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河南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2-10-11 08:06:41

加快转变河南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的战略思考

[摘 要] 近年来,河南在国际贸易中贸易额不断上升,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但从总体上说,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还很突出,如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进口规模较小且结构不合理,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力量较弱等。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的根本原因是河南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除此之外,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大,科技投入低,创新能力弱等也是重要制约因素,从而制约和影响着河南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河南在国际贸易中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战略思考:提高对河南在国际贸易中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培育更多的出口品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扩大进口贸易规模。

[关键词] 河南 国际贸易 战略思考

从河南“九五”规划时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河南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受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管理方式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国际贸易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好转,从而直接影响了全省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实现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是当前河南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当前河南国际贸易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的工业、农业产品和服务业的国际市场营销,全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到2005年,全省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77.3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4倍,年递增27.7%;其中,进口26.35亿美元,年递增27.5%;出口51.01亿美元,年递增27.8%。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拉动了全省经济的较快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十五”期间,全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

尽管如此,也应看到,河南国际贸易的增长方式粗放问题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1.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2005年,河南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7.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个百分点。在工业制成品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纺织品占16.2%,有色金属占23.7%。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8.3%,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0.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7个百分点,出口规模排全国第十六位,比重排第二十二位。在中部六省中,规模超过河南的有安徽和湖北,比重超过河南的有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到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占全国的万分之四,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排全国第二十位,比重排第二十八位。出口规模在中部六省中排倒数第二位,比重在中部六省区中排倒数第1位。

2.加工贸易发展缓慢。2005年,河南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4.9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商品的6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0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2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8个百分点,在江苏、福建、辽宁、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区,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高达45-75%。

3.进口规模较小且结构不合理。2005年全省进口增长8.1%,比上年回落32.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1∶1.9,高于同期全国1∶1.5的平均水平。贸易顺差达到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7亿美元。进口的主要商品除生皮及生皮毛、油籽及含油果实、生橡胶、纸浆及废纸、纺织纤维等传统产品外,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大幅增加,2005年进口的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达9.53亿美元,占进口总值的36.2%。在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只有1.2亿美元,占4.6%。

4.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竞争力较弱。河南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2004年全国针织出口百强企业中,河南没有一家;丝绸出口百强企业中,河南只有两家。由于企业缺乏实力,经营散、乱、差,形不成规模效应,在国际贸易的谈判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在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比较少,“印牌”、“贴牌”现象十分普遍。

二、对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的原因分析

河南国际贸易增长方式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原因固然很多,最根本的是改革不到位,体制陈旧、机制不活,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发挥到位。从总体上说,河南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导致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的根本原因。具体说来,主要有:

1.产业结构的层次低是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的一个基础性因素。河南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比较大,特别是三产比重比较低。2005年,河南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更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客观上影响了第二产业的管理和技术装备,这影响到河南经济增长中综合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河南贸易增长的质量。

2.工业经济中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大。目前,河南能源原材料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60%左右。能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是突出特点。2005年河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1.38吨标准煤/万元,不仅高于沿海发达省市,而且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16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02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平均值2.59吨标准煤/万元。建设用地是广东省的近两倍,创造的生产总值仅为广东的二分之一,效益仅是广东的三分之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整理。

3.科技投入低。多年来,河南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比较低,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中部六省中是最低的。科技研发投入少,产品技术含量低,造成外贸产品的附加值小。

4.产业集中度低。以钢铁和水泥行业为例,河南钢铁企业有40多家,最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800万吨,全省钢铁总产能还不及武钢或鞍钢一家企业;规模以上水泥企业有270多家,全部生产能力刚过6000万吨,而安徽海螺集团一家企业生产能力就超过4000万吨。这种“散、小、弱”的粗放增长状况,严重影响了在国际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国有企业在外贸出口中比重大但增速缓慢。从2005年各省区出口数据中发现,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省区,其国有企业出口在整个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都比较高,东南部沿海发达省区比重一般都较低。2005年,河南国有企业在对外贸易出口中占5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8个百分点,但出口增速不快,近几年一直低于全省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小,出口所占比重低,2005年只有8.4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8个百分点。

三、对河南在国际贸易中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战略思考

在国际贸易中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既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转变增长方式涉及体制、结构和经济增长机制等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形成强大合力。

