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课堂实施情感渗透

时间:2022-10-11 06:45:25

如何在生物课堂实施情感渗透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教师应充分注意和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1 在组织教学中实施情感渗透――如春雨潇潇

师生始终都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与学中,摒弃教师课堂上的假煽情、假互动,娇柔造作,学生的假学习、假合作、装腔作势。教学要的是真学习,真情实感,用心体验,平等交流,互动合作,有效提问,有效讨论,有效获知形成教学的活动,让课堂回归原生态,让课堂充满快乐体验。

1.1 情感意境的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前导语

生动的导入语能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和情绪,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舞台,做到身、心合一。

情境导入,如在讲授“性别决定”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些字,我们非常熟悉(板书:男/女,雌,雄,公,母)。这是用来区别生物性别的。‘男/女’则是专门用来区分人类性别的;‘雌,雄’、‘公/母’是用来区分动物性别的,大家千万不能乱用啊(学生笑)。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了:同样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为什么有雌雄分化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性别决定’。”

复习导入,如学习“基因工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基因重组的类型:一是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这些染色体上的基因也自由组合;二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遗传物质的交换造成的。然后教师提问:有没有其他类型导致基因重组呢?学习了“重组DNA技术”后,我们就会有所了解。

事例导入,如学习“基因工程”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虫棉与普通棉花叶子的两幅图片,通过对比发现,抗虫棉叶子长势良好,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用量,降低成本,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然后提问转基因作物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那么,什么是基因工程?在学习中,教师应尽可能通过图片、照片、录像片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问题导入,如学习“关注人类遗传病”时,教师提出:“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关于遗传病的例子?”学生联系到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通过讨论和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

1.2 情感场景的渲染――富有激情的互动

“空间距离直接影响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够自在的思考、探究、学习。如胚芽鞘向光性实验说明什么?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设置不同条件下,判断胚芽鞘是不生长也不弯曲,或是直立生长还是向光弯曲。这样课堂氛围就会被调动起来。

1.3 情感生活的体验――课堂评说

在学习“动物的行为信息”时,可引用弘一大师的诗句:牲畜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应爱子常揣缩。如在学习“人口与环境”时,教师强调控制人口,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我国国情,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渗透,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通过体验,让学生体会到,情感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生物课堂中这样的环境营造情感渗透很重要,所以教师能否正确合理、充分有效的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生物教学的效果。

2 在生物教材中挖掘情感因素――如夏雨洒脱

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潜移默化的将思想教育寓于传授之中。挖掘情感因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苏教版教材每本书的第一章都是“生物科学和我们”,其中第一节“我们身边的生物科学”关注我国生物科学的技术成就和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习惯,培养关心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深层次上理解人与自然人类生物技术和谐发展的意义。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关注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不懈地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苏教版教材中的“拓展视野”部分,可以拓宽视野,既有科学方法,又有科学发展曲折历程的介绍,更有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对拓展视野提高能力很有帮助,能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空间更加广阔。

学习有关脂质内容时,要了解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结构组织和功能调节上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身体健康问题,认识脂质对细胞核生物体的作用和脂质过多造成的危害。

在学习“解开光合作用之谜”及“解开DNA结构之谜”时,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接受光合作用和DNA分子结构的理论,并且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在学习“关注癌症”时,教师应注意臭氧层空洞核辐射等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与细胞癌变的关系,自主探究细胞的特征与细胞癌变的特征,癌变的原因,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学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时,教师要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认识洁身自好的重要性,探索树立起关爱艾滋病人的正确态度,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够发扬精神,救死扶伤。

在学习“动物激素”时清楚动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利与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学习“群落演替”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换草的政策,确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3 在交流中加强情感渗透――如秋雨缠绵

3.1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情感氛围

在学困生帮扶中,教师可以找学生面谈,交流心得,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最近学得怎么样,哪些方面有困难”一句热心的问候,一句热情的关怀,也会如暖流沁人人心,使学生终身难忘。

找学生谈心可以采取谈话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作业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这种方式能满足学生受教师重视的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印象深刻,也可以采取电话采访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教情况,也可以询问其他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教师对学生关心,对学生付出真情实感,大爱无痕。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对老师尊敬,即使表面上不说,也会在背后给予认同。

说大道理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例。如《三字经》提到“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等例子,学生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教师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指出不足,并适当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获益。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有所用,学会感恩,会以积极主动地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任务就不再拖拉了,且勤学好问,善于提问,不懂就问,先学后问,最终学习成绩会有所提升。

3.2 实践探究中培养生物学情感

教师要广泛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更广阔和深入地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让学生确立可行性的课题,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观察河中一滴水中有哪些微生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农村地区蜻蜓、蝴蝶的种类和数量;调查和探究超市里某种饮料的营养成分等。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会认同科学探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精神,以及产生对科学的热爱。

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最光荣,劳动的快乐。教师扮演了严父慈母的角色,这也是学生心理上认同和接受的。教师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为亲子的态度,体现了大爱的校风,也形成了勤学、乐学、会学的学风。

学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在生活作风中有所改善,也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即使是多年以后,也会对学校生活产生美好的回忆。学生在学校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其审美情趣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他们会乐观对待生活,而不是悲观厌世。

3.3 突出感恩教育激发学生情感

中学生时期心理特征是异常敏感而不稳定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教师要注意科学态度应竭尽全力理解学生,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引导,通过课前、课后视频;课件中的文字图片教学生学会感恩。

4 在生物导学案中增加情感渗透

导学案不仅要精编精选,教师可以在导学案最后加一句关于励志方面的名人名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导学案的页眉或页脚加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在想到和得到之间就是做到”,“成功者永远在做事,失败者永远在许愿”等。之后,教师会发现与以往相比学生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并上交了,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所以平时设计导学案中的练习时,教师应注意控制难度,掌握梯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余时间学生会博览群书,自主练习,增强知识情感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结论,如果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必定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高中课程标准中要求把情感教育融于生物教学中,无疑有重要价值。

上一篇:利用微格课堂观察促进生物教师专业素养提高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生物作业评价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