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预算监控体系:障碍\改进与完善

时间:2022-10-10 09:58:17

中小银行预算监控体系:障碍\改进与完善

目前,银行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目标,与此相适应,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新型银行管理体系在现代中小银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种管理体系以提高银行的实际市场价值为目标,从战略的角度对银行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以求实现银行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它注重银行实际市场价值创造,有助于引导银行改善决策与经营,加强管理创新,从而真正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预算作为中小银行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从价值角度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事先做出的行动安排,事前的财务监控理应由预算来担当。笔者将从中小银行预算管理主要障碍与预算模式选择的基础入手,探索中小银行预算监控体系的改进与完善。

一、中小银行预算管理障碍

(一)预算组织障碍 预算组织是预算机制运行的基本保障。传统的预算管理相应地忽视了组织结构本身也是增进银行效率的变量,许多银行的预算组织、编制流程和业务执行流程是各自独立的,不少经理人为了完成他们的预算目标不择手段,损害了银行的整体利益。由于预算管理工作没有组织保障,致使预算管理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冲突,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进行协调和仲裁,预算管理弱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制度障碍 预算制度是对预算行为的有效约束。从制度效用看,一个有效的预算制度能使预算各层级目标归一化于银行战略目标,使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完全一致。但有些中小银行预算制度的制定缺乏博弈分析,预算简单地混同于计划,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数字游戏。

(三)技术障碍 长期以来,众多中小银行将预算作为一般的管理工具,由于各项业务之间信息不能实时沟通,也没有支持实时控制的基础信息,使中小银行银行无法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更谈不上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了,由此导致预算与其他系统在银行内形成信息孤岛。

二、中小银行预算管理的模式选择与预算管理发展态势

(一)基于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下的预算起点选择具体表现在:

(1)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下的预算起点选择。基于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银行获取利润的多少,表明了银行竞争能力的大小,决定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理论界提出了利润最大化是银行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作为银行财务管理目标易导致银行短期行为,出现资源掠夺式经营等问题,理论界又提出股东财富最大化为银行理财目标。由于股票的分散和信息的不对称,经理人员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以损失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作出逆向选择;股票价格除了受财务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并不能准确反映银行的经营业绩。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受到了理论界的质疑。

(2)银行价值最大化下的预算起点选择。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投资理念在发生变化,投资者注重的是银行未来的发展,即银行的成长性,银行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在未来时间内带来多少现金流量增量将成为衡量银行成长性的主要标准。由此,银行价值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目标发展的方向。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企业的类型之一,对其价值创造的讨论主要集中于银行治理结构、股权结构、银行效率等方面(Kantor和Pettit,1996)。银行价值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总资产价值,即已形成的价值;另一种是指银行的潜在获利能力。银行资产的历史成本在财务管理的概念中属于沉没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因而应更关心的是未来现金流量, 以现金流量预算作为预算的起点应是最佳选择之一。 现金流量预测有两种方法: 现金收支预测法与净收益调整法。 为了与银行潜在获利能力相吻合,现金流量预算不宜采用现金收支法,而应采用净收益调整法。其主要理由是现金收支法必须借助现金预算来完成,虽是广义的现金,但仅是资产的一部分,重视现金的流入与合理支出,理财上的确稳健,但现金流量预算思想比较保守, 适应于产品处于衰退期的银行或财务困难的银行,这是传统的现金流量预算;采用净收益调整法,在预计利润表的基础上,通过折现,以反映银行潜在获利能力。

(3)以EVA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的起点。EVA的内涵是银行在补偿了银行所有资金投入的资本成本后的剩余,EVA的增加就是银行自身的价值增加。价值创造能力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集中反映,建立以EVA为核心的资源配置组织体系,进一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和管理风险的业务运作的流程”(郑鸣、林潘颖,2006)。传统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EPS)和投资报酬率(ROI),它们的提高和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关程度很低,而EVA兼顾了财务风险与长远利益。以EVA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特点是以“银行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预算编制的起点和考核的主导指标都是EVA。在确定EVA预算额时,可采用简单做法:上年EVA实际数×(1 EVA调整系数),以此为基础和出发点,投资者就可以合理地编制出各种预算来控制和保证EVA目标的实现。

