化市场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控

时间:2022-10-11 01:37:05

利率化市场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控

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引起外部环境倒逼的背景下,分析利率改革在突破流动性管理不足、“影子银行”体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信托和理财产品等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化解利率、信贷、市场和流动性风险,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同业间的定价协调机制、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加快金融创新能力建设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利率市场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商业银行创造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大了信贷、市场、流动性等风险,使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

利率风险。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家为了维护利率政策的统一性和整体利率水平的稳定,依靠行政手段实行利率管制,银行存贷款价格和存贷款利差基本取决于国家利率政策,实行垄断经营,坐收利润。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竞争将日趋激烈,利率水平会出现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存贷款定价管理制度或协调机制,必将直接导致存贷款价格上的过度竞争,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净利息收益有损失的可能性,从而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并导致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因价格消耗而陷人经营困境。同时,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结构的安排、市场营销策略的设计等方面会承受较大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正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信贷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将不断增大,在信贷活动中其面对不同借款人违约拖欠的可能性是不同的。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偏好风险的借款人将会更多地成为银行的客户,产生“逆向选择效应”,原本厌恶风险的抵补性企业借款人则也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使之具有更高的风险和收益水平,产生“风险激励效应”。所以,利率提高会诱使资产的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增大,而银行的贷款风险与贷款利率高低之间并不存在正向关系,高风险贷款往往很难得到高收益补偿。[2]在监管机制不健全背景下,银行为了追求高收益,会放纵逆向选择与风险激励使之负面效应进一步放大,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同时,银行可能无视金融市场供求变化而滥用贷款或决定贷款价格的权力,产生“人情利率”,从而蕴藏巨大的“金融腐败”风险漏洞。

市场风险。利率市场化后,一是由于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结构、资金成本、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因而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变数也不尽相同。即便同一家金融机构由于资金的来源与资金的运用实行议价,在成本核算、利润测定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必须自负盈亏,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商业银行很可能造成利率缺口风险、基准点风险、控制风险等隐患,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任其发展甚至最终会导致金融机构倒闭;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如果监管措施不力,则引发金融无序竞争加剧,将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金融价格战,甚至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市场化下利率波动对于商业银行市场经营风险的影响越来越大。

.流动性风险。 主要表现:一是在资金来源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稳定性将会降低,流动性管理将面临更大挑战。二是在资金使用方面,由于利差空间缩窄,盈利压力加大,商业银行可能更倾向于扩大表内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这会增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三是目前国内银行同质化经营程度较高,资金同向性强,有积聚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的可能。当居民和企业预期利率上升时,为了减少未来融资成本,现时企业的贷款需求会放大;而居民的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造成银行的预期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政策建议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要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破产风险。国家应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实行强制保险、限额赔付、差别费率,使存款保险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法律体系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体系,确保存款保险机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建设。当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岗位设置没有完全到位,其所涉及的风险管理领域过于狭窄。仅对部分业务风险进行管理,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战略性、全局性、国际性缺乏规划和预警;没有赋予风险经理实质性权力,只能对被监管对象起到提示作用,风险监管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建设,使之具有具有技术能力和行政能力。

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商业银行应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为风险管理的运作创造良好内部环境。银行的任何活动都蕴涵风险,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必须贯彻到全员、全行和业务拓展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文化包括知识和行为、制度和精神四个层面,它们贯穿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要建立正面、正向和正确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将风险管理、营销管理和绩效管理统起来,使银行的短期目标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保持一致,从根本上克服短期经营行为带来的弊端和风险。

加快金融创新能力建设。在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一是金融业务创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收入来源是存贷款利差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80%以上。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的步伐,拓展业务经营空间和客户市场领域,不断挖掘新的效益增长点,实现经营结构、客户结构和收益结构的多元化,以降低因利差缩小和波动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二是金融营销的创新。要改变传统的金融营销理念,以动态营销取代静态营销、以市场开发取代市场占有、以关系营销取代产品营销,把业务市场营销 、产品营销 、服务营销的创新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通过金融产品的组合营销、特色服务、精品推出来赢得市场和客户。三是规避金融风险的创新。商业银行必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来规避金融风险,如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以规避利率风险和其它金融风险。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上一篇:自然而成的花园 下一篇:采用多种方法学汉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