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疗法的骨科应用

时间:2022-10-10 08:49:07

封闭疗法的骨科应用

封闭疗法是骨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对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肌劳损、腰椎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各种滑囊炎等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很多病人由于对封闭治疗不甚了解而产生畏惧心理,认为它是一种“应付疗法”,只能暂时减轻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病。还有部分病人怕打了“封闭针”后产生依赖,不能停药,担心副作用大。那么,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所谓封闭疗法,是将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注射于痛点、关节囊、神经干等部位,起到消炎止痛,解除痉挛等作用。这样的治疗方法可以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局部,在病变局部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不同的药物又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对于疼痛剧烈的急性病人,可以给予强的松龙、利多卡因等消炎止痛药,以消除局部炎性水肿,促进炎症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对于有粘连病灶的慢性病人,可选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药物,以消除粘连、软坚散结、去瘀生新、改善组织代谢,从而缓解疼痛。但应注意的是,在进行封闭治疗时,医生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恰当选药,保证注射部位准确。同时,患者也要坚持治疗,以免中途停药而无法收到应有的疗效。 骨科医生之所以用封闭疗法治疗上述各种疼痛病症,主要是利用其抗炎作用来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同时,所使用的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是一种,平时多用于拔牙、小手术的局部麻醉,它可以缓解疼痛,增强综合治疗的效果。

患者打过“封闭针”以后是否会对其产生依赖呢?其实,习惯性及依赖性的产生,只存在于部分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中。习惯性是指由于患者长期反复使用激素,形成条件反射,停药后即感到难受或恐惧。此时给予少量激素,患者的症状便迅速消失;依赖性是指使用激素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完全控制或部分缓解,这时如果突然停用激素或较快地减少激素剂量,将导致原病症复发或者恶化,出现所谓“反跳”现象。这两种情况均在患者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激素后才能出现。骨科医生在应用封闭疗法时一般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封闭治疗的次数,而且每次间隔7~10天,一般连续封闭不超过3―4天。如果继续使用此疗法,间隔时间需加长,所用的剂量也要减少。所以,只要依照上述原则用药,患者一般不会产生习惯性和依赖性。

与所有药物一样;皮质类固醇激素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主要有:会使患者出现向心性肥胖,形体改变,皮肤多毛,甚至会使女性患者长出胡须;会导致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减慢;会加重患者胃肠道溃疡;会诱发高血压、精神病、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病症。但这些并发症也只有在患者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激素类药物后才会出现,一般短期的局部封闭治疗不会引起这些不良反应。但为了安全起见,对于患有较重的高血压、胃肠道溃疡、糖尿病、精神病等病症的患者,应慎用激素类药物。为了防止感染,封闭注射应在医疗单位进行。封闭前要用肥皂和清水洗净皮肤,严格消毒。注射后应观察15分钟,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和其它反应。封闭后3天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发生局部感染。

当然,封闭疗法不是传说中的“灵丹妙药”。对于应用封闭疗法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配合使用其它疗法,如牵引、推拿、理疗、佩戴护腰、内外用药等,必要时可改用手术疗法。

需引起注意的是,某些医风不正的医疗单位或个体医生,在一般“封闭针”里加些其它药物,如维生素B族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或把使用的药物改名,把封闭疗法宣称为“秘方”、“特效药”、“进口药”或“专利”,并乘机将医药价格上涨十几倍乃至几十倍。为了牟取高利,他们甚至诱使病人反复接受封闭治疗,致使病人发生了不应有的副反应。这种现象应引起患者的高度警惕,以免上当受骗,贻误治疗。

上一篇:高血压治疗的四原则 下一篇:糖尿病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