1.提高对河南在国际贸易中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河南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发展,但以数量扩展为主的增长方式也给河南外贸造成了诸多软肋:尽管河南的商品出口规模增长比较快,但是核心竞争力比较差;尽管企业加工能力比较大,但是研发和营销的能力比较弱;尽管货物贸易发展比较快,但是服务贸易发展却很慢;尽管企业运行成本比较低,但污染等社会成本比较高;尽管输出的商品比较多,但左右国际市场价格的能力比较弱、贸易风险比较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出口的迅速增长,各类贸易摩擦也“接踵而来”。可见,国际贸易主要依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粗放投入、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尽快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深化对转变国际贸易增长方式基本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研究制定转变增长方式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河南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促进政策,明确重点支持什么,放开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完善考评体系,改进过去那种重创汇轻效率、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比较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精力放到转变增长方式上来。

2.通过多项政策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要通过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政策加大对国际贸易的支持和引导力度,逐步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由低效益、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增长,向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出口战略转变。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措施,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河南要转变国际贸易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必须看清建立自主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除此之外,企业创新应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设计创新。包括造型创新和功能创新,其本质是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如在工业设计中要十分重视IT技术的应用,IT技术对设计创新的作用很大,将IT技术融入产品之中,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文化创新。这是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对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作用很大。如一家经营紫砂茶壶的企业,将古典四大名著和《孙子兵法》等制作成茶具,把中国古代文化融入茶壶之中,使其身价倍增,变卖产品为卖文化,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三是服务创新。良好的服务不仅能提高企业的信誉,更能实现新的现金流量。如某汽车厂商对VIP客户实施跟踪服务,公司的客户服务中心是一个国际网络管理中心,与VIP客户的汽车通过软件连在一起,汽车开到那里,公司服务到那里。帮助客户解决维修、GPS、救助、餐饮、住宿等服务,当然这种服务是有偿的,这样就形成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为企业创造了新的附加价值。

4.尽快培育更多的出口品牌。名牌,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标示着企业的信用和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市场经济风云变幻,谁拥有名牌,谁就掌握了竞争主动权。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莫不是以名牌为支撑。其中尤以美国为最,全球500家顶级名牌大公司中,美国占据了153家。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称雄国内外市场的最重要战略手段。反观河南,“贴牌”经营在河南对外贸易中普遍存在,这既与外贸出口企业散乱小,国际影响力低,对国内产品宣传不到位有关,更与长期以来出口市场秩序混乱,国内企业相互搏杀,低价竞销有关。这种现象不利于河南的经济发展,不符合河南的贸易利益,这种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改变这种现象,河南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走以规模创品牌、以品牌带规模的发展之路。以食品、玻壳、档发、汽车及汽车配件、铝锭及制品制造等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的出口产品。重点扶持并抓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飞电器、许继电器等机电产品出口和许昌档发、郑州宇通客车等产品的品牌培育工作,下大力气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打造产品名牌,让更多的河南名牌走向世界,以名牌效应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5.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培育河南出口新的增长点。要认真落实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重点抓好家电、轴承、玻壳、摩托车、农机、电机、节能灯等产品的出口;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消费类电子产品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出口主导产品。要运用多种手段支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融部门要提供优惠利率的出口信贷。不断提高河南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形成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拉动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以机电产品出口拉动整体出口增长的新格局。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河南轻工、纺织、服装工业结构调整和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开发、培育地方特色商品,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6.不断扩大进口贸易规模。目前我国的外贸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整时期。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外汇缺口、资本缺口已经转化为知识缺口和需求缺口。当前,要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有利时机,从注重出口转变为出口与进口相结合,把扩大进口贸易作为改善河南对外贸易结构、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措施。要尽快研究制定河南鼓励扩大进口的政策和措施,把扩大进口与加快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全面提高河南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加速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等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旭宏:努力实现贸易平衡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宏观经济管理》,2005年第12期

[2]霍建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路径.中国经贸,2005年第12期

[3]耿协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第4期

[4]李玉举: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面临新考验.《经济导刊》,2005年第12期

上一篇:探讨一种合适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 下一篇:CNC-FmateTD型数控车床实训设备系统参数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