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美术教学的创新之路

时间:2022-10-11 04:11:03

新媒体时代美术教学的创新之路

作者简介:高硕晗,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美术。

摘 要:当前,新媒体无可辩驳地融入现代社会的不同领域,美术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考验。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突破传统,使美术教学成功地踏上未来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无以逃避的任务。本文从美术教学具备陶冶情操、传承华夏文明的功能入手阐述其重要意义;接着叙述新媒体融入教学后缩减了教学的时间,使师生角色的转换成为可能;最后从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先导、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平等多元的师生关系三方面着重论述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美术教学;创新;策略

社会生产力取得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向媒体领域渗透,表明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于此,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如所周知,美术教学传递着真、善、美,如何使之借助新媒体时代这一“东风”成功走上创新的道路,是教育者应该深思的问题,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倘或一味以传统为楷模,不思改革与求新,美术教学最终将难以取得长足发展。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美术教学的创新之路势在必行。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

一代才子坡曾称赞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里的画便属于美术的范畴。由此不难看出,美术和文学很早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同文学一样,美术具有让人修身养性的品格,这主要由于美术本身就是一门传递真、善和美的学科。美术作为一门艺术,不仅内蕴颇为鲜明的审美取向,也隐含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不论表现的是真或假、善或恶、美或丑,它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使人们在鉴赏中懂得取舍,最终朝着健康和美好的人性方向发展。如果缺少了美术这门学科,情操的陶冶与人格的健全将会遭受重大损失。

(二)传承艺术,记录华夏文明

美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还没有文字之前,语言和图像是人们主要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情达意的图像当然可以归到美术的范畴。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美术这门艺术有着不可淹没的功绩:从远古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到几千年审美艺术的建构,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忠实记录,到处都充斥着美术的身影。就算生产力很是发达的现代社会,美术仍然是并且将持续是记录文明的有力武器之一。由此,美术教学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二、新媒体时代美术教学对传统的突破

(一)缩短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技术就是时间,时间就是效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美术教学最大的冲击,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机制,将新的技术从深广度上融入美术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比如,教师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讲授内容,不仅可以从量和质上提高所授的知识,还能打破传统的黑板式书写方式,更为轻松的把握教学内容。如一幅画的步骤展示如果借助多媒体,可以使画这幅画的完整步骤准确精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甚者,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还可以适当插入些音乐或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氛围。这些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是有着良好作用的。

(二)转换角色,变学生为教学主体

此外,新媒体对于美术教学的又一突破,在于使课堂教学方式更为灵活。以往的美术教学和其他的学科一样,都是老师讲授学生认真听讲;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师生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不再是机械的教与授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讨论式的、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主体之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从传统的“一人讲”转换为“一人导、大家论”,同时,美术教学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等辅助工具自主学习、深入研究,于课堂中的主动位置就逐渐凸现出来,其开拓意义显然是深远的。

三、新媒体时代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先导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先进的理念对于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新媒体时代,要让美术教学真正走上创新之路,首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先导。就美术学科而言,新课标指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意义的指导,比如建立了分阶段的教学目标,突出了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创新精神等等。这些先进的美术教学方面的指导理论,对于明确美术教学的性质,准确认识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科目标,指明本学科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基本走向具有鲜明的预见和导向意义。当然,这些先进指导理论的成功践行,需要我们一代代教师具备先进的眼光与卓越的胆识,跟上时代的步伐,站高望远。倘或一味抛开上述基本思想,关起门来搞一套,很有可能导致美术学科走弯路,对于学科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二)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的创新之路还依赖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百年大计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人才最主要的特质就是具备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关系到一个民族是否能够长久屹立于民族之林。就美术教学而言,教会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欣赏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秋山草堂图》,萧瑟淡远的意境由画而生,这是每一个具有一定审美累积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的,但教师的导向不应该仅止于此。仔细观察整幅画面,画的篇幅不大却很好的体现出山峰俊俏挺拔的姿态,其奥妙在于很巧妙地通过山脚下堂宇小巧玲珑的体态,反衬出整个山峰之延绵不绝。而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山上树木稀疏地点缀以及一棵顶高的松树与山峰遥遥相对,几个看似互不相干的景物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宁静致远的千古名画。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如此品味一幅画,让学生在欣赏时能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无形中就会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创新的种子。

(三)培养平等多元的师生关系

最后,要真正实现创新,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还必须建立平等多元的师生关系。换句话说,过往的老一套教学方法应该逐渐改进,教师角色的绝对认同应该得到历史性的颠覆――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掌控者,唯师独尊的传统局面在不自觉中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会与教师探讨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接受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谋划者和主体,才能从实处把创造性思维融入每一个学习者的内心,教师有责任让他们知道:知识是活的,是富有创造性的,与知识同行去探求未知的领域才是学习的使命。当然,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不可能是绝对的平等,而是指二者人格以及对于知识的追求两者是没有高低之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和学生的关系时要把握好“度”,老师以学生为本,学生尊重老师,这才是理想的师生关系。

总之,新媒体时代下美术教学不能继续走传统的路子,必须坚定创新的理念。创新是事物获得长久发展的根本保障,美术教学如果固守过去,不放眼未来,那么这一学科离止步的边缘也就不远了。提高审美、传承文明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使命,任重道远。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其存在的意义,借着新媒体的推动让美术教学朝着顺应历史潮流的方向前进。这不仅需要先进的理论指导,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富有创造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真正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于知识的森林里探寻并开启未知。(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司书艳.用多媒体丰富表现力创新美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9).

[2] 王琳.从视知觉的角度研究新媒体时代的插画艺术[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3] 黄晓.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3(08)

上一篇:课堂问题行为的文献综述 下一篇:小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