(4)以经济资本预算为全面预算的起点。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是综合经营计划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综合经营计划编制的起点和龙头。其内容涵盖经济资本的计量、分配、管理、监测与考核等。这一预算管理方法是将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在年初计划中进行预分配,并在全年实行管理控制的一种制度,目的在于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对风险总量和效益回报的双重约束机制。

(5)银行知识最大化下的预算起点模式选择。在知识经济社会里,许多学者提出银行财务管理目标将转向资源最大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知识最大化等。无论哪种说法,在知识经济社会里,银行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取决于银行的知识资本的拥有量。知识资本的占有将综合表现为银行人力资源质量,银行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这与银行各方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在该财务管理目标下,人力资源价值预算应是全面预算的起点。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从会计角度看仍有一定难度,但可采用货币计量法(经济价值法、未来工资贴现法、未来盈利贴现法、机会成本法、商誉评价法等)和非货币计量法(技能一览表法、评价法等)来解决。

(二)中小银行预算管理发展态势 主要包括:

(1)走向实时预算控制。在网络环境不发达的情况下,以财务预算为主的综合预算编制流程为财务人员所熟悉。但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预算所面临的困惑日臻显现:预算编制成本上升,预算编制涉及的部门多、指标多、内容多,需花费的人力、物力增加;预算调整弱化,预算控制的核心之一是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对比,若两者相差较大,按程序可进行必要的调整。由传统预算控制走向实时预算控制具有必然性。银行管理当局必须树立全时空的管理理念,将预算纳入到整个管理控制中去,从而实现集中管理的思想。集中管理思想与“集权”、“分权”无直接关联,不是强调决策权,也不是从组织行为论角度分析,仅是从信息论角度强调“信息集中,数出一门”,即管理系统对银行经济业务数据从源头实时、垂直采集,解决由于中间层的加工而导致的领导与业务层信息不对称和控制力薄弱问题(相应要求银行管理当局高层领导要有较宽的知识面),不同管理人员为了满足不同管理需要,通过假设与设置不同规则,从同一数据源获取信息并通过报告工具生成所需的管理信息。

(2)价值预算成为主流。作为现代银行,经营目标经历了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发展过程。为了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银行需要在各个层面上建立起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依赖于一个以价值为核心的完整管理体系来实现,价值预算就是这一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按照银行价值流再造思想,每一个部门应该对应一个产出所涉及的价值流,各部门对自己的业务实行全过程价值管理,明确责权利,以提高创新效率。从价值预算角度看,构建以EVA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因为以EVA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较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更能兼顾风险、收益机制,体现激励功能。但EVA预算指标的确立受风险计量系统影响大,且与部门绩效计量关系密切的重要管理参数的确定,在方法、技术、操作层面都面临较多困难,限制了以EVA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但可按从简便的控制方法入手, 逐步实施, 如在现有的预算管理系统中,考虑EVA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的设置,作为该预算体系的起步阶段。实际上,以经济资本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较EVA预算模式更兼顾了风险,而且指标设计中也包含了EVA, 国外银行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即在价值管理理念下,以经济资本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更优。

(3)预算管理中融合预警机制。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通过建立预算预警分析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波动和失误进行监测、诊断与预控,也就是预先警报预算偏差发生征兆,并对它们进行早期控制的一种“安全”机能性的活动。对可计量的风险因素采用指标预警法,对预算指标设立警戒线,预算执行超出警戒线即发出警告,对超出严重者提出有关应急措施。对于不可计量的风险因素要加强定性分析,视这种因素发生概率的大小确定是否发出警报。预算管理的预警控制过程及结果的参数都将反馈输入到预控系统中的预警信号系统中,以合理调整和优化下一过程的预警预控活动,使整个预警管理活动形成一个闭环。这样预算预警分析系统可以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目标的基本实现。

