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时间:2022-10-11 09:48:58

基于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模式成为配电网调控的必然发展趋势。配网调控一体化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智能电网模式的基础之上, 对配网控制体系进行调控和监控,并加强该领域技术系统的建设,提高配电网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将对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为我国配电调控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智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智能电网模式成为我国配电网调控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对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进行研究,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配网调控一体化概述

从国家电网企业的实践来看,近年来配网管理的地位不断的提高,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重输电,轻配电”格局,并相继成立了独立的配网管理系统和管理部门,而且电网的投资在配网中的分量越来越重。2010年,国家明确地提出了要加强智能化电网的建设,统一组织、策划以及实施,并着力解决目前配网中的薄弱问题。从现代配网调控情况来看,要不断地组织和开展配网系统的统一规划并实现与主网架之间的有效规划以及地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努力将配电网的结构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配网调控一体化,要求加大配网的建设与改造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中、低压配网的投资比例,建设网络稳定、结构合理、运行灵活、安全运行、节能环保以及经济性强的配网,解决供电系统中的突出问题,从而提高配电网供电的质量及系统的可靠性。积极地推进配网的智能化调控,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并提高配网装备和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配网的规划更加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并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2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特点

在智能模式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主要采用了当前国际标准和技术,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功能完整以及经济合理等特征;配网调控一体化,主要是根据厂站的数量以及电网的容量,分别地配置电网调控自动化系统,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该系统具有先进的支撑平台,SCADA功能完善,系统比较安全稳定。其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该系统能有效地满足区域电网的发展需要。配网调控一体化系统配置,主要是按照设计水平年要求进行的,它具备远景年的发展扩充能力;该系统充分考虑到了今后一段时间,电网调控可能发展的层次,其系统的设计符合国家的标准,系统真正实现了开放性的目标,便于该系统的扩展,从而做到即插即用。

2.2 该系统中的软件,主要采用了功能化以及模块化的设计,并提供完整的DMS、AMR、SCADA功能以及GIS等应用,各功能可实现分步实施,同时也预留了一定的扩展能力,各功能模块的接口标准实现的统一;该系统采用了图库一体化的建模技术,并对其进行动态的带电分析等;系统支持WINDOWS、UNIX、以及LINUX等智能操作平台,并建立了ORACLE等多种数据库。

2.3 该系统的安全保障特性较强,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并执行一些重要功能的冗余备份;该系统有效地实现了集控、调度、配电以及计量的一体化,能够有效地满足区域电力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它实现了人机联系界面的高度集成;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严格地遵循先进性、可靠性、通用性、实用性以及开放性原则,从而符合了国际工业标准以及国家电力工业的标准要求。

3 配网调控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目前来看,虽然智能电网模式已经逐渐应用到配网的调控管理过程中,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配网管理中的局限性。虽然智能化电网模式已经在配网调控中得到了应用,但其控制区域和控制事项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实践来看,大量的配电网装置仍然是由人力来调管的。就配网的调控而言,配网的变化比较大、操作面也比较广,但实践中仅依赖于数百张图纸资料来完成调控,因此很难做到精细化和准确性。由于配网设备的种类繁多,架空线、电缆以及开闭所等设备的运行方式存在着差异性,而基础资料往往不准确,造成配网精细化管理的不确定性。

3.2配网管理模式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配网的发展逐渐实现了电缆化,单条馈路的混合模式是目前配网的主要特征之一。配网调控管理涉及到架空线、开闭所以及电缆等不同的部门,配网管理模式问题凸显出来。配网管理需要借助现代配网调控的一体化试点、管理机制、配网资源以及业务流程等,来实现配网的集约化运行和精益化的管理目标。从形式上看,这种分散式的管理模式,虽然各负其责、责任清晰,但很容易使相关数据资料管理工作出现混乱,进而加大了配网的管理难度。

3.3盲目调控现象依然非常的普遍。由于配网人力调控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加上分散式的调控模式使的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最终导致了配网调控管理中的盲目调控现象。从日常的调控运行来看,通常其只能依赖运行经验和传统的调控方式来实现运行管理,这种方式难以真正满足配电网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要求,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非常的有限。配网架空线路中的开关变更和架空线路上的分网, 都会因对现场把握缺失而难以调控和管理。多数情况下,配网运行部门所上报的配网调控仅仅是一张或数张单馈路图,很少以区域性的电网图出现,因此,无法使调控对配网联络现状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知,进而导致配网调控中 的盲调现象成为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红蕾 戚伟 陈昌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 .陕西电力,2010(05).

[2] 李娟娟 陈峰.配网调控一体模式改革的探讨[J].电力信息化,2011(06).

[3] 袁鹏 郭创新 王康元 邵学俭 顾建炜 姜建.调控一体化下的配电网自愈研究 [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22).

[4] 王少敏 万剑玮.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微网技术研究[J] .机电信息,2011(33).

[5] 张强 张伯明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架构和概念发展述评[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12).

上一篇:试析道路运输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关于学校常规管理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