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维修管理

时间:2022-10-11 02:33:45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维修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铁工程占据着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有序进行。本文从地铁设备维护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概述、地铁设备维修管理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备维修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地铁的不断壮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在此方面有所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对国民生活的保障有着重要意义。

二、地铁设备维护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多年的地铁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促进了地铁设备维护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受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以及相关经验缺乏等因素影响,我国地铁设备维护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较国外发达国家的地铁运营管理仍有着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经验的积累,我国地铁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加。为了满足地铁工程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需求,现代地铁运营单位应明确地铁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同时掌握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地铁设备的科学维护。目前,我国地铁设备的维护工作主要以两种方式为主,一种是在故障发生后进行维修,另一种是采取全面检修方式对设备的状态进行维护。这两种维护方式都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及问题,造成了检修工作量的增加、甚至影响了地铁的正常运行。而且,上述两种检修方式的运用造成了检修成本的居高不下,造成了零部件更换不合理等现象的发生。针对我国地铁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现状,现代地铁运营机构应加快设备运营管理工作的改进。以现代设备维修养护管理理论指导地铁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保证地铁设备的稳定运行。

三、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1、综合监控系统

综合监控系统(ISCS)包括位于控制中心(OCC)的中心级综合监控系统和位于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的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以及将中心级综合监控和各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连接起来的通信骨干网。各级综合监控系统通过专用的通讯接口设备(FEP)和其他子系统进行集成或互联,采集各子系统数据,实现对各子系统的监视、监控功能。各互联子系统同时亦可完成自身系统的监视、监控等工作。在一定的权限范围下,综合监控系统在控制中心可以完成对全线地铁设备的监控功能,在车站仅能完成本车站范围内设备的监控功能。控制中心的综合监控系统在控制操作权限上高于车站系统。中心和车站在功能上有冗余重叠的部分,但监控侧重点有所不同。图1给出了典型的综合监控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2、综合监控系统与子系统关系

(1)现行子系统和综合监控系统

综合监控系统通过对各分散的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和互联,将所有的监控数据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能有效地提高事件反应能力和处理速度,实现包括行车指挥、运营管理、设备管理等在内的轨道交通整体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现行综合监控系统与子系统多采用互联及集成方式通信。综合监控系统(ISCS)的控制中心与子系统的控制中心之间有网络接口,进行数据通信;车站的ISCS与车站的子系统通过网络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图2给出了子系统和ISCS系统车站及控制中心的通信。

(2)互联与集成子系统

互联和集成表示子系统和综合监控系统数据耦合的一种方式。互联表示综合监控系统与子系统采用松耦合的结构,子系统具有完整的操作界面和全套设备,可以脱离综合监控系统独立运行,完成正常和紧急操作。而集成则表示综合监控系统将取消与二级各子系统间不必要的软件接口,在实时数据库层连接,既可保证系统的高实时性,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深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将采用同一软件平台实现被集成的子系统的所有功能,采用相同的人机界面显示风格和操作习惯,以保证调度、维护人员在不同的地方能看到同样的操作画面,采用同样的操作方式控制设备。

总的说来综合监控系统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四、地铁设备维修管理的特点

目前,国内地铁设备系统的维修一般可分为一线维修、二线维修和三线维修等三类。

一线维修是指当设备发生故障后,通过使用替代模块和配件的方法,使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至有效运营。

二线维修包括在一线维修中拆除下来的可替代模块和配件的修理与维修。

三线维修包括从二线维修中得到的模块和配件的深入修理和维修,还包括工厂维修。

一般说来,各地铁公司的设备维修定位于一线维修为主,二、三线维修为辅,或者二、三线维修采用委外的方式(或由产品供货商提供保修服务)进行。其主要原因是:一线维修相对简单,出现设备故障后,处理和恢复时间较快;对于维修要求较高的二、三线维修,要求地铁公司的技术储备较高、维修设备较先进。特别是对众多的计算机设备及部件的维修,采用更换性维修较多。对于更换下来的计算机配件和模块,采用工厂保修或者委外方式进行,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

五、实例分析

1、工程概述

广州地铁自从1997年一号线首通段运营开始后,线路设备一直采用自主维修模式,即线路巡道、月检、季检、年检、探伤及应急抢险抢修等全部由地铁自有线路维修人员完成。自主维修不管是日常检修工作,还是探伤和应急抢险抢修等关键工作均能够得到有效管理,作业安全质量可以保证,风险可以控制。在当时来看是一种比较稳妥的维修模式,但是随着广州地铁跨越式高速发展,自有人员的储备和培养速度难以适应大规模地铁建设的开通速度,从2004年开始探讨实行综合监控系统模式,以完成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2、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1)综合监控系统能提高维修管理工作效率

在现代机械设备维修养护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的总结中,综合监控系统养护理论是最为科学的管理理论。该理论通过对设备实际情况的掌握,改变了传统周期性维修方式。根据设备运行实际工况及设备易损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确定小范围维修体系,以此减少设备维修对设备运行的应用。根据这一理论、根据地铁运行需求,现代地铁设备维修中应引入综合监控系统理论。利用综合监控系统理论,减少地铁设备养护维修工作对地铁运行的应用,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因此,现代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以预防性养护维系理论为中心建立维修管理体系。针对地铁设备的特点及实际运行环境,确定综合监控系统重点及内容,以此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

(2)以地铁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为基础建立维修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为地铁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够总结并归纳地铁设备实际维修信息,并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掌握与分析提高预防性维修理论的应用效率。因此,现代地铁设备维修管理机构应以综合监控系统为基础,建立设备维修数据库,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统计,并将地铁设备的实际维修情况,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分类、归档,以此为基础,实施设备维护管理趋势报告,为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分析地铁设备的实际维修情况、掌握易损零部件的更换情况奠定基础,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3)强化地铁设备维修过程的技术监督,提高维修质量

在现代地铁设备维修管理总结中,维修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安装水平是影响地铁设备维修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现代地铁设备运行需求、提高地铁设备维修能力,现代地铁设备维修管理中还应强化设备维修过程的技术监督。通过维修过程中的技术监督,确保维修人员按照维修、安装规范进行零部件的更换及维修,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设备运行需求。以维修现场技术管理以及技术指导工作,实现地铁设备维修能力及维修水平的提高,保障地铁设备的稳定运行。

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更多的地铁公司将会逐渐认识到人力成本对公司效益的影响,将会有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地铁公司的减员增效上来。而通过实施综合监控系统,实现综合监控系统下的地铁综合维修管理无疑是优化维修架构、减少地铁公司人力成本的一种较好方式。

六、结束语

通过对地铁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维修管理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综合监控系统在地铁的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地铁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魏晓东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

[2]马哲浩 现代地铁运营管理中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 地铁机电设备 2012年

[3]张利 自动监控系统在地铁环境控制中的应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9年

上一篇: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与预防 下一篇:对城市供水管网维护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