(4)预算管理定位:工具说到战略管理说。在预算管理实践中,预算管理被认为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财务管理流程中的首要环节,因此提及预算就使人想到财务。工具说只着重服务于银行内部的管理职能,基本不涉及“战略三角”中的顾客和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是一种内向型的管理。我国中小银行面对国内外竞争环境的改变,预算管理必须走出工具说论,立足于战略视角,以银行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和技术方法,提供有关银行财务、员工、内部、顾客等综合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以监控各个发展阶段银行及其竞争者战略。总之,中小银行预算管理应定位于系统的整合性,即预算管理系统与预警系统、业绩评价系统等管理系统的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关键预算指标的整合性,预算考评与奖惩是提高预算效果的重要一环,考评的重要依据是业绩标准,业绩标准就是预算指标,实际业绩就是二级单位预算执行的进度和结果,对预算指标设立临界值,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实际上是对是否超越临界值的分析,如果分季度、半年度、年度三个时间段进行考核,则预算管理与借助财务指标进行的日常财务预警监控、年度业绩评价监控达到了有机融合,其融合的主线是一些关键指标的相同设置。在经济资本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框架下,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重点体现在对利润的考核,这里的利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账面会计利润,而是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利润。

三、基于经济资本预算的预算监控体系完善对策

(一)经济资本预算中的经济资本计量 经济资本计量范围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和资本性占用经济资本四个方面的内容。经济资本计量采用系数法,当资产类别、风险水平和有关经营政策要求发生变化时进行相应调整。

(1)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EVA考核中的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表内各类风险资产和表外业务当年平均余额×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即大类产品平均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客户调节系数×风险缓释调节系数)。大类产品平均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以总行确定的大类产品平均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和分行区域调节系数为基准,结合实际适当调整后确定。客户调节系数:根据客户信用等级或重点客户分类对部分非贴现对公贷款和表外业务设置。如非贴现对公贷款和除银行承兑汇票外的表外业务客户调节系数可设为:AAA级客户0.50,AA级客户0.70,A级客户1,A级以下及未评级客户1.15;银行承兑汇票的客户调节系数为:AAA级客户0.45,AA级客户0.75,A级客户1.35,A级以下及未评级客户1.55。风险缓释调节系数:考虑质押、抵押和保证对产品的风险缓释作用,对非贴现对公贷款设置风险缓释调节系数。风险缓释调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风险缓释调节系数=∑可得以风险缓释的资产余额×折扣系数/信贷余额。可得以风险缓释的资产余额是指为各类风险缓释因素所覆盖的资产数额,如折扣系数可设定:质押0.4,抵押0.8,第三方保证0.90,信用1。此外,逾期及非应计贷款超过五级分类不良贷款部分按一定比例分配经济资本。预算管理中的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表内各类风险资产和表外业务期末余额×大类产品平均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贷款和表外业务类经济资本预算为指令性计划。

(2)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近三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值×20%。

(3)资本性占用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资本性占用经济资本=∑各类型资本性占用当年平均余额×对应类别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计量资本性占用经济资本时,各类资本性占用扣减与之对应的资产损失(减值)准备金。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资本性占用经济资本,年初分别根据资金市场交易风险控制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和资本性支出计划计算并分配。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分配采用增量配置法。考虑发挥计划在总分行的统筹平衡功能,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实行三次分配,包括对分行的初次分配、总行部门的平衡协调分配和战略性分配。分行的初次分配:年初总行根据分行的资本回报水平和资产质量等要素作为主要依据,进行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初次分配,并作为分行综合经营计划编制的基础。分配的总体原则是经济资本回报率越高,资产平均损失率越低的分行,分配的经济资本越多,分行发展的规模空间越大。总行平衡调整分配:分行计划上报总行后,总行各业务部门将分别对本部门系统的各分行业务计划进行平衡调整;总行计划财务部将根据全行发展战略对部门业务计划进行再次调整平衡,进而形成新的经济资本分配结果,提交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核确认。总行战略性分配:为实现全行经营战略,总行可安排部分战略性经济资本,在年度中间根据战略性信贷项目需求或信贷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专项安排到具体项目、部门或分行。

