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论

时间:2022-10-11 07:06:15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论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应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上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上来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作用上来考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外部境况; 总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1-0074-03

一、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上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基于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要素、特性、功能的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要素相符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具有时序体、空位态、人事连接体等要素。把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定义为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就使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不仅具有其中的各个要素,而且是这些要素连接而成的整体。如果仅把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定义为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那么,上述要素之一也是其外部境况,而且只能是环境的要素。

2.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特性相符

环境事物的特性,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特性,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就能具有的,而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才能同时具有的。从现时特性来讲,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中的时序性具有现时性,但是它仅具有这一特性,不能具有其他特性。从文化特性来讲,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中的人事联结体具有文化性特性,但是它没有显示时序性、空间位置,其文化特性只能是抽象的,并不具备鲜明文化性的特性。从互动性来讲,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中的人事联结体、时序体、空位态各要素都是可以互动的,但是时序体离开空间和人事联结体,空位态离开时间和人事联结体,人事联结体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它们各自就很难互动起来。它们只有形成总和整体才能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从隐蔽性来讲,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中的各要素在不同时间、空间与人事联结体的组合,才能潜移默化,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3.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功能相符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功能,是来自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整体的,是来自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各要素的结构的。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不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而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就不强调环境的整体了,不强调环境诸要素的联结了,从而也就形成不了环境整体的属性,也就无结构功能可言。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需求创造功能、聚集功能、影响功能来讲,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不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那么它就不可能产生这些功能。

二、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上来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空间既有无限性,又是动态存在,所以难以把握。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又是客观存在,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觉察。而人们又会按照自己觉察到的东西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去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见,如何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就显得很重要了。

1.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诸因素的境况总和来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我们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来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首先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诸要素境况的总和上来觉察。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首先表现为外部诸要素境况的总和。《孙子兵法》的《计》篇在论述关于组织环境特征时,曾提及一般环境的因素有道、天、地、将、法等。“道”,指文化方面的因素;“天”,指时代、机会、机遇、气候等受时空限定的因素;“地”,指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将”,指干部队伍方面的因素;“法”,指法律制度方面因素的总称。这对我们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外部诸因素境况的总和也是很有启迪的。思想政治工作外部诸因素境况的总和,是指外部经济、政治、文化、自然诸因素境况的总和;是指时代因素、国际因素、国内因素、社区因素、群体因素境况的总和;是指时序体、空位态、人事联结体诸要素境况的总和。

2.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诸关系境况的总和上来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外部诸因素境况的总和,很重要的是外部诸关系境况的总和。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定关系之中。思想政治工作外部诸关系,包括外部的经济、政治、文化、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时代、国际、国内、社区、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时序体、空位态、人事联结体之间的关系等。因此,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来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要从这些关系境况总和上来觉察。

三、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诸关系境况的总和上来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还表现在从外部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上来进行认识。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要认识它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它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1.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的总和是思想政治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关系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的总和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的总和允许思想政治工作干什么;二是要认识外部环境的总和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什么;三是要认识外部环境的总和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什么要求等。

2.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输入与输出关系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输入与输出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要向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输出,要从思想政治工作那里进行输入;思想政治工作要向环境进行输出,也要从环境那里进行输入。只有它们两者保持正常的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正常运转。它们两者的输入、输出关系,主要是指信息、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关系;环境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什么,思想政治工作向环境提供什么;环境满足思想政治工作什么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满足了环境什么需要等。

3.从思想政治工作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动静关系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不管是哪一种外部境况,是外部经济境况,还是政治境况,或是文化境况,或是自然境况等,其总和往往都会呈现出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两种性质。如外部自然境况总和会呈现出相对静止,也会呈现出气候的寒暑变化、人造自然的动态变化,而经济境况、政治境况、文化境况等往往呈现出不稳定的性质。思想政治工作要应对这种境况的动态变化是最大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动静关系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我们不仅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的“静中有动”和“动中有静”,而且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以灵活的结构、非常规的活动、适应性活动、控制性活动等应对外部境况的时候,外部境况所发生相应的变化状态。

4.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环境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利用、建设的关系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人们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为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其环境,建设好环境。我们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利用、建设的关系上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一是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上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什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什么是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以便更好地利用;二是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中不利条件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如何转变、主次关系如何摆正,以便创造优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三是要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总和中对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的满足程度,以改造环境、发展环境、创造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思想政治工作需要。

四、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作用上来考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是客观存在的,总是会作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而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面前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对其作用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作用上来考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1.从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上来考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外部境况的总和对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作用力性质、作用力强度等方面不一样,通过这些不同的方面,可以考察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不同类型及其程度。

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对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作用力有这么几种:激发作用力——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是一种激励、生发的力量;消沉作用力——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是一种引向消沉的力量;破坏作用力——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对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是一种起着破坏作用的力量。从这些不同性质的作用力中可以觉察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与激发作用力相对应的激励型环境,这种环境可能是存在优厚条件的环境,也可能是物质条件不怎么好,但是精神条件好的环境;与消沉作用力相对应的消极型环境,这种环境是能够诱发人和组织的消极因素,使人们消极地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与破坏作用力相对应的恶性型环境,这种环境是对思想政治十分不利的环境,如恶性因子多、对立性强的环境。

2.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反应作用力来考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外部境况的总和对思想政治工作施加作用后,思想政治工作会做出反应,并会产生对外部境况的总和的作用,即产生反应作用力。

思想政治工作对外部境况的总和作用力的反应作用力有这么几种:一是对激发作用力的吸收力。这是指吸收对思想政治工作有利的环境作用力。如把环境激发作用力吸收为强大的舆论力量,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好的舆论条件;把环境激发作用力吸收为强大的政治力量,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有利的政治条件;把环境激发作用力吸收为强大的竞争力量,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好的竞争条件;把环境激发作用力吸收为一股群体力量,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群体的心理条件。二是对消沉作用力的消化力。这是指把思想政治工作消沉的环境作用力消化掉,把消沉作用力变成养料,化害为利。如对环境消沉作用力进行理论辨析,抵御环境消沉作用力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把环境消沉作用力转化为效益等。三是对破坏作用力的应力。这是指对环境破坏作用相对抗的力量。如精神力量的对抗,对环境破坏作用力从心理上突破,在理论上剖析,从精神上施压等;发挥策应之力,即发挥对思想政治工作应力起着支持、对环境破坏作用力起着牵制作用的各种力量的作用。我们从思想政治工作对其外部境况作用力的反应作用力中可觉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属于激励型的环境,还是属于消极型环境,或是属于恶性型环境。

参考文献

[1]帅斌,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结构的研究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3-16.

[2]曹迎,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的界体要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12-16.

[3]黄治国,余仰涛.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运行环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18-22.

[4]余仰涛,李琦.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9-12.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如何借用范式 下一篇:践行孝道文化 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