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体育文化起源阐释

时间:2022-10-11 09:03:21

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体育文化起源阐释

【摘 要】 作者从人类学视角阐释了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几千年来,彝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地理文化环境、古代军事活动、图腾崇拜及原始共同作用,互相影响,形成了彝族具有山地文化特质和鲜明民族特性的体育文化。在现代主流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仍在它所适应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自由蓬勃地发展。

【关键词】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

彝族古称“夷族”,1956年改称为“彝族”,是我国西北古老氐羌族南迁与金沙江、南北盘江土著融合的遗裔。我国著名彝族学者中华彝学学派带领人刘尧汉先生1993年在红河弥勒全国十月太阳历研讨会上曾对“彝为羌裔”之观点指出“此有误,以后就讲,彝族是元谋人的直系后裔”[1]。认为彝族本来就是云南的本土世居民族并向外迁徙,后因自然灾害回迁云南并六祖分支,最后与本地土彝或土著居民融合逐渐形成现在的彝族体系。彝族体育具有“火”文化和山地文化的因子。他们普遍生活在高海拔的山区与半山区,火为彝族人民的力量源泉,因此被称为“火族”。虎是彝族最为原始的图腾,彝族自称“倮倮”意为“虎族”,[2]以黑为贵。云南各地彝族也有石图腾、龙图腾、鹰或雕图腾和祖先崇拜,并与佛、道、儒文化相融合的史料记载。

一、生存方式“铸塑”了彝族传统体育

体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民族的精神和生活面貌,是民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的重要体现。[3]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沧源的深山“帕典姆”崖壁上,发现了用褚红色颜料绘制的近千个原始土著人的图形,内容包括狩猎、射箭、投掷、征战、划船、舞蹈、放牧等原始土著人的生活,再现了远古时期当地土著人谋求生存与自然博斗的历史。该崖画制作时间约在3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其中崖画中对于狩猎和放牧场景的描绘,其中的射箭、摔跤、骑马、牧牛以及舞蹈的某些动作和祭祀神灵的仪式,与彝族先民代代相传的传统体育活动十分相似。[4]根据各民族体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体育活动的产生受环境、生存条件、生产方式和的影响,使得同一地域环境的不同民族都可能进行相似的活动。[5]由此可见,彝族先民远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当代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在什么地方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彝族体育文化属于典型的山地文化。早期的滇川陆地山高水险,独特的人文地理和社会形态的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技能,彝族原始的攀爬、奔跑、跳跃、投掷、射击等等就是人类同大自然斗争中的活动方式,是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彝族体育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下逐渐萌芽并最终形成的。如彝族式摔跤、射箭、射弩、彝刀、棍术、赛马、追羊、赶牛、飞石索、掷葫芦飞雷、荡磨秋、爬油杆、绵羊拉绳、踩跷板、顶头、角力、舞龙、舞狮、高跷等等。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山地行为文化、民族精神和生活习俗。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起源与传承和彝族人民居住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产生于原始宗教的彝族传统体育文化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神是游戏的恋人”,惟肖为妙地描述了体育与宗教的关系。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宗教活动的存在而逐步成形的。在彝族的传统生活习俗中,每逢节日族人聚会为进行祭祀活动,彝族先民们创造了具有较大动作难度和较强观赏价值的体育游戏和舞蹈,如荡磨秋、爬油杆、响铃舞、虎舞、斗牛、摔跤等活动,就是彝族传统的生活习俗与结合的产物。例如:居住在云南弥勒、宜良、昆明西山、文山、砚山、邱北、禄劝等地的彝族有每年一次的“抢烧鸡”习俗。云南昆明西山区谷律一带的彝族,有逢农历正月十五日荡秋千敬献星神的习俗。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西汉早期青铜鼓腰纹上,刻绘有一组4人同玩一个磨秋的图案。图形中立一柱,顶上有一中轴上系有4绳,绳端各有一环,4个羽人作环转为戏,后人将之称为“羽人荡秋图”。云南峨山、石屏、建水的彝族“尼苏”支系有“祭龙”活动中有让男孩扮演豺狼虎豹,手持鸡肉在龙林中奔跑,而村民围追的“撵红眼豹”活动,也有纳入汉文化的舞龙、舞狮、踩高跷、跳龙等为求风调雨顺的体育活动。居住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彝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祭星辰时,全村杀猪一头,每户分一份回家煮熟,在月亮升起时将肉与酒、果品摆放在磨秋架前进行祭供,焚香磕头,以祭祀神灵,然后在磨秋架上荡秋,以表示感谢神灵降福和祈求免灾。滇南彝族“火把节”要举行摔跤的祭祀体育活动,这是为免灾而举行的仪式,因而又称为“太平盛会”。“舞蹈是人――神交流的最佳媒介”,彝族以虎为图腾,在彝族中仍保留着正月十五日祭虎习俗,人们要跳祭虎的图腾舞“虎舞”。“跳月”、“响铃舞”含有体育因素的舞蹈也出自于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动中。“阿细跳月”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祭祀祖先、崇拜神灵的活动,随着民族生活、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神灵的依附心理日益淡薄,逐渐使其传统性的民族舞蹈摆脱神秘的宗教色彩,充满轻快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彝族的原始宗教创造了彝族独特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古代军事战争催生了彝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军事体育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升的一个重要渠道。古代彝族各部落之间时常发生战斗,所以彝族以尚武为荣,性情强悍,腰刀长枪从不离身,山间捕猎,自称虎族,崇拜虎的图腾,彝族先民是游牧民族,经过漫长的战火岁月的洗礼,培养了彝族“强悍”、“粗犷”、“武勇”、“善战”的共同心理特征。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载:“倮倮……左右佩刀,喜斗好杀,多养义士,遇战斗,视死如归……。”彝族的马术、摔跤、射箭、武术等最初都是用于训练武士,带有明显的军事性质,随着历史的发展,才逐步转变成为今天民间喜闻乐见的彝族传统体育活动。

