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语文学习资源,创新课外练习设计

时间:2022-10-11 01:09:34

拓展语文学习资源,创新课外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105-0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把语文课外练习的设计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联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语文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语文拓展资源创新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是的,作为母语,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我们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所谓教材只是例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后,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举一反三,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得到提高。一年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课外练习的设计布置上,注意开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创新课外练习设计的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遨游。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练习的一项主要内容,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吕叔湘先生也曾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针对目前中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出路,如对五六年级的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60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分量很大,也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靠老师的强制来完成.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个个都很浓厚,部分学生对于看哪些书感觉茫然,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此,布置的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课前布置阅读.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②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说:“我写文章如同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教育的和谐性就在于如何把人的活动与下述两种技能协调和平衡起来: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自我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和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在创造性中,在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和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这番论述和谐教育的话语正好概括了生活和作文的关系及重要性。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索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要解决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是至关重要的,寓作文训练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交际应用中学习作文,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到野外踏青,让学生们在暖洋洋的春风吹拂下,在阵阵的油菜花香中,摘野花,挑马兰头,甚至吟诗作画;在天高云淡的金秋,带学生到怒放的公园赏菊,去一片金黄的田野秋游;平时,开展种植花草蔬菜,饲养小动物,做科学小实验等活动;组织体育项目比赛,进行包饺子,野炊;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习作怎么会不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呢?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课外练习中,为语文课外练习注入了新的内涵。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并在其“实施建议”部分强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我设计的课外练习中,有很多是需要学生去综合实践的,如 “批判不规范的产品说明书”,在大街小巷的店名,招牌,广告牌上找错别字。并与有关人员交谈,指出错别字,讲述写错别字带来的危害,劝其改正,对这一项课外练习,人人都兴致盎然,通过活动,改变了以往部分学生认为作文,作业中出现一些错别字无关紧要的错误想法,在和有关人员交谈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训练,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谚语,诗歌,散文,故事等等,来尽情地描绘春天;然后是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出家门去感受春。最后,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并擅长的形式赞美春天尽情地赞美大好的春色。

四、“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开展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孩子们最喜欢过年,有关春节的文化,习俗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而写调查研究报告,对于第一次接受这种课外练习形式的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他们内心的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当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了。霍益萍教授指出:“开放性的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这样的探究性作业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灵感,他们从生活中,从身边的环境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对象或问题进行研究。“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新课外练习的设计,使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那定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洁.《给班主任的100条新建议》,2006.06.

[2]阎平.《童心辅导》.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法则.海豚出版社.2005.

[5]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04.

上一篇:高校学生活动阵地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