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输血科的应用

时间:2022-10-11 08:09:37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输血科的应用

摘 要:目的 对输血科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方法 进行输血的102例患者,电脑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1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输血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B组患者使用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方法。对比两种计算机信息系统方法在输血护理中的效果。结果 A组输血错误发生率为0低于B组的26.00%;对比三方信息不对等、信息丢失、未追踪到输血后疗效的发生率,A组均远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 输血科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028-02

最近几年,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壮大,传统应用的输血科管理软件在实际应用需求中已不能完全满足输血科实验室中的检测工作。笔者所在医院在确保保障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对输血科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研发推进,使输血科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从效率和质量上得到提高,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差错,确保病人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就诊并到输血科接受输血的患者102例。将这102例病患输机电脑随机将其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51例患者。其中在A组患者中,女性占23例,男性占28例,年龄范围在19~72岁之间,平均年龄大约在(40±11.1)岁;而在B组患者中,女性串者26例,男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在18~72岁间,平均年龄大约在(42±12.2)岁。由数据可见,A、B两组患者从性别以及年龄上看,其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院对此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或者其监护人通知并知情,同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和系统的启用调试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全面检验测试并且达到稳定连续的状况,再准确地将相关各科室的客户端安装到系统,同时要对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新开发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初始阶段,需要由专业人员对全院各科室的信息数据以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及时处理。

1.2.2 特殊血液制剂的预警功能

如果患者在输血科检测到有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强阳性或交叉配血实验次侧强阳性等血液特殊结果,这时需要患者马上进行输注洗涤红细胞等特殊血液制剂时,计算机系统会自动将输血科产生建议输血数据信息发送传达到客户端病区护士站,从而使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安排病患用血,确保患者及时安全地得到救助。

1.2.3 确保血液输注及时正确

医院输血科给输血患者配有相应的条码腕带,医院工作者在扫描条码后可以得到患者个人的准确信息,然后再根据患者信息与待输注的血液数据信息进行详细核对,每个程序都要准确无误,每个细节都要备注记录,确保患者所输注的血液正确及时。

1.2.4 在系统中增加临床用血监管功能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设计时需要在用血监管栏中增设各项数据信息的统计功能:比如对成分输血率、人均备血量等多项用血数据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用血也起到了科学监管的作用。在计算机系统中该科室也将各项输血信息进行院内公示,这样可以为临床医师的用血量提供合理科学的参考信息,同时也起到用血警示作用。

1.2.5 系统建设完成和验收

该院应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初试测试和调试阶段用时大约6个月,在一切符合应用标准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行。在正试投入运行3个月后,需要再次确认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已经满足输血科的各项需求,同时符合与开发软件公司签订的输血科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协议的详细要求。对于系统软件的验收,院方需要成立专门的验收小组进行,该院是由输血科和信息科共同组成的验收小组,再经软件公司申请,对该系统进行共同确认和验收。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统计研究过程中两组发生的输血错误、信息丢失、三方信息不对等、输血后疗效未追踪到的情况,通过对比以上4方面计算机信息系统情况,得出两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输血护理中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评价4项标准,A组由于人为因素出现个别失误,但各项发生率均远低于B组,A、B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输血科在医院的整个医疗系统中是联系整个医院、病患以及血站的关键纽带。将输血计算机信息系统转换为安全输血实践的手段,从根本上实现输血管理的现代化和标准化。

输血科的输血管理系统在新的开发和完善后,其优点有:首先,此系统具备多方面的统计功能和预警功能,保障输血管理标准化。如,血液制品过期预警、血型不符的预警等。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输血管理系统只是涉及了输血科简单的日常工作,不具备与医院各科室的客户端以及临床各病区的输血的相关协调互为工作,容易造成输血安全事故。而新开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将输血科与医院各科室的客户端以及临床各病区的输血建立了纽带关系,可以资源共享,而且在与临床医护工作站的信息传递上也实现了及时准确的合作、联系,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

此系统简化了手工记录方式的繁琐,实现工作操作流程现代化。在运用了新开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后,对输血科的工作质量、效率以及工作的安全准确性有了大大的提升,避免了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

运用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原有简单记录和费用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的用血监管功能,主要是增加了多项对临床医师用血评价指标的统计数据。而且输血科根据统计的数据信息可以将之公开公示,使临床医务人员自身对合理用血更加严谨。当然,尽管此项系统相对完善,但在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首先客观来讲,输血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还不能做到十分便利,其实际功能仅限于在各个系统中记录、查询、统计相关信息。随着该院的计算机系统的不断研发,实现全方位联网的新系统更是指日可待。如果真正地实现全方位联网,那么该科的输血管理系统可以对各台手术前、中、后的患者用血量进行精确统计,包括单病种的用血量的数据信息等。通过全方位的统计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病种制定不同的临床输血指导路径。其次,该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与采供血机构联网。如果输血科与各地区采供血机构建立联网,需要在血液库存预警、合理用血评估、科学用血指导等方面更深层次开发并应用。那样采供血机构可以根据各医院的用血情况和血液库存情况,合理安排采血计划和调配用血,确保临床用血。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也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重视并正确使用该系统,提高输血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道波,郭叔珍,周宏珍,等.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的设制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2):13-15.

上一篇:《经济数学》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浅谈GD121_X2000机组辅料余量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