(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的应用领域 目前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虽然从产品、客户和风险缓释等维度进行了细化完善,但仍属于经济资本宏观管理参数, 适用于宏观层面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不能简单套用为产品定价、客户盈利性分析、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等微观管理领域的参数。各行在微观层面应用时,应根据具体业务情况, 在综合分析其风险水平,充分考虑产品、区域、客户、行业、风险缓释等多维因素的基础上, 确定适当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如可对客户调节系数根据客户信用情况进一步细化,对风险缓释调节系数区分质押物和抵押物的不同类型、清偿能力等予以适当浮动等。

(三)经济资本预算指标体系 预算目标是银行发展战略的阶段性体现,是银行在预算期内经营发展的行动指南。预算目标分为财务预算目标和非财务预算目标两类,财务目标又可分为效益目标、质量目标和战略目标三类,非财务目标又可分为客户满意度、法律诉讼、员工满意度三类。预算指标的确立是各目标构成的核心,鉴于关键预算指标的整合性,要紧密结合预警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确立预算指标,如效益指标可选择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回报率、成本收入比;质量指标可选择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率、纯新发放贷款不良率、纯新发放贷款潜在损失率、关注类贷款占比、不良贷款预期损失新增、不良资产现金回收贡献等;战略指标可选择公司收费类收入增长额、个人收费类收入增长额、个人信贷效益贡献新增、新增个人消费贷款效益贡献新增、贷记卡业务新增、贷记卡透支额增长率、电子银行客户交易额及电子银行交易量与柜面交易量之比、电子银行交易量与柜面交易量之比、AA级以上(含AA级)公司类及机构客户信贷余额占比、重要公司及机构客户(含国际结算户)和工资户新增、机构客户一般结算户、国际结算外汇账户、工资户、总、分行级VIP客户数新增、国际结算量新增、服务积分、中心城市行市场份额增长率、高等级支行市场份额增长率、机构及人员调整增减数等;非财务指标可选择优质客户占有率、诉讼率、优秀人才流失率等。

(四)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作为一种新的银行预算管理模式,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已受到上级行的高度重视,基层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除了要按照上级行在风险计量、成本分摊、经济资本的计算等方面的刚性制度安排,理顺内部管理环节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立足自身业务实际,加快业务转型,实现业务经营的综合化”(农行鄂州市分行课题组,2006)。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商业银行在实际执行经济资本预算的过程中,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存在一些问题。

