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11 03:49:27

河南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与集群组织、集群内企业等各方广泛参与和支持。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与监督,为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协会与集群组织要用好手中的权力,行使好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发挥其应有的上传下达的协调沟通作用;作为实施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的集群内企业,要将创新付诸于实践,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实现个体促进整体,整体带动个体,共同实现创新发展。

一、政府的政策创新

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方政府在规划管理,在资金、政策、土地使用规划等方面一般具有较大的优势,地方政府在大多数的产业集群经济,尤其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扮演了发展主体的角色。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注重对集群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在园区发展中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的发展,完善市场监管,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

(一)营造创新的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对集群企业创新行为有着深刻影响。首先,必须尊重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在科研课题和创新项目选择上的自主性,尽量减少对创新项目的行政干预和行政命令,同时,与国家自然基金合作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适当向产学研合作项目倾斜。其次,在产业集群创新的过程中,允许失败。因为创新具有较大的失败率,允许失败有利于鼓励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放下思想包袱,勇于冒险,大胆探索。再次,要给予创新者名利双收的机会与待遇,对敢于创新且创新成果能带来很大的效益的,要重重奖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创新行列中来。

(二)规范创新的市场秩序

规范的市场秩序是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是对市场主体不当行为的制约,同时也是对创新主体的保护。因此,要在完善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构建完善的网络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防止创新中的“搭便车”行为,加大产业集群区域内知识产权制度的执法力度,激励集群成员企业的创新活动。

(三)完善创新的金融支持政策

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投融资政策的原因,很多企业得不到创新所需要的资金,因此,政府需要创新金融政策。首先,要出台向产业集群内创新能力较强企业倾斜的融资支持政策,政府各部门要加大调控和引导力度,优化配置区域资源,使有限的资金优先保证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和企业的资金需求。其次,在国家金融政策允许的框架下,完善融资体系,拓宽集群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具体可以采用互助贷款、集群担保贷款和集群集合式债券和票据的发行等形式。最后,构建企业贷款诚信系统,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实现企业间诚信信息共享,增强银行支持产业集群内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加大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

首先,可以通过贴息、所得税减免、地方返税、专项基金等措施,对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集群创新项目给予扶持;其次,财政出资提业集群在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办公场所设施,购置研发、测试、检测等设备器材。

(五)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政府要继续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尤其是结合特色产业集群与河南省的发展特色,从国外、省外多渠道引进专门人才,并提供优厚的待遇;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重点构建地方人才的培养机制,如根据主要产业集群的产业特点,通过政策引导地方高等学校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加快培养地方特色集群亟需的高技术人才;在继续教育方面,建立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二、行业协会及集群管理机构的协调创新

行业协会及集群管理机构具有对集群内企业协调、监督、指导等方面功能,对于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和集群整体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收集最新信息,帮助企业寻找创新契机

行业协会及集群管理机构应利用自身优势,协助集群内企业收集外部资料和信息,并分析宏观市场环境,提供行业发展的新进展、新趋势,为集群内企业寻找新的创业契机。

(二)整合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

行业协会及集群管理机构要在工作中发挥好纽带作用,有效整合作为创新主体的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间实现协同效应,促进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同时,也要通过政策和制度促进产业集群内创新基础较好的企业向弱势企业进行创新转移和技术扩散,引导弱势企业的创新,促使其在新的、优化的技术轨道上实施创新,促进集群内产生显著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溢出效应。

(三)构建资源交流与共享平台,提高创新效率

行业协会及集群管理机构既能实现创新参与主体的协同创新,减少创新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构建资源交流与共享平台,如定期举办本行业内各种新技术产品、新工艺设计和新材料的展销会与演示会,为创新企业间的交流、创新人员的交流、创新知识与信息的共享等创造机会,提高各类创新资源的利用率,并实现创新主体与创新资源之间的优化联结,从而提高创新效率。

三、集群内企业的实践创新

集群内企业是实施创新的直接参与者,企业的行为对集群创新的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转变观念,实现整体创新

集群内企业尤其是高层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将产业集群视为一个整体,而企业只是整体中的个体,倡导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管理者应该转变竞争观念,培育企业间的合作竞争意识,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实现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的共享,从而实现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

(二)明确定位,发挥各自优势

企业应积极参与集群内的分工协作,各企业应该明确其在集群中的位置及作用,并在创新过程中发挥好各自优势、密切合作,实现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如集群内有大、中、小各类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在实施创新方面具有资本、研发等优势,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在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市场等方面引导集群的发展,因此大企业要发挥好龙头作用,带动其他企业共同实现创新发展。小企业应围绕集群内优势大企业,通过深层次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通过增强对先进技术的吸纳能力,促使信息、资源等要素在企业之间的传递与流动。

(三)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首先,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的企业文化;其次,要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新工艺、新技术的普及,帮助技术人员了解该领域的新趋势、新变化,从而提高其科技素养,同时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积极探索创新的组织模式,综合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技术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推动组织机构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技术创新。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研究课题“河南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2012B16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上一篇:体育活动中的游戏教学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