彝族人重视军事技艺,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与训练,使族人多精于武术并能世代相传,这对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漫长岁月中频繁的军事活动培养出彝族人骁勇善战的性格,刚强重义的气质和精湛的民族体育技艺。各种各样的军事技能与体能训练的手段与方式,为今天彝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四、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娱乐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

马凌诺夫斯基认为,对于某一族群而言,“(如果)失去了对兴趣、快乐,以及被剥夺了所有维系人们在一个社会里生存的愉快,会导致人们放弃生望,从而容易成为疾病的俘虏,并带来人口的萎缩。……而没有闲暇和娱乐活动,文化和种族都不能生存。”彝族所居住的地区大都是交通不发达的高寒山区,生活环境闭塞,与其他民族和外界的接触较少。在此缓慢发展的自然纯朴的原生态环境中,人们除物质需要外,也需要文化娱乐活动来满足人们生存、交流和享受的精神需要。彝族传统体育活动逐渐成为人们在闭锁的自然与生活环境中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用以调节人们的心理感情需要以及使身体适应大自然的各种变化。彝族人常说:“三弦响,脚板痒”,“跳舞跳到太阳落,跳起的黄灰做得药”。在彝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歌舞活动中,除了宗教的元素外,更是为人们带来体育运动的快乐。说明了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彝族人民几千年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从崇拜超自然神灵到与自然的搏斗中,最终发现了体育活动的价值,使现代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充满了强身娱人的体育精神。

彝族体育尊崇“人人参与”的精神,尤其彝族节庆、祭祀中的体育活动均为集体性活动,并非是“他者”强迫村民的行为,它是村民“集体无意识”的活动,在“全民参与”中娱乐身心是彝族体育的诉求,同时也加强了族群内外的认同。诚如美国学者乔纳森・弗里德曼教授所指出的:文化认同对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并不仅仅只是游戏,而是精神上和社会生存上生死攸关的严肃的策略问题。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彝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结语

可见,彝族是一个崇火、尚黑、强悍、骁勇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宗教活动中,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浓郁山地文化气息的彝族体育文化,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现代主流体育文化冲击的进程中仍在它所适应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生存发展,彝族体育对现代体育文化具有特殊的影响,在彝族的生产生活和民族心理中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9:1103.

[2] 李延超吗,饶远.彝族传统体育活动为何这么“火”?―云南彝族体育的文化地理学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2:85-86.

[3] 赵苏,段国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体育与科学,2002.23(2):28-30.

[4] 张新.氏羌族群运动习俗纵横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16(1):45-46.

[5] 彝族史编写组.彝族简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1-16.

【作者简介】

王晓虎(1978-)男,回族,云南蒙自人,云南红河学院体育学院讲师,云南省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上一篇:完善陕西省就业促进法规制度建设对策研究 下一篇:陕西省高校物联网教育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