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另一扇窗

时间:2022-10-11 01:17:09

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另一扇窗

摘要:校本课 程从内容上、运行形式上、评价上对国家课程予以必要补充。它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动力,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供有效载体。同时,让学生的个性在深度上获得充分发展,在广度上获得多元发展,在整体上获得和谐发展,让自己的童年生活丰富而多彩。

关键词:校本课程 学校发展 学生发展 另一扇窗

曾读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心爱的小狗死了,她非常伤心地趴在一扇窗边,看着别人慢慢地掩埋曾经朝夕相处的小狗,不由地流下了悲伤的眼泪。这时,她的爷爷走过来,轻轻地对她说:“宝贝,你为何不打开另一扇窗呢?”小女孩听了,便一边流泪一边慢慢打开另一扇窗。突然,她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窗外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美丽的蝴蝶、辛勤的蜜蜂,还有很多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正在热闹地穿行其中。看着看着小女孩不禁破涕为笑,心情好了许多。

这位孩子的爷爷无疑就是一位充满教育睿智的教育家。他的一句话,就改变了孩子当时的心情,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像这位孩子的爷爷一样,为学生多打开另外一扇窗,引领学生过一种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那教育该是多么崇高、美好的事情。

农场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年来,学校以“培养有智慧的实践者”为培养目标,实施“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策略,发掘、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课程――《尚农》,为学校和学生的多元发展、健康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

一、校本课程:为课程实施开一扇窗

(一)在课程内容上补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管理体制”。地方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开始进入学校的教育实践。

钟启泉教授在《课改纲要》中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类。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这两类课程必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但是长期以来,学科课程占据着课程核心地位,而“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的经验课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变得可有可无了。学校开设校本经验课程,可以拓展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弥补学校经验课程的不足。

(二)在课程运行形式上补充

课程运行主要是依托师生双边合作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而真正的师生合作应该建立在双方平等对话之基础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式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但是,教师在课堂里的“讲风”涛声依旧。学生总是被教师有意无意地看成“一张白纸”,他们好奇心、探索欲被无情地忽略,课堂也因此失去了生命活力。而校本课程由于缺少了考试的压力,师生之间反而可以形成真正的对话,使教学也容易达到互动生成、共享发展的境界。

(三)在课程评价上补充

课程评价与课程内容、课程运行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教育部门、社会舆论在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往往抱有急功近力的心态。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校质量好坏、教师水平高低、学生素质优劣的唯一标准。如果有了校本课程,评价学校就多了一把尺子。

二、校本课程:为学校发展开一扇窗

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两类课程必须并举互补,不可或缺。如果只重视学科课程而忽视经验课程,办学之路就会越走越逼仄,最后步入发展的死胡同。因此,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经验课程,学会用两条腿走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依托地域优势,在加强综合实践场所的建设的同时,深度挖掘本校以及本土的资源,开发本土资源的潜在价值,形成有价值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了“尚农”系列校本课程,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真实有效。

1.建设“尚农”基地,搭建活动载体。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空地,建设校内综合实践场所。此外,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人人r ro.Q5U p[)^7t-种一株青菜,或栽一棵盆小花苗,建一个家庭微型综合实践小基地,从而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2.编写“尚农”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尚农》系列校本教材以“尚农”为主题,分为“爱农篇”“知农篇”“学农篇”,供四、五、六三个年级使用。每册教材都以24节气为主线,分成“秋收”冬藏”“春耕”“夏种”四个板块。校本教材内容板块有主要农作物、蔬菜水果的种植方法,辅以传统节日、农谚、经典小故事。学生的实践作业,具有可操作性与实践性的调查报告、种植、观察日记等。

3.整合学科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中,通过课程实施方式的变革和课程结构的优化,在尊重学生的独特的生活体验、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与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三次成功承办了连云港市小学综合实践第六共同体研讨活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种我们自己的园地要紧》在全市交流,受到普遍好评。

(二)为教师发展提供动力

《尚农》系列校本教材的启用,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批教师也在综合实践研讨评比中成长起来。青年教师张晨、徐曦在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郑亚军撰写的《立足校情,发展特色》和《从本土资源到课程主题: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连续两届代表新浦区参加连云港市小学校长论坛论文评比,并被评为优秀论文。《从本土资源到课程主题: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获得2012年省师陶杯二等奖……

三、校本课程:为学生发展开一扇窗

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独特的办学历史,孕育了学校独特的“尚农”文化,也孕育了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尚农”校本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载体。

(一)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建了“尚农”综合实践社团,重点打造根雕、豆贴画、种植和养殖等具有农家风味的精品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园风筝节、采摘节、收获节等特色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很少甚至从未经历过完整的实践过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现象。在实践场所中,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认识”,或“假设―验证”的方法,真正参与发现和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学习观察、探究的方法,学习写观察日记和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让学生的个性在深度上获得充分发展,在广度上获得多元发展,在整体上获得和谐发展,让自己的童年生活丰富而多彩。“尚农”校本课程为学校、师生的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林宣龙.对话:教育的归途.

[5]王荣德.学校管理新策略.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让童心飞扬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