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港地区冬枣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10-11 08:03:01

摘要 绿盲蝽象是影响天津大港地区冬枣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虫害。介绍绿盲蝽象在天津大港地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为当地冬枣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绿盲蝽象;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天津大港

中图分类号 S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43-02

绿盲蝽象(Lygus lucorum Meyer-Dür,Hemiptera:Miridae)属昆虫纲半翅目盲蝽科,主要为害棉花、桑、麻类、玉米、冬枣、苜蓿、药用植物、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1-2]。大港地区从2000年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冬枣,2002年开始,绿盲蝽象成为为害冬枣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了冬枣的产量和品质。

1 发生规律

绿盲蝽象在天津大港地区1年可发生5代,世代交替严重。绿盲蝽象以卵越冬,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越冬卵产在冬枣树的树皮裂缝内、枣股鳞片下、断肢、剪口和抹芽的残桩内以及树盘下的烂枣、浅层土壤或杂草中[3-5]。根据2013年春季田间调查结果,绿盲蝽象在上一生产季节抹芽或剪枝梢所留的短桩处产卵最多。以冬枣树木上抹芽残桩(一般是枣股上木桩)越冬卵块作为调查单位。在调查的冬枣园内,冬枣树落卵率100%,枝条落卵率100%,木桩平均落卵率为51.2%,每个卵块平均有卵88粒,最多为152粒,靠近棉花地的冬枣园残桩落卵率100%。绿盲蝽象卵呈长口袋形,长约1 mm,黄色,卵盖边缘无附属物,在残桩处卵分多层堆集。第2代及以后几代的卵块或卵堆多产于嫩梢、嫩叶等幼嫩组织内。绿盲蝽象越冬卵孵化气候条件是空气相对湿度在65%以上,连续5 d日平均气温达到10 ℃以上,卵开始孵化。由于卵的越冬场所、分布的深度不同,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不一致,导致卵的孵化时间不集中,第1代一直持续到6月初孵化结束,从而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进入4月下旬以后,温度已完全达到卵的孵化条件,湿度成为制约卵孵化的主要因素。如发芽期浇灌枣园或降雨,为越冬卵孵化提供了湿度条件,使卵进入集中孵化时期。5月开始每次降雨后就形成一次卵孵化高峰。第1生危害期在5月上中旬,主要为害冬枣幼芽、幼叶;第2代危害期为6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冬枣枣吊、花及幼果。开花盛期及坐果期为1~2代绿盲蝽成虫大量发生期,是影响冬枣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期。果实速长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代成虫迁出枣园。3、4、5生期分别是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且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给防治带来了较大难度。第5代成虫于8月底至9月初开始迁回枣园产卵越冬[3,6]。

2 危害特点

绿盲蝽象若虫和成虫刺吸冬枣树幼芽、嫩叶、花蕾、幼果、嫩枝的汁液。在大港地区冬枣树上,绿盲蝽象危害最严重的是发芽期、开花坐果期和幼果期。冬枣树生长点被绿盲蝽象危害后,不能正常发芽展叶[7-8]。枣吊被害后则成弯曲状,随着危害加重,被害枣吊及叶片干枯。另外,枣吊被害后形成疮口,极易成为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生点。嫩叶受害后,呈现失绿斑点,后随叶芽伸展,枯死斑扩大,出现不规则的孔洞,使叶片残缺不全。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而后干枯脱落,造成冬枣树减产。幼果受害后出现枣果萎缩、落果或果实出现褐色至黑色坏死斑。被害处是病菌的侵染点,极易引起果实病害,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9]。

3 发生原因

3.1 气候条件

气候因素对冬枣物候期与害虫发生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绿盲蝽象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以及消长、防控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密切。一般进入4月后,气温回升快,发生期相对早且集中,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危害程度会大大降低。2013年气候呈现特殊性,倒春寒严重,持续低温,发生期相对较晚,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据统计,2013年4月平均最高温度17 ℃,平均最低温度7 ℃,较2012年分别低4、5 ℃。温度持续走低导致冬枣5月初才开始萌芽,害虫发生期在4月25日至5月上旬。发生量与上年降雨有关,空气相对湿度大,绿盲蝽象越冬基数大,来年发生量大。5月以后,每次降雨2~3 d都会出现一个害虫危害小高峰。

3.2 外部环境条件

随着大港地区近10多年的种植结构调整,现已发展冬枣种植面积4 400 hm2,基本是13.33 hm2以上集中连片的枣林,其中33.33 hm2林片有27处,大面积的集约化种植为绿盲蝽象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有的园片紧邻棉花种植区,而棉花和冬枣是绿盲蝽象最适宜的寄主,导致危害更为严重。

