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2-10-11 01:19:15

《金岳霖先生》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学习《金岳霖先生》一文之前,有学生向我反映:“老师,有些课文内容我读不懂,即使课文学完了,老师提的问题我也理解了,但是我对文章有些地方仍然有疑惑。”“老师,你课堂上提的一些问题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我不愿意答,太难的,实在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不会答,可是对一篇文章我还有些其他不懂的地方,老师却没有讲。”学生的话让我意识到我们给予学生的未必就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该如何提供给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呢?又该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在教学《金岳霖先生》时,我临时改变了教学流程,做了一次有效地尝试。

二、课堂实录片段

师:课前让大家做了预习,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疑问,老师把大家提的问题做了整理,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ppt展示)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品读,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①为什么作者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②为什么“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③为什么要写闻一多和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要写王浩?④金先生为什么觉得枯燥的逻辑符号好玩?⑤金先生去讲“小说和哲学”,为什么最终的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⑥汪曾祺为什么要画那样的一幅画送给王浩?师:作者说自己“对金生生所知甚少”,我们从这所知甚少的内容中读到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完成填空:从____中我读出了金岳霖的____。(根据学生所答内容板书)……生:从金先生对王浩的教学可以看出金先生的教学方式很特别。师:这是一种旁若无人式的对话教学,似乎是置其他学生于不顾,但却也看出他在教学时的全情投入,特立独行。课文中写王浩,说他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学者,是为了写出……生:写出金先生的学问深厚。师:为什么?生:因为“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

师:所以写王浩就是写……生:金先生师:这是什么手法?生:衬托。师:很好!可是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送给王浩那样的一副画呢?我们先看一下画中画了什么,宣威火腿是什么,对了,是云南的特产。这里我先介绍一下当时西南联大师生们的生活状况。……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二人,一个专心地学,一个认真地教,这背后恐怕既有他们对于所学的由衷地喜爱,还有他们对于多难的国家那义不容辞的责任。……师:作者写王浩,就是为了写金岳霖先生,这种衬托的手法,文章中有没有其他地方也用到了?……师:好,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我们通过对文章的细节描写,读到了金先生身上尊重他人、诙谐风趣、学问精深、重情深情、真诚童真等特质。但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在品析的过程中漏了一些东西?生:漏了一些细节。师:哪些细节?生:文章第2节的眼镜及走路姿势的描写,第6节“我觉得他很好玩。”生:第9节金先生说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师:对,这两个问题,你们预习时就提出来了。生:还有第12节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师:很好,大家发现了这些问题,说明我们都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大家前面没说这些内容,看来这些内容对大家而言是有难度的,那么,我们就再细细地品读一下这些内容,然后集众人之力,看看我们能不能从中再读出一些味道来。请每个学习小组任选一到两个细节描写进行品读,先自己独立评点,然后再交流汇报。……生:金先生独特的眼镜写出了他的怪和有趣,但我们还读出了其中的辛酸和不易。

生:从“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读出了他的辛酸、孤独。生:还有坚毅。师:很棒,这句话犹如一个长镜头,很好地反映出了金先生的内心世界。现在,大家在回头看一下第10节,你们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生:这里除了有童真外,还有执意不成家的孤独辛酸。师:很好,金岳霖先生就是这样,一直孤独却又执着地行走在他的研究和情感之路上。……师:至此,我们立体地走近了金岳霖先生。在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形于外的幽默诙谐、机智风趣、尊重他人、学识渊博、特立独行,也感受到了他蕴于内的真诚坦率、单纯天真的赤子之心,更感受到了他身上深藏其中的孤独辛酸,以及他面对世俗、面对困境时的刚毅坚卓的精神。师:现在大家还有问题吗?没有的话,我们回头看看大家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还剩第一和第二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了,你们现在能告诉我答案吗?生:金先生和西南联大的很多教授身上都有着刚毅坚卓的精神,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写一写。师:这两句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我们一起把最后两句读一读。生齐读。生:怀念、伤感、期盼、尊敬。师:很好,大家从文章中读出了蕴涵其中的伤感、怀念、尊敬、虔诚而殷切地期盼之情,也许吕冀平先生的《负暄琐话・序》中的一段文字是对这篇文章最好的诠释(PPT展示),齐读。

三、案例反思

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常常会采取一些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可事实上,学生即使再热烈的讨论那也是在老师预设之下进行的,这是一种看似主动实是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因此,我们必须将主动权真正地下放到学生的手中才行。

其次,让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是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堂课主要采用课前预习和课堂生成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前的预习改变了以往做题的方式,而是采用开放的预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己提出不懂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情况,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学生在品读时就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些细节,有些细节品读得不到位的问题。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都有价值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目标作出取舍并作出排序,使之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推进。在本课教学中,问题4、问题5与人物的细节描写有关,问题3、问题6与写作方法和人物形象有关,问题1和问题2则涉及到文章的主旨。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先解决问题3和问题6,然后再解决问题4和问题5,最后解决问题1和问题2。这样的排序体现了问题的层次性,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采取独立评点与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在的课堂教学,面对一些疑难问题,老师大多采取学生讨论的方式解决。采取这样的方式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固然没错,但是却要因文而异。在语文学习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章、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讨论的。比如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金岳霖先生》。热闹的讨论交流是无法让我们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唯有个人化的静读、细读方能让我们感悟到平淡似水的文笔背后的汹涌的感情。但由于每个学生对语言、对生活的感知度不一样,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也会不一样。适当的小组交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先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对话。这对一些语言、生活感知度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次轻松的学习、品味的机会。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但仍然有许多的缺憾,也留下了许多思考的地方。比如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判断问题的价值及筛选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后期教学中要思考解决的。

(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上一篇:给学生习作注入源头活水 下一篇:探析多元化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