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补强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时间:2022-09-11 04:17: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补强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结构的加层及补强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对建筑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要求,因此混凝土结构加层补强施工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补强技术施工工艺及流程方面的注意事项,对于保证加建工程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补强;加固;

引言

随着人口密集度的增加以及及土地资源的紧缺,大量仍在设计年限内的建筑物由于局限于当时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已难以满足现展的需要。为了更新使用功能或建筑外貌,创造更佳的城市形象,常需要改扩加层来增加使用空间或功能,此类方法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社会角度都取得良好的效益。但也给建筑行业技术水平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本文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探讨了建筑结构的改扩加层施工的关键技术,为相类似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价值。

1.既有房屋加层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1)研究原有建筑物增层的可行性,应着重考虑的因素有: 建造年代、破损程度、结构情况、地基基础情况、建筑物改造情况、建筑物重要程度、使用要求等。

(2)做好建筑物增层前的勘测和调查研究。主要对建筑上部结构体系、荷载分析、受力状况分析、并对建筑物结构体系的破坏机理、抗震薄弱环节等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做好基础情况的调查工作,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条件、邻近建筑物基础类型、基础尺寸等。

(3)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的特点和性能。对于原有建筑物进行增层设计关键在于验算在增层后附加应力作用下,原结构及地基承载力的变化特性。

(4)对原有建筑物进行修补和局部加强:在建筑物增层设计中,应该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检查,如果遇到上部结构或地基强度不能满足增层荷载的需要时,就需要对某些结构部分进行补强加固,以提高结构承载力。

(5)安全可靠:建筑物增层的结构设计应严格执行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增层结构计算简图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 具备传力路线明确,方法可行, 构造措施可靠等特点。尽量减少由于增层而使原承重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

(6)满足抗震要求: 在地震区, 房屋增层设计必须考虑抗震设防问题, 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的要求。增层后增加了房屋高度, 与增层前相比, 重心升高,振幅加大, 自振周期也增长, 易遭破坏

(7)方便施工: 要选择施工方法简单, 施工工期短, 不影响或少影响已有建筑物使用时间的方案, 且应考虑便于使用中的养护维修。

(8)尽量满足增层限制条件: 增层设计时, 建设单位往往要提出一些限制条件。如增层施工期间已有房屋不能停止使用, 住户不搬迁, 不能破坏室内高级装饰,等要求。这些要求在选择结构方案、结构形式时应加以重点考虑。

2.扩建加层前的勘察设计工作

对原有建筑物增层设计中,应先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勘测设计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土建、给排水、暖通、配电等多方面。。在土建施工前,还应收集地质勘查、地形测量、荷载计算、各专业施工图和计算书等文件,以便施工单位按照这些资料合理安排施工。

3.基础施工

在增层设计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对承台进行加固施工,以保证基础能够承受加层结构的荷载,在施工前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可以采用加宽承台的施工办法进行施工。

承台梁的施工流程如下:

施工装备清理现场开挖承台梁承台梁凿毛钢筋绑扎、焊接砌筑砖模浇筑混凝土养护。

在具体实施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机具的检查和就位,施工材料的进场验收等,待这些工序完成后,方可开挖承台梁,可使用气动风镐将待修补的混凝土表面凿出一个轮廓,然后利用人工顺着轮廓仔细凿掉梁,露出主筋,接着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石子和浮浆;然后进行分段间隔、分层焊接、绑扎补强钢筋施工,随后砌筑砖模,在洒水湿润混凝土中钢筋的接槎处,最后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4.框架柱施工

框架柱施工流程如下:

放线定位材料进场框架梁、板卸载钢筋混凝土凿毛支设模板架安装柱脚定位钢筋柱子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养护。

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1)放线定位:当基础承台梁施工完成后,要做隐蔽工程验收,待验收合格后,根据轴线控制线将每根柱的边缘及离柱边线200mm的柱模板控制线用墨线弹好,并及时矫正主筋的偏差情况,当柱钢筋、安装预埋完成并合格后,方可进入到下道工序。

(2)做好材料进场工作:在框架柱施工中,需要用到模板、钢管、扣件、钢筋、水泥等材料,管理人员应在材料进场时做好质量控制,保证所有进场的材料都有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

(3)框架梁、板卸载:要想加大截面,首先要把框架梁与柱子的接头凿开,以使柱中补强纵向钢筋从梁内穿过。因此,梁柱节点必须被破断。但在破断之前应将该梁端部用临时支撑顶起已达到卸荷的目的。

(4)卸载完成后,将原混凝土表面凿毛:深度不小于5mm,间距不太于50mm。在柱四角事先用水泥砂浆抹平成宽度不小于角钢肢宽的找平层,以便补强角钢能与混凝土紧密接触。

(5)安装柱脚定位筋:在柱脚定位墨线内侧打孔,深度50mm左右,每边两个。柱模临时固定、检查、校正,模板按应柱子大小,现场拼装成一面一片,两两对称,待模板就位并临时固定后,根据两端柱模,拉通线检查、校正中间各柱。

(6)搭设支模架:按照模板方案中各项参数要求搭设满堂脚手架。

(7)柱子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因为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有利于框架柱混凝土的振捣。

(8)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应完毕后12h内,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少于7d。

5.建筑物加层应注意的问题

5.1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坍落度过大,就容易产生离析,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及漏浆现象;若坍落度过小则会造成堵泵,影响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同时会给混凝土振捣带来困难。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应安排专人每小时对坍落度进行一次测试,确保坍落度始终控制在120±30mm以内。

5.2外套框架与旧建筑处理不当。

外套框架与原房屋之间,一种是有可靠的连接,成为整体;另一种是完全脱开,留出抗震缝。如果增层工程的外套框架与旧建筑物似连非连,在地震时则会由于两者自振频率相差较大而造成严重的碰撞,导致旧建筑物的损坏或倒塌。

6.结束语

总之,我国既有建筑的维修、加固、加层、改造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迄今为止,并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既有建筑的维修改造量大面广,极具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需要工程人员潜心研究与改进技术方法,以期在结构加层补强施工方面取得重要进步。

参考文献

[1]楼少敏.加层工程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2,08.

[2]隋超.框架结构加层补强方法[J].低温建筑技术,2012,01.

[3]高剑平.既有房屋加层改造工程实践和研究现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21(04)

上一篇:影响市政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平整度原因分析 下一篇:解析钢筋原材料检测报告检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