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施工常见质量问题浅析

时间:2022-10-11 02:34:55

框架结构施工常见质量问题浅析

[摘要] 框架(框剪)混凝土结构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有:钢筋位移;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商品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等。常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钢筋保护层设置,墙板双排钢筋的有效截面控制,梁板钢筋的分布;2、模板支设的轴线、截面控制,模板支撑及螺杆加固的间距要求,模板接缝严密性的控制;3、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浇筑过程的技术要求,对环境温度及养护的要求;4、产生质量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 施工质量通病;钢筋位移;混凝土蜂窝;麻面;结构表面裂缝

中图分类号:TU323.5

目前房屋建筑工程趋向高层、超高层发展,其结构形式多采用框架(框剪)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在当前建筑施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具有施工快、质量好、抗震性能强等优点,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如钢筋位移;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泵送混凝土表面裂缝等。对这些质量通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钢筋位移

钢筋位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墙板双排钢筋有效间距缩小,甚至变成一排钢筋;墙、柱竖向钢筋整体偏移,造成上层结构模板、钢筋施工困难、楼板上层负加筋水平间距偏差过大等问题。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在施工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或马镫铁)厚度尺寸要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施工中可在市场购买成品或现场预制,垫块(或马镫铁)应按规范要求的间距均匀地安放在受力主筋上,并加以可靠的固定。

(2)为保证墙板双排钢筋的有效截面,一般设计中都设有梅花形布置拉筋,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绑扎牢固。施工中有的施工单位在此处偷工减料,造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双排钢筋有效截面偏大或偏小。

(3)在剪力墙模板支护时,应设置贯穿墙板的水平短撑筋,墙板上、下口各设一道,中间部分根据墙板高度、宽度增设,撑筋间距不大于1m为宜,撑筋长度等于墙板厚度,与墙板双排主筋点焊固定,以固定墙板筋的间距、位置并可兼作混凝土墙支模板时控制截面尺寸之用。

(4) 墙、柱竖向钢筋整移,主要原因是模板不垂直或保护层垫块没垫好造成的。一般在楼面混凝土浇注成型完毕,施放上一层控制线时才能发现,处理起来比较麻烦。重要是加强事前控制,应在混凝土浇注之前对模板、钢筋工程逐一检查,把误差控制在最小的合理范围。另外,现在大部分住宅结构设计为框剪结构,混凝土墙、柱厚度一般为200(300),且纵、横梁筋在柱内或穿过或锚固或搭接,致使混凝土浇注时,振动棒无法插入,施工人员存在翘动梁筋间距或从墙柱筋侧面放入振动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位移可能。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浇注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尽量避免这些事项发生,施工现场钢筋看护工人应对此处重点控制。已浇筑混凝土中的剪力墙竖筋如确有发生位移,其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按1:6的平缓坡度调至原位,但不得出现死弯、硬弯。偏移较大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在根部增焊钢板,并保证焊接长度满足要求,通过上部钢筋与钢板焊接来解决复位问题。

(5) 楼板上层负加筋水平间距偏差问题普遍存在,现阶段楼板设计中钢筋一般均采用一级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人员行走踩踏及混凝土输送管道的移位、冲击等都会造成上层钢筋松动、偏移,主要应安排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看护,发现钢筋撞斜碰歪、绑扎松动时,应及时校正处理或暂停浇筑,待纠正后再施工。

2.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露筋

主要表现在剪力墙、柱根或模板拼缝部位混凝土漏浆,造成蜂窝麻面,甚至出现露筋、孔洞等现象。混凝土外部的这些缺陷,在施工过程中非常普遍,不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也往往是从这些缺陷开始的。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2.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骨科的级配不佳。骨科级配,要用不同粒径的石子和砂配合使用,相互填充空隙,使混凝土中空隙率最小。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应具有良好的密实性、和易性。现在施工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配比影响较小。

(2)浇筑离析。已搅拌均匀的混凝土由于各固体粒子大小比重不同,引起它们之间发生不同的运动,由于位移不同就会出现离析现象。但是适当的配合比和合理的操作,可以将其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否则混凝土不易振实。

(3)结构支护的模板表面不平、粘带水泥浆灰、模板表面不浇水湿润,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会呈现麻面现象。

(4)模板支护对混凝土侧压力考虑不周时,容易发生模板固定不牢、走形,就会振捣不密实;模板拼装不严密,混凝土表面也会产生麻面、蜂窝;

