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2-10-11 03:30:53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省、市实施意见,结合xx实际,现就“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xx、构建和谐xx的必然要求,是推进xx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要从政治、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三农”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三农”工作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

二、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3、加强基地建设。突出区域特色,注重规模开发,重点建设主导产业基地,因势利导发展油茶、葛业、高山蔬菜、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本着“产业、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针,毛竹、桑蚕、百合建管并重,突出新栽;茶叶、板栗、中药材以管为主,突出低改;畜禽、鳗鱼抓好大户,突出规模。各主导产业牵头单位要建立1-2片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县级示范基地,乡镇区域内的每个主导产业要建立1个以上乡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力争年新增和改造基地5万亩。

4、壮大产业龙头。立足现有企业扶持壮大,注重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牵动面广、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和专业大户发展。进一步抓好大别山绿色商城、绿力公司和圣茗茶厂等茶叶龙头,龙华集团、三星地板等竹业龙头,源牌集团等茧丝绸龙头,新鑫食品等板栗龙头,回音必和灵芝宝等中药材龙头,恒兴食品和传海、华林鳗鱼场等鳗鱼龙头,一隆羽绒等畜禽龙头,加快推进百合、油茶等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实现“235”强龙目标,即:到2010年,力争建成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企业2家,超1亿元企业3家,超5000万元企业5家。

5、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优先发展生态农业,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加快基地转换和品牌认证,鼓励企业、单位和个人开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中药材GAP认证。力争“绿仙子”牌茶油、“xx”牌鳗鱼、“高山”牌大米、“清茗”牌黄芽茶、“佛子岭”牌鱼头等15个农产品获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子辰”牌葛粉、“xx”牌石斛等5个农产品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交易会,适时办节办会,不断提高霍山农产品的知名度,培育一批霍山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

6、发展中介合作组织。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县级行业协会、若干个农民专业协会的要求,规范8个主导产业县级行业协会建设,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探索完善企业、协会、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十一五”期间,每个主导产业新增农民协会10家以上。协会建设要做到“五有”: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正常的协会活动。

7、强化科技信息服务。重点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新技术,切实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强化示范推广,认真组织实施“农机富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普及力度,年培训农民不低于4万人次,农户年受训面达30%以上。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金农”工程,整合乡镇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安徽农网和xx政务网、商务网、农业信息网作用,建立信息和交流制度,确保科技和市场信息“进村、入户、到企业”。办好“农业天地”电视栏目,筹建168农科教信息台。

8、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在县级财政支出、预算内(外)固定资产投资上,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的同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县政府每年综合安排一定资金,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对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品牌认证、协会建设、农产品推介、科技培训推广等实行以奖代补。具体补助办法由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制定,报县农业产业化领导组批准施行。

三、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9、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继续推进“阳光工程”,力争年培训转移2000人以上。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订单”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筹建外出务工者协会,取得当地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县内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享受务工地居民(农民)同等待遇。

10、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积极探索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办法,政府主导,加快建设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减灾防灾体系。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经营。支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推动旅游业发展,推出一批“农家乐”项目,增加景区群众收入。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

11、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集中各类扶贫资源,有效推进“一体两翼”工程,确保第二批“整村推进”工程通过验收,组织实施第三、四批“整村推进”工程。统筹安排县扶贫和库区资金,结合县直包扶单位的社会扶贫力量,突出抓好“社区基金”扶贫模式,力争“十一五”时期达到有效的增点扩面,促进贫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和信息扶贫,做好个人结对帮扶、企业就业扶持、希望工程和送温暖活动,切实做到扶贫到户。争取实施佛子岭、磨子潭库区移民扶持十年规划,认真做好白莲崖水库移民安置工作。

12、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国家生态公益林补贴等政策,坚持补贴资金打卡发放,直接到户。加强涉农收费监管,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13、加快农村交通建设。不断增加农村道路和站场建设投入,按照“符合规划,群众自愿,以村申报,以乡(镇)审核,以县审批”的原则,采取国家补助与群众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目标。完善村级道路养护“三六一机制”,提高晴雨通车能力。组织实施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利的出行条件。

