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饮用水源污染成因及相关措施建议

时间:2022-10-10 09:55:53

浅析农村饮用水源污染成因及相关措施建议

[摘 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农村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核心。本文剖析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的主要成因,提出了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源;污染;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15-01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投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旨在解决我国农村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因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和水资源枯竭问题,这些问题正日益威胁到农民的饮水健康。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饮用水源污染主要成因

造成农村饮用水源污染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水土流失

由于不适当的人为开发,引起了生态环境改变和自然环境的退化,使水源涵养能力下降,部分草原退化、植被稀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有大量泥沙及腐植质进入地表水体在底部淤积,形成了地表水体的内污染源。

(2)农业生产污染

人们在从事农业耕作活动时,由于使用化肥、农药等,使有害物进入河流、湖泊、水库等,造成农村地表饮用水源的污染,这类污染是水源保护工作中不易控制的因素。

(3)人畜粪便等生活污水的排放

农村地区由于对水源地缺乏管理引起的水源污染现象比较普遍: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饮用水源、牲畜直接在水源地饮水以及牲畜的粪便也被带入到水中。如果饮用水源流动缓慢,将使藻类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绿色,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4)农村工业的废弃物

乡镇采矿和冶金工业的尾矿、炉渣乱堆乱放在小河沟旁,造成河道淤积、水体受污染;采用落后工艺技术的乡镇企业对自然资源地掠夺式利用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时有泄漏事故发生,对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饮用水源的水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源的污染饮用水水源问题会日益严重。

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措施建议

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卫生,保障农民用上足量安全的水,其根本措施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供水工程、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对于农村地区,要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加快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微型蓄水工程建设。污染一般是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对于农村饮用水源来说,主要是生活废弃物和工业“三废”引起的污染。这其中既有管理不善的问题,也有目前技术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包括生活习惯不良等因素。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因素很复杂,防治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的措施也就不能一概而论。

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由于土壤岩性、生活垃圾、卫生条件、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肆意排放等因素造成了饮用水源污染。针对于此,笔者认为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

1、选择不易污染的水源:水源的选择应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由于地表水易受到工业废水、农灌尾水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水源会增加水质净化的难度。在同等条件下,地下水源不易受污染,易于防护,卫生条件好,宜优先选择水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只有当地下水短缺或水中含氟、铁等物质高、水味苦咸或遭受工业有害废弃物严重污染致使水质恶化时才应考虑地表水;

2、严把水源工程关: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应建立坚持在水源工程开工前检验相关水源水质的制度,并尽量采用全封闭水源构筑物,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

3、加强水源卫生防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划分不同的水源保护区,并规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强化水质监测:加强对供水水源地的监测工作。为了防止水的污染,建立健全严格的水质检验制度。水源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水源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水源水质的准确评价和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水源污柒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价应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的确定、监测方法的选择和水质评价等内容。其中具体监测项目可针对不同水源,按水源环境质量标准及水源污染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除了以上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措施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

1、制订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专门法规;

2、制订科学合理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

3、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源应急保障体系;

4、与时俱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有关的科学研究;

5、建立宣传教育体系,鼓励民众积极参与。

上一篇:IT外包中知识转移的风险规避对策研究 下一篇:加强营林工作,促进林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