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爱读会读

时间:2022-10-11 12:12:46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爱读会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言文字训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能将一段文字一篇文章饱含感情地诵读,就基本理解了其中所表达的意思。在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所见的大部分孩子在朗读方面比较随意、没有感情,甚至无法将一个长句合理地断成短句进行诵读。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激发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朗读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指导。有的学生把课文读了几遍,了解大意会做练习题目后就不管了;有的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后一无所获;还有的学生对朗读生厌,逼迫他读,也是口动心不动,全无效益。所以,我们需要向孩子传达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让我们去感受文字的节奏和旋律,这里有一种天然的美感;朗读让我们亲近文章,更深入地去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朗读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日常训练中多鼓励少批评。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点滴优秀之处,及时表扬,使大部分学生感受朗读的喜悦。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课《触摸春天》一文中有一句话“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诉说着飞翔的概念。”孩子如果强调“八岁”,教师表扬:“是啊,仅仅八岁,你读出了她的稚嫩。”孩子如果强调“优美的曲线”,教师表扬:“这是一条如此美丽的曲线,谢谢你让我感受到。”孩子如果强调“飞翔的概念”,教师表扬:“这不仅仅是一条曲线,你的朗读告诉了我这包含着飞翔的概念,谢谢你这么人情入境的朗读。”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孩子的朗读兴趣是夸出来的,在下一次的朗诵中他会记得曾经被表扬的地方,继续巩固强化,自然就提高了朗读能力。

3.经常举行各种朗读、朗诵比赛。我会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班级诗歌诵读会,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比如抓住学校举行读书节的契机,组织四年1班同学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提前半个月把全班分成10个小组,安排小组长负责,并及时提出要求:①内容以古诗词为主。②朗诵内容为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要求朗诵的古诗要有一定的关联。③每个小组4―5人,服装整齐。④要求配乐表演相结合。⑤上场下台有秩序,表演具有感染力。

提出要求后,我利用每天下午第三节的活动课,请小组长带领组员在班级内外找个地方进行排练,有需要老师帮忙指导的及时提出。我会分批进行专门的指导。正式比赛那天,在师生的配合下,班级布置成了江南荷塘风韵,伴随着优美的古筝乐曲,由家长和科任老师组成的评委小组入场,接着各个参赛队陆续上场,朗诵的主题有沙场点兵、思乡、四季……等,赢得阵阵掌声,还吸引来了别班的老师和同学来欣赏。最后请评委公布分数、颁奖、勉励。整个流程按照标准赛事要求,非常地严谨。孩子们通过赛诗会锻炼了自己,培养了自信心,对朗读和朗诵更有兴趣了。除此以外,还有国庆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节日都可以作为训练的契机。

二、教师范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学生模仿久了,不仅积累了知识,读书的能力也形成了。语文课堂中很多地方以读代讲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朗读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做足功课,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自然地共同进入角色。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听出正确的节奏、停顿、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先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感染学生,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形式多样

关于朗读的多样形式,我也进行了实践与比较,归类出以下10种方法:

1.集体朗读法。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最基本的朗读形式,但经常有学生“滥竽充数”开口没声音,建议在学生基本理解句、段意思与情感的基础上使用,做为段落或篇章学习的总结。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2.小组朗读法。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这个方法对四人小组组长的要求高,必须选择好负责的同学,教师给小组长分配任务,并让其检查朗读效果,保证每个成员都开口。小组学习完一定要进行反馈指导再练习,这样才能提高能力。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角色较多的文章。

3.领读法。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但是在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群体中,如果由老师或者朗读能力好的学生进行带读。对纠正不好的朗读习惯有最基本的促进作用。

4.分角色朗读法。这个方法经常与表演法相结合,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朗读形式。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可以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授一年级上册《荷叶圆圆》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当一当小鱼、小青蛙、小蜻蜓、小水珠,带上头饰进入到模拟情境中,孩子们都已经忘记了在朗读,表演得不亦乐乎。

5.男女生配合朗读法。男生的朗读特点是阳刚之气十足,音量大,适合读激情澎湃的段落篇章,而女生的朗读特点是可爱、温柔,音量小,适合读情感细腻的文字。所以一篇文章需要这两种感觉互相补充,如果配合得好,会带给人有层次的听觉享受。诗歌就比较适合男女生配合读。

6.表演朗读法。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人情境,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他们边读边演,几遍“演读”后,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促进他们乐观开朗大方的性格养成。

7.比赛朗读法。采取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赛读。赛读之前可由老师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特别要重视平时比较胆小的孩子,鼓励他们参加,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上台,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充满斗志,评奖的时候,也尽量都给孩子一些奖项的鼓励。

8.配乐朗读法。一堂语文课的朗读最高境界一般都在配乐朗读的情况下产生。孩子完全理解了文字的时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会达到情感升华的作用。比如在教授《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在文章最后配上哀乐,让孩子在这个氛围中朗读,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触动,借助多媒体情感得以升华。

9.想象朗读法。让学生闭上眼睛,先听老师或水平高的孩子进行范读,并让孩子交流刚才看到了什么。教师要鼓励说得越深入越好。交流后,再次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诵读,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0.视觉刺激朗读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我们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在朗读之前,给孩子以最直接的视觉体验,在第一瞬间就被打动,为后面的诵读做好铺垫。比如,在教授人教版语文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时,我播放r很多关于秋天的美丽图画视频,孩子的朗读兴致马上被激起。这种方式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留心选图。

四、教学范例

语文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美。为了让学生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们就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体验感悟和表达。一般我们一篇课文都是采用多种方法结合。

案例一: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在教学中,我先用多媒体或语言描绘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美妙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人了情境,然后在画面的下端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1.帮助学生划出轻声词:“月儿”、“船儿”(用“~~”表示),指导学生读出轻声。2.根据内容划分出节奏(用“/”表示),读出抑扬顿挫、舒缓的节奏;3.确定朗读的重音(用“.”表示)。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抑扬顿挫、舒缓的节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朗读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

案例二: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略读课文《麦哨》。这是一篇描写乡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文章。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形式,分为以下步骤进行指导。1.在朗读教学前,我先用PPT播放乡村的美景,渲染情境,让部分学生表演玩耍的情景。我配乐介绍画面,让学生被乡间生活的趣味所吸引。2.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划出轻声音和自己觉得特别重要的地方。3.全班小声自读后挑选部分学生分段落朗读。4.找出朗读不到位的地方,直接投影展示进行重点指导。5.最后再分四人小组学习。鼓励各司其职,有的表演,有的负责播配乐,有的负责朗读。一些朗读水平欠佳的孩子可以先负责表演或者配乐,锻炼次数多了就可以分配到朗读的任务,在无形中也锻炼了能力。6、挑选一些小组进行展示后,小组合作朗读。在环境的渲染、反复的朗读诱导下,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惬意。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恒心,采取合理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有了兴趣和坚持,学生朗读水平的显著提高,还是可以期待的。

上一篇:学生计算能力弱化原因及应对策略探析 下一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