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 18期

时间:2022-10-11 05:30:59

小组合作 18期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数学课堂精彩绽放.

一、在新授知识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在教“三位数加法运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347 + 256,再让他们用简图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1)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2)把256分成200,50和6,再算347 + 200 + 50 + 6;(3)把347分成300,40和7,再算256 + 300 + 40 + 7.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游戏来创设情景:首先是请两名学生从讲台的两边各拿一物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直至相遇交换物品的全过程,使运动过程由静变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相背”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这种教学方法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从心底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习的难点,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思维障碍,而且学生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刻. 而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在教有余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 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们,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 (然后我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个小组的糖果数量均不相同. )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三名同学当客人,一名同学分糖果. 之后,让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 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 然后我再进行适当引导: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个人了. ”在分糖的过程中,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动手分配,并且研究分得的结果,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的道理.

三、在探究多种答案时组织小组合作

每一名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数学问题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在3,5,7,( ),( ),( )后面的括号里填数,使这些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发现、疑惑、讨论中得到了启发,找到了规律,这样就学到了知识. 可以在括号里依次填入9,11,13,使这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2;还可在括号里依次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1……学生在和谐的讨论氛围中,激发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学会了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使他们尝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四、在创设开放课堂时组织小组合作

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新理念要求创设开放性的课堂. 而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方法. 当遇到开放性的问题时,合理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学到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从不同纬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全面分析问题,拓展解题思路,对出现的各种方法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在“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永辉纸箱厂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硬纸箱,要求能装24个棱长一分米的小正方体纸盒,你能设计出最佳的方案吗?”老师先让学生独立设计3分钟,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了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再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经过小组之间的评比,就找出了最佳的方案.

五、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应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每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发现、在倾听中学会理解、在讨论中学会思辨. 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形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愿意合作学习,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紧扣教学环节内涵 构建有机教学板块 下一篇:幼儿教育中融于游戏精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