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突变、进入模式、冗余资源对海外子公司的影响

时间:2022-10-11 12:07:33

环境突变、进入模式、冗余资源对海外子公司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组织演化理论,以1832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进入模式、子公司冗余资源等跨国公司可控因素对子公司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的影响,对环境变化和子公司生存状况的动态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环境较稳定时,合资子公司的失败危险高于独资子公司;而当环境发生突变时(如经济危机),合资子公司的失败危险则低于独资子公司。冗余资源、资源使用效率和能力的不同是导致子公司在环境变化中生存状况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子公司的自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种效率和能力,而自治程度又受到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子公司的自治程度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其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子公司的生存率。

关键词:进入模式 冗余资源 环境突变 生存分析

企业生存问题是组织演化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对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生存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子公司生存的各种因素上,进入模式、资源和环境是研究较多的因素。可以发现目前研究基本上都是从静态的角度对环境、资源、进入模式等因素进行分析,从环境变化、冗余资源、资源使用效率变化的动态角度对海外子公司生存状况进行研究,这是目前文献几乎没有涉及到的。因此,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以及现实背景,本文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组织演化理论,研究进入模式、冗余资源等跨国公司可控的因素与海外子公司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的关系,对环境变化和海外子公司生存状况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

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一)进入模式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进入模式是跨国公司在进入东道国市场时的核心决策之一,其选择直接关系到跨国经营的成败。一般而言,合资子公司和独资子公司是跨国公司进入海外市场的两种主要方式。

通常,跨国公司倾向于对能够进行严密控制的子公司投入较多资源,独资子公司相对于合资子公司,受到母公司的控制较为严密,因而在资源方面得到更多支持,主要体现在:与发达国家母公司紧密的联系使得这些子公司能够获得雄厚的资金支持;同时能够更好地获得海外母公司名声、商标和知识产权的支持;并且还能够得到母公司先进管理水平的支持,而有效管理制度的缺乏很有可能导致海外子公司的失败(Baum,1996)。根据资源禀赋理论,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在成立初期所获得的各种资源能有助于其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有效的经营模式,熟悉当地环境、获取市场份额以及建立冗余资源和关系网络等,因而将会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子公司成立初期和较稳定的环境中,资源禀赋对于子公司生存的作用要大于环境适应能力(Swaminathan,1996)。考虑到子公司在建立初期资源禀赋的差异,本文假设:

假设1:在环境突变之前(较稳定的环境中),合资子公司的失败危险高于独资子公司。

但是,当环境突变时,情况会发生很大变化。根据Meyer(1982)的观点,环境突变(Environmental jolts)是指环境短时间的剧烈动荡,这种环境瞬间的变化难以预测,一般以某一个重大的事件为导火索,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大罢工、等。这种环境急剧的变化会对企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是影响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Meyer,1982)。然而,环境突变对市场上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企业死亡倒闭,而另外一些企业却能利用环境的变化兴旺发达(Venkataraman S,Van de Ven AH,1998)。组织演化理论认为,不同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适应环境并对环境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以保持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组织的学习能力(Aldrich H,Ruef M,2006)。而组织的自治程度(autonomy)是影响组织学习能力和组织适应能力(organizational adaptability),从而导致不同组织生存状况差异的一个关键战略特征。组织的自治程度的缺乏导致组织适应能力的缺陷,包括:在面临突变的需求时,重新配置资源能力的缺陷,对不可预知的环境突变的反应能力(Venkataraman S,Van de Ven AH,1998),以及对抗外部控制的能力(Pfeffer J,Salancik GR,1978)。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独资子公司受到母公司较严密的控制,容易导致其对成立初期所获优势(如资源禀赋)和母公司的过分依赖,同时也造成了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僵化。另外,母公司的保护容易使海外子公司规避竞争,失去参与“红皇后”演化的机会(组织演化理论中的红皇后效应理论(Red queen effect)是由Barnett和William(1996)提出来的,可定义为:在环境条件稳定时,一个组织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组织的进化压力,组织群落间的关系可推动组织种群进化),妨碍了其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在环境突变时,缺乏足够的能力和灵活性来对特定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反应。

相反,合资子公司由于受到海外母公司较少的控制,在演化过程中进行自主决策,以及“亲自”参与竞争的机会更多,从事当地学习和创新的机会更大,从而组织学习和适应能力得到更多锻炼和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资子公司会演化出灵活快速地调整战略的能力,从而具备较大的战略选择弹性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Li JT,1995)。因此,当环境突变时,组织学习和适应能力是合资子公司提高生存几率的重要因素。

