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法探讨

时间:2022-10-10 11:00:08

小学音乐教学法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对如何上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音乐课,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积极努力地尝试着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探索的几种教学方法,效果甚佳。

一、拓宽教材 启发提问

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是教科书,但不是全部。音乐课本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增添地方音乐,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时事,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审美。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需要,善于拓宽教材,增加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让他们在音乐中唱,在音乐中跳,在音乐中玩,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笔者亲自把本校课间广播操改变为自己编排的有舞蹈动作伴有《春天在哪里》音乐的韵律操,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音乐节奏,师生那样地投入,那样的开心,既娱乐又健身,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喜欢的教育,既然如此,我们音乐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式的提问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思想、进行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使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要善于启发,积极引导,使其在直观体验中能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教学中的提问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如:这首歌曲是几拍子?以前听过吗?另一种是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唱,逐渐体会,寻找答案。譬如:在教唱歌曲以前教师范唱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在欣赏歌(乐)曲时思考“本曲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绪?”这类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投入到欣赏中,并针对老师提的问题去听,听赏后要能谈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评论,然后让学生根据大家评论的问题再完整地欣赏乐曲,教师再作补充归纳。

二、艺术实践 自由参与

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在传统的“满堂灌” 、“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事先安排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按部就班机械地跟着练,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夸大,而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削弱,这就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因此,我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均等的参与机会。笔者在音乐课的前10分钟,设计了“艺术实践十分钟”,由学生自由组合、自由表演,尽情展示自我,他们珍惜这个机会,也需要有展示歌舞与才华的舞台,演出人数由少到全部参加,非常活跃,效果好,最后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用舞台表演的形式再现音乐等等,韵味无穷,最后达到共同进步。

三、引入竞争 分组比较

在唱歌课教学中,如果一昧采取同时学习,没有一定的变化,会使学生疲劳、机械,失去主观能动性,盲目地随大流跟唱,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较难的歌曲学唱时尤其如此。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比较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较难的歌曲可以先集体学唱旋律,练习时分成两大组,第一组唱前半部分,第二组唱后半部分,一遍下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组都会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另一组会集中精神去听唱的一组是不是有错误,这样即使唱了局部旋律,也会对整体有很好的掌握。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这时的分组更可灵活一些,如:男生组与女生组;按排列分组;按前后位置划分等。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每个小组充分调动积极性,使自己演唱更加完善。同时也可使听的一组在听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四、现场录放 课件激趣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棵音乐的种子,我们的任务是使它开花结果,爱教育爱孩子是教师的责任,只要用心去爱,用心去教,就没有不爱音乐的孩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儿童都想了解自己唱得如何,都想听一听自己的声音,而现场录放的方法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让学生上讲台演唱,老师把这一过程录下来,接着放给同学们听,然后大家一起指出这位学生的演唱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好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加以纠正。采用现场录放的方法多用于唱歌课之后的巩固练习。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种手段能够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音乐趣味性,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多媒体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使课堂教学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丰富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音乐课件具有形象性、真实性、感染性等特点,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使教与学变得容易。如在歌曲《愉快的春游多么好》的教学中,屏幕上出现蓝天白云、春暖花开的画面,随着画面的推进,同时响起了歌曲的优美旋律,“花儿开了,鸟儿叫了,多么好;山变青了,水变绿了,多么好;迎着春光,多么美;唱起歌来,跳起舞来,多么好。”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诗意自现,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同时了理解了歌曲所蕴含的意义。

五、课外寻珠 恰当运用

在尊重音乐教材的前提下,适当选择健康有意义的歌曲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心,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教唱电视片《 动物乐园》的主题曲《地球,你好吗?》时,教师介绍作者的情况,他的职业是警察,一个并非专业的词曲作家的警察,为何能写出那样率直的词,那样动听的曲?是作者出自亲身的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环境有深深的忧虑,才用笔来提醒大家,从小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热爱地球!这样的歌词一唱,对孩子们心灵的撞击和震憾是很大的,使之从小树立爱自然、爱环境的品质,成为有道德、有理性、有良知的少年。

总之,教学有法,也无定法,在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践尝试中去学习去提高,就能够达到符合综合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论德育教育与校园环境优化 下一篇:做好幼儿入小学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