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政·霸政·僵政

时间:2022-10-10 09:23:52

乾隆十二年(1747),清廷曾经下过这样一条禁令,禁止福建的工匠建造一种“桅高篷大,利于走风”的新船,因为它速度太快,不利于水师稽查管理。

早在公元二世纪我国就能造出十丈楼船,可到十八世纪只能建造被西方人嘲笑的小船。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只能造小船,其中自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但清廷的上述决定,无疑让后人窥我国古代造船业落后缘由于一斑。笔者观之,清廷的决定,之所以阻碍造船业以至航运业的发展壮大,是因为它实施的是懒政、霸政、僵政。

按理,建造“桅高篷大,利于走风”的新船,当是好事一桩。可不是?船大了,行驶得快了,意味着生意做大了,周转也快了,这样一来,清政府不就可以多收些税费了吗?可好,人家并不是这么想的。在人家看来,新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风”,速度太快,不利于水师稽查管理。其实,所谓“不利于水师稽查管理”,说穿了,便是其“懒政”的借口。因为只有稽查管理的对象不变、内容不变、方法不变,自己才能图方便、享轻松。这不就是典型的“懒政”表现吗?

对于清政府来说,无论福建的工匠还是其他做航运生意的商人,都属于自己的管理稽查对象。既如此,那么我可以任意摆布你,要你怎样你就得怎样,要你停止你就得乖乖收手,而不能倒过来听你使唤。说到底,这是一种“霸政”思维和“霸政”行为。有道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在清政府如斯蛮横的“霸政”下,这些“桅高篷大,利于走风”的新船,还能有生存的空间吗?更遑论造船业、航运业做大做强了!

对管理者,管理即意味着服务,服务即意味着必须换位思考,尤其必须做到“想被管理者所想,急被管理者所急”,“你有所呼,我必有所应”,换言之,作为政府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要实施“优政”,实行超前服务、快捷服务、精准服务、周到服务。对待那些“桅高篷大,利于走风”的新船,万万不可闷头一棍,将其置于死地。毕竟,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会有因果关联。作为管理者,首先得调查清楚,制造这些新船是为了逃避管理稽查还是为了发展造船业、航运业。其实,事实就摆在我们面前,发展造船业、航运业显然是其首选,而有可能带来管理稽查上的不便,但这并非主要的矛盾。

既然制造新船利大于弊,管理者何不敞开胸怀予以热情接纳,并自我做出管理稽查上的改革创新呢?要知道,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管理者的职责。拒绝接纳,恰恰就是其“僵政”的表现。只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缺失创新思维和战略考量,没有眼光、没有见识,不会以变应变、扶大助强,清政府的造船业、航运业之停滞不前,也就可想而知了。

懒政也好,霸政、僵政也罢,从本质上说,是缺乏担当的表现。不屑担当,便会滋生贪图安逸的思想,得过且过,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想担当,便会寻找种种借口,以上压下、恃强凌弱,并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不会担当,便不会算总账、算大账、算长远账,凭鼠目寸光而就此打住,为鼻子底下的一点蝇头小利而坐井观天。悲哉哀呼!

(摘自《解放日报》 )

上一篇:物分一半情愈浓 下一篇:陪他们跟上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