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市经济综合实力的灰色聚类分析

时间:2022-10-11 12:13:43

江苏省各市经济综合实力的灰色聚类分析

[摘要]本文选择江苏13个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7个指标描述各省市的经济综合实力,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将江苏13个省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分为强、中等和弱三个灰色类别。进而提出江苏各省市经济综合实力的不平衡发展的现状,为江苏省经济综合实力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经济综合实力;灰色理论;灰色聚类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010-03

1前言

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省份之一,2013年江苏省经济总量(GDP)达到591617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全省人均GDP为7469937元,高于全国水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配置问题不均衡的原因,江苏省南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一个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强,则综合实力强,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才会越来越大。因此,客观、公平和科学地评价江苏省各市的经济综合实力,找出各市之间的差异成为迫切的问题。

2地区综合实力与灰色聚类分析

21地区综合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但是,江苏省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可以为各级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数量依据。

22灰色聚类分析

1982年,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它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去了解、认识世界,实现对运行系统行为和演化规律的正确把握和描述。灰色聚类分析是建立在灰数白化基础上的一种方法,检测对象是否属于事先设定的不同类别,其主要步骤是:

(1)确定聚类对象因素集;

(2)给出聚类评判集;

(3)确定聚类白化数和分类标准;

(4)确定实际权数;

(5)计算聚类系数。

3江苏省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搜集

31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数据搜集和实证分析的需要,依据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并力求较完善地、全面地和真实地反映各市的经济综合实力。本文选取了反映江苏省各市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7项统计指标,构成指标体系,具体如下: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X1(亿元);②工业总产值X2(亿元);③第三产业值X3(亿元);④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4(亿元);⑤固定资产投资X5(亿元);⑥对外贸易X6(亿美元);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亿元)。

根据江苏省各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将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分为强、中等和弱这3个灰色类等级,并划分出相应的各区间段。

32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居长江、淮河下游,北接山东省,南连上海市和浙江省,西邻安徽省,东滨黄海。在习惯上按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苏南和苏北,其行政区域主要划分为13个省市。表1中给出了江苏省内13个省辖市2012年的7项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5)评价结论分析

从灰色聚类评价结果来看,南京、无锡、苏州、南通和常州属于经济综合实力较强的市;盐城、扬州、泰州和徐州属于经济综合实力中等的市;连云港、淮安、宿迁和镇江属于经济综合实力较弱的市。

从聚类系数来看,南京、无锡和苏州的聚类系数在07以上,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而南通和常州只有03,如果将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细分,南通和常州应该属于较强;连云港、淮安、宿迁和镇江的聚类系数在06以上,而镇江只有03,如果将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细分,镇江应属于较弱。

从地区来看,江苏省从经济区域上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特征十分明显,南北差异较大。经济综合实力强的省市主要集中在苏南,综合实力中等和弱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苏中和苏北。这和江苏省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是吻合的,苏南是江苏最大的“优势板块”,也是最快的增长点。

5结论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比较明显,其中以南京、无锡和苏州领头的苏南较强经济实体占据江苏省经济发展第一位,苏中适中,苏北较慢。这既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和障碍,又是江苏省经济整合、协调发展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使南北差异日益明显。苏中、苏北的滞后发展已成为江苏省经济新跨越的障碍。苏南发展得更快更好,可以进一步带动苏中、苏北的发展;而苏中、苏北作为苏南的延伸地带发展过慢,也会影响苏南的发展。因此南北并进不能以牺牲苏南的发展来促进苏北的发展,而是要通过资源在南北间的优化配置,达到南北协调发展,才能保证江苏省经济领先发展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思峰,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4]刘思峰,朱永达区域经济评估指标与三角隶属函数评估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1993,9(2).

[5]王婷,刘勇,等我国东、中、西部十省科技综合实力评价[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4).

[6]董奋义,刘斌灰色系统、白化规律与白化权函数[A].第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2010(4):20

上一篇: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产业多主体协作机制研究 下一篇:杭州市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