(5)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钢筋过密,混凝土中粗骨料难以进入产生分离,不易振捣会产生蜂窝、孔洞;钢筋位移紧贴模板往往容易产生露筋现象。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过高,未设串筒等措施下料,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振捣器振动不到位,容易形成松散孔洞。

2.2 预防措施

(1)支模前将剪力墙部位的杂物等清理干净。

(2)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用水湿润。

(3)浇筑混凝土前,先均匀浇筑一层50―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石子落在下面,造成石子过多砂浆少的现象。

(4)若是剪力墙根部楼面平整度较差,应先将模板支设部位用1:2水泥砂浆找平压光,或在模板侧面贴好海绵条立在楼面上能更好地堵住缝隙,防止漏浆。

(5)模板拼缝部位不严密时,可用胶带粘贴堵塞间隙漏浆发生。

(6)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

(7)墙、柱混凝土浇注高度过高时,应采取串筒等下料措施,使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分离等现象,逐层浇注、振捣密实。

(8)混凝土楼板浇筑过程中,振捣措施很重要,商品混凝土一般塌落度较大,平板振动器上的时间要掌握准确,上早了容易使楼板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减小,还起不到振动密实的效果,上迟了也不行。

(9)对于已经出现的混凝土质量通病缺陷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规定要求认真仔细处理,不 留隐患。

3.泵送混凝土表面裂缝

3.1 生成原因

(1)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掺和料用量较大,而混凝土中粉状材料用量越多,混凝土越易出现收缩裂缝。

(2)为满足混凝土泵送的要求,采用高流动性混凝土,其坍落度值偏大,用水量相对较大,混凝土也就容易出现干缩裂缝。

(3)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粒径较小,混凝土也易出现裂缝。

(4)设计中后浇带留置数量不足、位置不匀,造成混凝土体积较大,累积绝对体积收缩量也较大,因此混凝土也易出现收缩裂缝。

(5)施工中局部开孔,产生的应力集中也是引起混凝土开裂的一个原因。

(6)温度影响也是引起裂缝的重要原因。现在的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如果浇筑混凝土时值高温夏季,混凝土在高温条件下凝固,冷却过程中收缩又受到多方面限制,由于拉应力过大而开裂,温度裂缝的形态与收缩裂缝完全相同,而且裂缝往往是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上述几类裂缝多为非荷载间接作用引起的,一般不致影响结构的承载力。但是这种裂缝可能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侵蚀、渗漏等问题,并且有碍观瞻,甚至带来不安全的心理压力。因此必须给予妥善处理。

3.2 预防裂缝措施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水泥应尽量选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对粗骨料应选用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宜大于1:3,卵石不宜大于1:2.5且级配良好,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应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合理科学地选用外加剂和掺和科。泵送混凝土进场后若不能及时泵送,必须严格控制二次加水。

(2)墙板的配筋。由于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是竖向的收缩裂缝,因此防止其开裂主要依靠水平方向的分布筋。一般来说,设计图纸均将分布筋设计在主筋内侧,间距按构造要求在150~ 200mm之间,由于分布筋保护层厚度达40mm左右,且间距偏大,对防止混凝土开裂作用不大,因此设计时可将分布筋置于主筋外侧,以减少保护层厚度;同时采取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形式。墙体洞口处增设45。斜筋,合理配置拉结筋等都能较有效地防止裂缝的出现。

(3)增设后浇带。高层建筑地下室侧墙混凝土墙体裂缝与墙体长度有关,墙越长受温度干缩变形影响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也越大。增设后浇带是目前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了地下室墙壁伸缩的最大间距,对于露天条件下的外墙最大间距仅为20m,而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外墙施工完毕后至回填土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暴露在外,因此设计上应考虑适当增设伸缩缝和后浇带。

(4)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浇筑后的混凝土,在振捣时间界限以前,可以进行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中因泌水在粗骨科和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增强混凝土与钢筋的结合力。值得一提的是楼板混凝土振捣,平板振动器的使用时间点一定要掌握好,根据水泥的初凝时间控制,在即将凝结时操作才能达到振实混凝土、整平表面的效果,另外人工摸平,在终凝前将已经出现的细小裂纹揉压、撮摸密实。夏季高温施工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5)加强养护。对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应用湿麻袋覆盖,并定人定时洒水保湿,防止水分过快蒸发,使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同时应注意浇水的温度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之差不应大于15℃。

上一篇: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下一篇:论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