假设2:当环境发生突变时,独资子公司的失败危险高于合资子公司。

(二)冗余资源的影响

关于冗余资源(slack resources)对组织绩效和生存的影响是组织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Nohria N,Gulati R,1996)。对冗余资源作用的认识,早期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主要来自一些经济学的学者,他们对冗余持否定的态度,把冗余看成是一种不必要的成本。对冗余持赞成态度的学者认为,冗余能保持组织的和谐,减缓环境的冲突,还是一种促进创新和组织变革的重要催化剂。目前,关于冗余资源的研究现在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发挥冗余的积极作用(Nohria N,Gulati R,1996)。本文倾向于主流的观点,认为冗余资源能够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一种现实或潜在的应对环境变化的资源缓冲物(Meyer AD,1982)。

另外,根据资源基础观理论,除了企业内部的资源外,能力也对建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是异质性的生产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要想获得优异的绩效,不仅要拥有丰富资源,同时也必须具备优异的能力,即为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资源运用、组合和配置的能力。同时,组织演化理论认为,能力的关键特征不仅在于它们是企业特有的,并且也是可以根据组织个体的特征和外界环境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演化的。冗余资源是企业掌握机会实现战略调整和转换经营模式的物质基础,具有较大价值创造的自由探索空间。因此,冗余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会产生差异化竞争优势。

首先,合资子公司能够获得各个母公司持续的资源支持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这种效率最好在短期内就能显现出来。这就要求合资子公司必须能够快速的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以保持或改善现有的绩效状况。因此,在面临环境突变时,这种适应能力使得这些子公司更有可能保持较好绩效从而提高生存几率。而独资子公司相对而言能轻易的获取母公司的资源支持,但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母公司的战略意图来使用资源,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轻易的改变资源配置,至于资源利用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或能否提高自身绩效反而是次要的(Barnett WP,Greve HR,Park DY,1994)。

其次,对于合资子公司来说,其惯例(routines)和能力大多来源于以往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较少受到母公司的影响,因而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能够进化出根据环境的变化和需要进行自由配置冗余资源的能力,使其能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对于独资子公司而言,在配置资源的决策上会受到母公司以往策略和行为的影响(Barnett WP,Greve HR,Park DY,1994),形成具有依赖性的惯例并被保留(retain)下来,影响其适应能力,从而在环境发生突变时,缺乏重新配置资源能力的缺陷抵消了母公司带给它们的优势。因此,本文假设:

假设3:冗余资源能够减小合资子公司和独资子公司失败的风险,且对前者失败风险减小的幅度要大于后者。

假设4:当环境突变时,冗余资源对这两类子公司失败风险减小幅度的差异将会更大。

研究方法和变量度量

(一)样本选取

本文研究的样本企业为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和合资子公司。样本数据来源于广东省工商局信息中心的企业数据库以及珠海科技网的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数据库,共收集了广东省的1832家外资企业的企业数据。为消除“蜜月效应”的影响(Li JT,1995),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企业在2008年次贷危机前至少要有三年的历史,因此样本都是2005年以前成立的企业。其中,子公司经营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78.7%,平均年限5.6年;所有子公司的海外母公司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统计方法上,本文采用分段指数模型(Piecewise-exponential model)来检验研究假设。

(二)变量度量

1.因变量。本文所研究的因变量为子公司的生存状况,生存状况能如实地反映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长期业绩和成功与否。当子公司在本研究期间内失败和死亡则设置虚拟变量1,否则取值0。按照国外通常的做法,将企业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时间视为企业开始成立的时间,而将企业在工商局登记注销或者吊销的时间定义为企业死亡的时间。

2.自变量。主要表现为:一是环境突变。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开始于2008年末的美国次贷危机并持续到2009年底,经济于2010年初开始复苏,复苏的迹象反映在美国、欧盟等国家的股市上。此次次贷危机对我国许多行业,特别是对出口有较大依赖的行业如制造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定义环境突变期为2008-2009年,环境稳定时期(突变之前)为2001-2007年,环境突变后期为2010年之后。通过设置虚拟变量来度量环境的突变,当处于2008-2009年期间时取值1,其余年份取值0。二是进入模式。设置虚拟变量来度量进入模式,如果属于独资子公司则取值1,属于合资子公司取值0。同时,把样本企业划分为两个子样本,即合资子公司和独资子公司。三是冗余资源。本文选择Bourgeois(1981)基于财务数据的度量方法,通过三个财务指标来度量冗余资源:流动率(当前资产/当前负债);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总负债);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对销售收入的比例(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销售收入)。通过对这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后,发现3个指标都归于一个单一的因子,因此取3个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冗余资源的度量指标。

3.控制变量。本文采用子公司的从业人员数作为企业原始规模的衡量指标,为了消除样本注册资本数据数量级相差过大带来的系统性误差,在回归分析时进行对数转换。

为了控制经营地区位因素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政策虚拟变量,其中享受沿海开放城市优惠政策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城市为1,其余城市为0。享受较大优惠政策的海外子公司失败的可能性较低。同时还引入了另外一个外资集聚度变量,因为一些研究表明,在外资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海外子公司的失败率往往较大(Shaver J.M.and Flyer F,2000)。本文用2008年各城市的外资企业数量来测量外资集聚度,数值取自然对数,资料来源于2009年的《广东统计年鉴》。

