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时间:2022-10-11 08:10:59

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转换层施工重点、难点及施工方案比较,其次重点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最后探讨了结构转换层施工检测与效果分析。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推动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现代高层商住楼低层商用,上部住宿的多功能要求,在低层商用要求的大空间与上部住宿要求的多墙多柱的小空间之间,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即加设转换层。钢筋混凝土转换层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对其的研究。

二、转换层施工重点、难点及施工方案比较

1、转换层施工重点、难点

转换层施工中有以下重点和难点: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因转换梁截面尺寸较大,转换层的混凝土与钢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因此如何确定转换层梁板模板的支撑系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必须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转换梁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更是纵横交错。因此,如何正确地翻样和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的正确是钢筋施工的关键.转换梁的截面较大, 梁柱交叉的核心区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

2、施工方案比较

厚板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为51.3kN/㎡。采用常规的支模体系,单靠下层楼板承受如此大的荷载势必会破坏下层结构,而采用分层卸载的方法则必须从地下室底板起搭设4 层支撑架,靠各层楼面的变形协调来传递扩散荷载,这样既不经济,也不能保证结构楼板不产生开裂现象。经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确定采用叠合梁的原理转换厚板,即将转换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0.8m厚,待其强度增长达到90%后再浇筑第二层1.0m厚混凝土,利用第一层先浇板承受第二层后浇板的施工荷载,转换板的钢筋相应分两层绑扎。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1、模板及支架的施工技术

(1)梁的模板施工由于结构构件的跨度和截面尺寸大,自重大,为满足大截面梁模板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梁底的承重木板必须全部采用经过挑选的完好木板,梁下采用门式支撑架,间距按计算确定,并加设剪刀撑。此外,截面较高的梁,侧模应在梁中部加钢螺栓,其间距及排距按计算来确定,并用钢管水平连接两边侧模。

(2)楼板的模板施工楼板的模板也采用门式支撑架,用钢管作水平拉杆,并与梁的水平拉杆连接,使模板形成整体,保证模板的稳定性。

(3)梁模板支撑的变形控制由于大跨度梁模板支撑受力后会产生压缩变形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变形,为保证梁截面尺寸的准确,在梁底模安装时,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起拱。模板安装后,用水平仪检测模板的起拱程度,保证拱度达到要求。

2、混凝土工程

施工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混凝土工程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又是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优化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特定条件下,掺入试剂,降低水泥水化热。

(2)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三维有限元温度分析程序将温度测试仪的温度探头预先埋入大体积混凝土内,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

(3)施工方法:a.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00mm,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d.在不影响转换梁质量的前题下,梁混凝土应用迭合梁原理,将梁分三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全断面高的1/3左右,待其强度增加到90%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与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迭合梁支承第三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上部荷载。两次浇筑层之设置附加抗剪钢筋,合理处理施工缝,并在梁上部接近楼板部位适当增加构造配筋,增强转换梁整体结构抗力性能。大梁钢筋采用整体绑扎,流水循环作业,使施工简捷、施工费用减少。同时因混凝土分三次浇筑,缓解了混凝土水化热值高及温度应力大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

(4)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的方法。转换层的梁、柱钢筋分布密集,对施工要求高。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便于高密度钢筋混凝土的浇捣,同时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在混凝土配比中可掺16%-18%的粉煤灰,严格控制好搅拌时间,每槽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90s,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保证。

(5)混凝土养护方法措施:表面和侧面采用麻袋覆盖,然后洒水养护,养护的次数应保持麻袋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期不少于7 昼夜。为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必须注意在养护期内对混凝土的温差进行监测,防止气候变化使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造成温差增大。

(6)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在转换梁施工中不仅要考虑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引起的干缩裂缝,还必须控制混凝土因为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的温度裂缝,本工程根据《高层建筑施工手册》计算方法,计算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所以仅靠模板保温就能保证转换梁不产生温度裂缝。对于干缩裂缝应采取从原材料、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本工程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混凝土内掺水泥用量10%的UEAH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凝结时的收缩。

②为防止温度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减水剂和磨细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③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要求在满足泵送的基础上尽量用小值,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60mm。

④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塑性裂缝,在梁柱相交的核心区混凝土浇筑完毕约1-1.5h后并在初凝前用直径为35mm的振动棒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楼板混凝土表面应抹光压实,以避免水分大量蒸发而引起收缩裂缝。

⑤加强养护措施。砼浇筑完毕后,在楼面密铺麻袋保持湿润。并应重点注意大梁侧模的保水工作,大梁砼浇筑完毕后3天内禁止拆侧模,3天后拆除侧模,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保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养护14d。

3、钢筋工程

梁式转换层钢筋用量大、型号多,并且转换梁截面大,梁上下钢筋布置错综复杂。因此准确放样与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尤为重要。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做到准确下料。

钢筋安装必须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规范要求,在主筋铺设的同时将柱筋放在各层主筋之间,待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后,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将柱筋同主筋绑扎固定。柱节点钢筋不得少放、漏放。梁钢筋安装绑扎时,必须在梁底模两端划定出每排中纵筋的分布位置,以确定各自在柱节点的位置,并且对号入座。转换梁底部钢筋绑扎的原则是次梁压主梁,板筋压梁筋。

对于22以下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方式,对于22及其以上的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端加工螺纹时,不得有弯曲现象,且端面要求平整;切断钢筋应用砂轮锯片,不允许用气割或冲剪;直螺纹加工,应在专业用机床上进行,应采用水溶性切割冷却液;钢筋锥螺纹加工以后,应逐个用环规检验,不允许有烂牙现象,表面要求光洁;经检验合格后的钢筋直螺纹,立即旋上塑料保护套,连接套的另一端应安装塑料保护盖,并妥善堆放。

四、结构转换层施工检测与效果分析

测温数据显示,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期间,第一次浇筑时间为3月1日至3月3 日、第二次浇筑时间为2012 年3 月19 日至3 月21 日。环境温度为12℃~26℃,混凝土入模温度为19℃~23.1℃,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为60.7℃~63.5℃。低于预控极限75℃;最大温升为36℃~40℃,低于预控极限值45℃;内表温差最大值为24℃~24.5℃,表外温差最大值为23.8℃~24.6℃,远低于预控极限值30℃,温差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实践证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达到了低水化热温升的预期目的。混凝土28d 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显示,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20%~140%,均值126%,试验结果表明,按设计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质量稳定。

五、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建设事业发展迅速,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高楼大厦的建设近几年也是发展迅速,钢筋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要承受上面各层的全部荷载,因此设计对转换层的刚度、强度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缙.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杜荣军.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迟陪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起因及防治措施[J].混凝土,2011.

[4]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上一篇:码头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浅析农村社会性贫困的成因\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