3.3 防治管理不到位

冬枣园冬、春季修剪时忽视剪除树上病残枝,尤其是对上一年修剪剪口部位和抹芽木桩没有进行重点剪除,造成绿盲蝽象的越冬基数大;没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在防治绿盲蝽象的同时大量杀伤了天敌,破坏了自然生物链,致使绿盲蝽象数量增多[9-10];由于绿盲蝽象昼伏夜出危害,与传统的防治时间不吻合,造成防治效果不理想;成虫飞翔能力强,受惊迅速迁飞,连片冬枣园没有统一防治,相互成为此虫的迁移场所[11];只重视树上喷药,忽视地面防治,特别是杂草和间作物的防治;连续使用同种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降低了防治效果。

4 防治措施

4.1 栽培措施

冬春季节,采用刮树皮、剪枝桩,清扫落叶等方法清除虫卵,减少越冬基数。特别重视对抹芽残留桩的剪除和处理。在早春及时清除地边、园内外、沟渠路边的杂草,集中烧毁,污水全部排掉[12-14]。5—6月,及时对树下杂草、根蘖进行铲除,切断落地绿盲蝽象的食物来源。合理选择间作物,有间作习惯的冬枣园,在选择间作物时应避免采用绿豆、大豆、豆角、棉花、白菜等绿盲蝽象的寄主植物。

4.2 物理防治

树干涂抹粘虫胶,可有效阻杀上树的绿盲蝽象。冬枣园内可悬挂粘虫板,利用害虫的趋色性防治迁飞的成虫。悬挂密度300片/hm2左右。

4.3 化学防治

(1)4月上中旬枣芽萌动时(发芽前)全园喷施5 °Bé石硫合剂。喷药时要喷匀、喷严,树干、树冠一起喷药。特别是树干必须喷透,以杀死藏匿在树皮缝中的虫卵。

(2)4月中旬地面撒施3%地虫杀或辛硫磷颗粒剂225 kg/hm2左右。全园撒施,防治地下越冬虫卵。撒后划锄1遍,提高药效。

(3)冬枣芽膨大期,开始喷施杀虫剂,一般在4月中下旬,间隔3~7 d喷施1遍药物,连喷2~3遍,防止绿盲蝽象危害,保证枣芽正常萌发[15-17]。杀虫剂可选择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等药物。

5 参考文献

[1] 孙瑞红,李爱华,刘秀芳.绿盲蝽在果树上猖獗危害的原因及综合防治[J].落叶果树,2004,36(6):27-29.

[2] 郭晓军,温秀军,王振亮,等.绿盲蝽成虫对枣树叶片、花蕾、幼果危害能力测定[J].河北林业科技,2005(6):5-6.

[3] 高梅秀,田小卫,刘涛,等.绿盲蝽越冬卵在枣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果树,2009(3):17-20.

[4] 张秀梅,刘小京,杨振江.绿盲蝽越冬卵在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157-159.

[5] 张柱岐.冬枣绿盲蝽种群数量时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5):12044-12045,12053.

[6] 王振亮,韩会智,刘孟军,等.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布及其孵化规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148-152,158.

[7] 吴静,刘玉升,刘俊展.冬枣园绿盲蝽发生消长规律及危害特点[J].植物检疫,2007,21(5):319-320.

[8] 高勇,门兴元,于毅,等.绿盲蝽危害对枣树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17):5330-5336.

[9] 温素卿.绿盲蝽象在枣树上的发生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13229-13230,13279.

[10] 范广华,李冬刚,李子双.绿盲蝽及其天敌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发生动态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8,17(1):44-50.

[11] 耿辉辉,陆宴辉,杨益众.绿盲蝽成虫的田间活动规律[J].应用昆虫学报,2012(3):601-604.

[12] 张乃芹,于凌春,李红梅.绿盲蝽在果树上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09-11410,11431.

[13] 姜玉松,姜奎年,刘硖,等.枣树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2006,38(3):35-37.

[14] 侯宝顺,刘爱凤,李自占,等.绿盲蝽在鲁北冬枣上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落叶果树,2006,38(2):30-31.

[15] 高梅秀,刘涛,田小卫,等.农业及物理防治对枣园绿盲蝽及其天敌的影响[J].中国果树,2009(5):48-50,53.

[16] 张乃芹,于凌春.绿盲蝽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2008, 47(1):60-61.

[17] 王仁怀,肖家良,单淑平,等.绿盲蝽在枣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河北果树,2008(1):53-54.

上一篇:大通县春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花生蚜虫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