14、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提升地力。实施小型水利设施民办公助项目,每年0.5万亩,加快粮食产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提高排灌能力,建设标准农田。实施淠源渠中型灌区项目,彻底整治淠源渠,充分发挥水利骨干工程综合效益。继续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力度,每年解决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实施小Ⅰ、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一批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以及淠河洼地治理和淠河xx段堤防综合整治工程,注重防范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高防洪保安能力。积极发展小水电事业,完成“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

15、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推进生态建设“211”工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生态功能区建设,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全面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继续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六大工程,深入开展“绿色商店”、“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突出抓好村庄综合整治和规划建设,加快实施“一建五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进农村燃料、肥料改革,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庄。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鼓励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推广清洁生产。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县建设目标,真正把霍山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大别山明珠。

五、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6、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贯彻“一法四规”,狠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城区属地管理,全面推行计生合同管理制度,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提升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水平。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依法加强社会抚养费征管,认真兑现奖扶优惠政策,提高以技术为重点的计生服务质量,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

17、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抓好教育布局调整,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到2007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书本费并补助寄宿生活费。逐步扩大农村医疗救助,按国家统一部署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提高广电节目质量,初步实现县乡村广播电视三级联网。增加投入,加强农村文体活动场所建设。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和各项救灾救济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18、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平安乡村、和谐家庭等活动,争创2-3个全省文明村镇。组织城区文明单位对口帮扶农村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引导农民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文明向上的农村社会风貌,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纠纷,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19、深入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确保乡镇机构人员编制只减不增;深化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深化“乡财县管”改革,规范县乡财政收支行为。

20、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推行“一个转变、三个建立、一个改进”(即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建立“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改进农村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创新农村基层工作机制,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环境。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减轻乡村债务负担。按照强化服务能力、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把乡镇工作重点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21、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各类金融机构要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放,支持发展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粮源、活跃流通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全面开展农民集体所有制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推行用水户协会参与农村供水和灌溉排水工程管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林水系统非工业企业改革。

七、坚持试点示范,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组织,县建设局牵头负责,县农业、水务、交通、林业、环保、国土、电力、通讯、教育、卫生、广电、文化、体育、规划、城市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参加,立即着手编制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标准、分阶段目标和工作措施,突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等重点内容,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要在2006年完成村庄布点规划,中心村及规划点的建设规划、整治规划,同时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凡是不符合集镇和村庄规划的一律不准审批建设。县建设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工作的统一指导、业务培训和服务,并免费向农民提供具有多种特色的房型设计图纸。在编制规划时,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城乡、突出特色,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23、加强分类指导和示范引导。坚持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边试点,边示范,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镇村抓起,率先建设,将其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2006年重点实施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我县原则上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进行试点示范,并抓好与xx镇和永康桥、新店河、山王河、白莲新村“一镇四村”重点示范工程。各试点镇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开展,不得强制开展大拆大建。

24、充分依靠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入手,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工投劳,各级政府实行“以奖代补”予以鼓励。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八、切实加强领导,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

25、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县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另发文),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负责全县的规划指导、协调调度和考核评价等工作。县委、县政府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捆绑资金搞建设”,筹集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用于试点示范镇村建设。县直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里政策,做好项目储备,加强与上级对口单位的联系,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和项目支持,并深入调查研究,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乡镇解决突出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本区域的新农村建设负总责,要主动谋划、积极争取、卓有成效地抓好新农村建设,精心实施好示范工程。全县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具体由县委组织部制定乡镇和部门的考核指标,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体系,纳入全县年度考评。

2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推进“三个培养”工程,实施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工程,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着力完善便民服务网络、全程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增强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务公开、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内公益事业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新农村建设。

27、组织全社会力量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部门、各行各业都要服从大局、积极配合、加强协作、主动服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要建立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约束机制,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建立农业、林业、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从今年开始,县城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一年,县城学校老师在晋升高级职称之前,必须到农村中小学服务一年。要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加强舆论宣传,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上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下一篇: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