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课堂的保障体系

时间:2022-10-11 12:50:10

构建智慧课堂的保障体系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 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而如何打造智慧课堂,以开启学生的智慧,则是国家级课题“智慧课堂与幸福教育”所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如何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打造智慧课堂,笔者肤浅地认为,要实现智慧课堂,必须要保障以下方面:

一、要保障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权力

之所以必须这样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这首先是为了满足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精神需要。教育实践已证实,中小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和发现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已往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做法,当学生头脑正需要独立思考、探究的时候,教师却“剥夺”了学生的这一权力,想出各种“灌”的巧妙办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结果很荒诞,这种善意的、错误的“巧妙办法”却在实质上将学生教得不会动脑了。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感到迷惑,为何学生小学毕业时成绩优良,进入中学后却学习吃力,对知识态度冷漠,甚至显出愚笨?没有保障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权力应是一个关键原因。其二,这一保障是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前提。实践证明,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究,就没有知识的真正掌握,越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我们越要耐心地让他们独立思考、探究,没有思考的死记硬背只不过如无底的口袋,是记不住什么的。另外,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还是课堂激发学生兴趣,都是吸引学生的根本手段。有的教师只喜欢用那些有趣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去激发学生兴趣,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易导致学生过于兴奋,使学生安不下心来,“也就根本谈不上正常的脑力劳动了”,并批评这是“使用愚蠢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兴趣,在这样精细的事情上表现出教育的无知,这些正是使少年变成‘难教的群民’的原因之一”(《给教师的建议》)。除明确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重要性外,要保障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权力,关键就是要尽量科学地将教学内容间接地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思考、发现。

二、要保障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

尽量将教学内容间接地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后,还必须保障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以往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即教师有让学生思考的意识,但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紧接着就是提问,学生当然答不出来,于是就误认为学生不会独立思考、探究,便只简单地问是不是或以讲代思告诉答案,又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灌输。其实“满堂灌”的主要弊端即是教师占用了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一个好的驾驶教练是善于指导学生自己操作,而不是总坐在驾驶位上“示范”。课改课堂中,教师应该做一个好“教练”,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更要耐心地多给他思考、探究的时间。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正确关系,已被多数教师所认识,但是,如何体现呢?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时间上来体现,将多数时间给学生。

三、要保障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如果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的反馈矫正措施,即使给了学生问题和思考时间,学生的主体性也难得到充分发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做到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状况成为教师注意的中心,注意每一个学生,注意他是否在学、在思考,注意他们的思路、他们的疑难,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指导与调控措施。要改变上课只注意书不注意人,将上课弄成了背课的做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又是要注重对上课的间接准备,因为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主要是教师知识不足,对本节课、本学科的知识未能达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程度。如何作间接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很关注这一问题,他认为:“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所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只有这样驾驭知识才能达到像能熟练驾车者一样自动化的程序,看路面而根本不必看方向盘、离合器和刹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自己注意的中心,从而保障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四、要保障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实践证明,压抑的课堂气氛是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由于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强势地位,所以课堂教学中平等和谐的气氛主要需靠教师来创设。如何创设?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慷慨”地运用激情,“吝啬”地使用冷脸。《学习的革命》中认为,“尽快找一位富有激情的导师”是使学习效率提高N倍的几个起始步骤之一。作家母国政说过一句话:“我作为一个学生,坦诚地说,老师们的冷脸是我中小学生活中最厌憎的,是心灵上最浓重的阴影。如果说那是一种压抑也毫不过分”。正反两个例子,让我们很容易明白应该激情多一点,还是冷脸多一点。其实,不喜欢老师的冷脸的学生又何只母国政一人!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为何不同的教师执教,效果完全不同?教师的知识水平、备课充分与否等方面的原因容易被认识到,但情感、情绪方面的原因却常常被忽视。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枯燥乏味,跟教师没有“慷慨”地运用良好的情绪、振奋的精神感染学生有较大关系,因为“冷脸”是不利于创造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的。所以,要上好课,不仅要用知识,更要用激情。

当然,要打造智慧课堂,我们还需要做很多事情,但是我认为以上四个保障就犹如“育苗”所需的土壤、水份、空气和阳光,只有课堂有了完善的保障,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教育、智慧课堂。

上一篇:日语中与佛教有关的四字成语 下一篇:高中英语新教材精读课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