在行业控制变量上,如果海外子公司属于制造业则取值1,属于其它行业则取值0。因为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我国制造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大批企业倒闭。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变量之间都相关的,且显著,但相关系数普遍较小,且共线性检验显示,VIF均远小于10,容忍度>0.1,排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

本文采用了5个回归模型来检验提出的假设,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1、表2所示。在用分段指数模型进行生存分析时,负的回归系数表明子公司的生存几率增加或者失败危险减小。模型1、模型2、模型3为全样本模型,模型4、模型5为合资子公司和独资子公司的子样本模型。

如表1中的回归模型3所示,进入模式与环境稳定时期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负且达到显著水平(P

根据模型4,冗余资源有助于减少两类子公司的失败危险,但对于独资子公司而言效果并不显著(P>0.1),合资子公司在冗余资源项上的系数(-0.293)小于独资子公司在该项上的系数(-0.112),同时表3的t检验表明,模型4中两类子公司在冗余资源项上的回归系数是存在显著差异,支持假设3。在模型5中,在环境稳定时期,冗余资源并不能显著减少两类子公司的失败危险(冗余资源与稳定时期的交互项系数不显著);而在环境突变时和环境突变后,冗余资源能够显著减少合资子公司失败危险。合资子公司在冗余资源与这两个时期交互项的系数(-0.412和-0.224)要显著小于独资子公司在该项上的系数(-0.009和-0.014),且表3也显示,模型5的这两项系数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其差异程度要高于环境变化之前,支持假设4。

另外,在所有模型中,企业规模对子公司的生存率有正影响(P

(二)讨论

本文发现在环境稳定时期,独资子公司生存率较高,合资子公司更容易屈服于竞争的压力而失败,这一结果与以往大多数研究结论相一致;而当环境发生突变时,成功抵御初期选择压力而存活下来的合资子公司失败危险低于独资子公司,合资子公司较高的自治程度以及资源配置灵活性的优势在环境动荡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进入模式造成了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程度的差异,从而影响子公司绩效和生存。对于这种影响,以往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如Killing(1983)对设立在发达国家的子公司进行研究,认为减少控制程度有助于提高海外子公司绩效和生存,而Beamish(2002)和Lu(2000)利用设立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为样本则得到了相反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也许能够说明在控制程度和子公司绩效间,东道国环境的变化可能是一个调节变量。

结论

本文运用演化理论,通过1800多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企业数据,来分析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冗余资源、进入模式这些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认为在环境发生突变时,导致不同子公司生存差异的一个因素为子公司的冗余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而这种资源使用效率又受到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影响。

目前为止,学者们就冗余资源对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绩效和生存状况会产生何种影响仍然存在争论,本文从组织演化视角进行的研究也许能为这种争论提供另外一种解释,即进入模式的不同会导致冗余资源在禀赋以及在使用和配置上的差异,使得子公司在竞争、发展过程中演化出不同的资源使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差异在环境平稳时期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当环境发生突变时,这种能力就会显著地影响子公司生存。同时,本研究把企业冗余资源作为组织学习和适应能力的因素引入到组织演化理论中,为扩展该理论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Baum J. Organizational Ecology[M]. In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Studies: Clegg S, Hardy C, Nord W(eds). Sage: London, UK, 1996

2.Swaminathan A.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t Founding and Organizational Mortality: A Trial-by fire Model[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39(5)

3.Meyer AD. Adapting to Environmental Jolt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2, 27(4)

4.Venkataraman S, Van de Ven AH. Hostile Environmental Jolts, Transaction Set, and New Busin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3)

5.Aldrich H, Ruef M. Organizations Evolving (2nd edn) [M]. Sage: London, UK, 2006

6.Pfeffer J, Salancik GR.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M]. Harper & Row: New York, 1978

7.Li JT. Foreign Entry and Survival: Effects of Strategic Choices on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J]. Strategic Manage J, 1995, 16

8.Nohria N, Gulati R. Is Slack Good or Bad for Inno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39(5)

9.Barnett, WP, Greve, HR, Park, DY. An Evolutionary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Winter Special Issue 1994,15

10.Shaver, J. M. and Flyer, 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Firm Heterogene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 (12)

11.Killing JP. Strategies for Joint Venture Success[M]. New York, NY: Praeger; 1983

12.Beamish, P.W. and Jiang, Ruihua. Investing Profitably in China: Is it Letting Harder?[J].Long Range Planning, 2002, 35(2)

13.Lu JW.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Japanese FDI in China[J]. J. Asian Bus, 2000, 16(3)

上一篇: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及管理规范 下一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市场关联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