(1)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信息基础相对薄弱,经济资本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经济资本计量,数据都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缺乏实时而有效的数据支撑,经济资本管理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受到了一定的严重制约。二是经济资本预算管理中,无论在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核算规则,还是在部门、个人考核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尚处在起步阶段,运作中不同部门在经济资本预算管理中的职责界定和相应的协调机制有待明晰和理顺。部分分行经济资本预算与信贷计划安排未能实现有机衔接,在局部环节出现了脱节现象,出现了纵横平衡的困难。年中在战略性经济资本配置的过程中由于流程、职责不甚明晰,出现了环节过多,机制不太顺畅等问题。三是不同管理层级运用经济资本预算管理的模式仍需探索。目前的经济资本预算是立足总行对一级分行的资本管理,实行系数法下的总量控制,部分一级分行在对下配置经济资本时简单照搬总行模式,未能结合本行实际进行合理创新,在与经济资本有关的计划安排、绩效考核、资源分配和盈利性计量等方面缺乏应有的弹性,客观上影响了下级机构对经济资本预算的认识和理解,混淆了经济资本预算与经济资本的计量分配,影响了经济资本预算的实施效果。四是目前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中缺乏对网点考核、处理差异化和个性化因素的指导,经济资本预算方案中对基层行业务操作的指导不甚直观,造成在基层行实际操作中,存在将普遍性的方法通过合理化调整成为灵活、合用的工具,进而将价值创造核心落到操作层面的实际困难。五是在风险资产分类、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的分行能动调整范围设定等参数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部分分行反映目前的预算方案中对资产的分类相对较粗,由于同一大类产品内部不同细类产品的资产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别,按统一系数测算得到的经济资本因而可能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目前只按产品大类设置,按区域和客户的风险情况设置分配系数的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2)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改进对策。主要包括:一是研究实施区域差异化管理。对社会信用环境好、资产管理水平较高、资产质量较好的地区开始逐步实施差别化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进一步推动风险资产的区域结构调整,实现有进有退。在此基础上,增强对区域调节系数设置的系统性,参考区域风险评级指引等管理信息,拟定统一的区域调节系数设置规则。二是细化经济资本计量的产品分类。尽管目前的对各产品大类设定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是平均意义上的系数,在计量分配时不能简单套用,但考虑到各行风险资产较大的产品结构差异客观存在,为使根据平均水平设定的系数测算结果与基层行实际尽可能贴近,降低误差,拟依托现有的总账系统,在保证核算数据权威性的基础上,结合调研中基层行提出的相关建议,对现有信用风险资产的分类及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予以适当细化。三是合理增加基层行实施经济资本预算管理的弹性,放宽管理参数的浮动区间。拟取消对个别产品的上下限管理,对产品间的结构调整以差别化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为主导进行政策引导。同时,对基层行权限范围内产品定价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设置,赋予基层行自由的调整空间,以跟进市场变化需要。四是研究改进经济资本预算增量总额度的测度方法,增强经济资本预算总量与全行发展战略规划、外部监管要求以及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统筹兼顾,研究建立经济资本预算增量与资本管理、效益预测、股利政策等的有机联系。五是改进对基层行增量经济资本预算总量的分配方法,在目前按基层行往期经济资本回报水平和资产平均损失水平对经济资本增量资源进行初次分配的基础上,结合信贷管理方式变化进一步细化分配方法。六是改进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流程,包括对经济资本增量匡算与核定流程,对基层行上报经济资本增量计划的部门间平衡审查流程,年中经济资本预算调整流程以及战略性经济资本的申请配置流程等流程,依据股改后部门职责设置,按照清晰、高效的原则进行优化。七是从本质上讲,预算是基于管理行为的控制,预算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着不可控变量。笔者认为, 在人们的消费水平还未达到以精神消费为主的时代, 预算监控的最终效率取决于是否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奖惩制度必须结合各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单位的目标制定, 以量化打分为主确立集体报酬,然后量化到个人; 要形成严格的考评机制;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八是加强内部审计,提高预算执行力。内部审计部门有无参与预算管理活动或内部审计监督执行力不够,是造成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实施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强化道德软约束机制。在银行内部建立信用评价机制, 对预算松弛的道德侵害行为建立信用卡,并与部门负责人的晋升、晋级与奖励挂钩。应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执行力。从管理组织角度讲, 内部审计部门要在预算管理中发挥作用,必须加入到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来。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预算管理决策层、预算管理职能部门和预算管理责任部门。预算管理决策层由最高决策委员会与相应的咨询机构组成,其主要职责之一是对全面预算进行总体性审核与全局性把握。 为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评价、服务等职能,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入到预算管理决策层中来,并全过程参与预算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1]高军、孙彦钊:《经济资本、监管资本与账面资本的比较研究》,《华北金融》2009年第3期。

[2]韩镇、詹原瑞:《监管资本框架下的中小银行风险组合管理》,《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10期。

上一篇:ERP在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探讨 下一篇:价值链视角下成本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