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见著悟语感培养

时间:2022-10-11 02:16:24

曾几何时,语感这一概念萦绕耳际,迂回心底。作学生时,不同的语文老师每每评价课文读得好,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语感不错,课文读得差、作文写得差的同学语感不行。自己作了语文老师之后,也常常有声无声、有意无意地将这种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而且不时地听到或看到语文同行、同仁以至方家学者对这一概念也时有提及,言内言外,语感是很重要的。无独有偶,惊人相似,语感一词为何如此司空见惯,且时间跨度如此之大,涉及人数如此众多?究竟何谓语感?不错的语感究竟有什么作用?不错的语感又从何而来?诸如此类的问题曾经困扰于心,似有所悟又难以言传。

最近引导学生辨析语病,其中一个小题引出,有点钻牛角的学生发问为什么“积极接受批评意见”搭配就不恰当,“在会上,他总是积极接受人家对他的批评意见。”我从理性上解释说“接受批评意见”时最需要的是“虚心”,有几个学生就不约而同地说“积极的态度”也是最需要的,有一个又补充说积极的就是虚心的,虚心的也就是积极的。想想学生说得也有道理,并对学生的探究精神,质疑胆识大加赞赏,但是自己又凭语感坚信在这个句子中“积极接受”就是不当的,“虚心接受”就是恰当的,语言的约定俗成性所使然。因为当时是在课堂上,凭直感便以这是“习惯用法”,只能凭“语感”之类的话来应付,自己也感觉有些挡箭牌的意味。不又有学生穷追不舍地问什么是语感的问题,这时候更只能是“拦”的份了,便脱口而出:“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感受郧感悟。”这时候明显地能感觉到学生似有所悟,又有些如坠五里云雾了。一个小问题费了不少时间,只能这样“似‘非’而是”地不了了之。课后仔细回味,这脱口而出的挡箭牌也并没有什么不当,事实就是如此,但学生总有些茫然,推想起来甚至学生觉得老师有些强词夺理也是可以理解的。语言的概括性在这里体现得是非常突出的,中学阶段只能凭语感去领悟。探究起来,这里既有语言的组合性原理,又有深厚的人文性内涵。这不由使人深深地感受到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多么中肯。诸如此类的问题在阅读欣赏、解答问题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谓屡见不鲜,不胜枚举,甚至严重影响着“学”与“教”的同步进行。由此不能不对语感这一耳熟却不能详的概念细细探究了。

其实,语感就是语言意识,即对语言的感觉、感受、感知、认识、把握和领悟能力,也就是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语感强则领悟能力强,语感弱则领悟能力弱。语感的强调,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它在语言实践中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一种长期磨练出来的对语言的真切领会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领悟。用当今流行的说法就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言学原理表明,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载体和外现。离开语言,人的思维无法进行,离开了思维,语言就失去了内核。语感既是语言感知能力的体现,也是思维能力的体现。无论是外显的听、说还是内隐的读、写,都离不开语感。可以说有好的语感,就有相应不错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有相应不错的思维能力。语感既可以由感性内化为理性,也可以由隐性外化为显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论接受外界信息实现认知内化吸收还是调动储备外化彰显,语感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快节奏、高效率、日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语感简直就是才干的潜台词。我们培养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如何使他们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中快速筛选信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波涛中准确决策,语感可谓举足轻重,功不可没。语感的关键在于能够凭借直觉,灵活而敏锐地把握各种不同语言环境中语言本质的规定性。无论着眼于眼前的教学实践还是长远的社会实践,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狠下功夫。

上一篇: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下一篇:重视语言积累 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