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质效

时间:2022-10-10 07:10:28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质效

摘 要: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时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人们的一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语文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抓好小学语文,使孩子们爱上语文,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使孩子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他们对读书识字的兴趣,化枯燥为生动,变繁琐为简练。同时运用多种有效方法,促使孩子们事半功倍,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关键词: 语文 识字 课堂气氛 教学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明确老师主导、掌控地位,把握好师生关系。

1.课前准备要充分。

首先不仅要对教案胸有成竹,各个环节都要安排得恰到好处,而且要方法恰当,内容适度。在备课过程中提高老师的自信心。其次,教学时要投入。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感染学生情绪。教师越投入,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发生突发状况,老师要运用聪明才智,妥善解决,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教学相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眼神亲切、态度和蔼、赞语热情,从而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用讽刺的话语刺伤他们,而是先检讨自己是否在教学方法上有过失,在课堂上,应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见解,对他们的质疑发难,要表现出耐心和爱心,使学生真正爱戴老师,喜欢老师。

3.积极讨论,频繁提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敢说,愿意说。对于某一问题,在进行一定的引导后,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和意见,即使是幼稚的、荒谬的,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二、选取合适的方法,调动课堂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1.情景教学,激发兴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对于语文教学也依然适用,课堂上的45分钟虽然很短,但我们要花更多时间在课外备课上,勤思考,勤动脑,事先模拟演练教学时的情景,提前准备好教学用具,从生活里时刻不忘攫取灵感,留意生活里的细节和美感。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利用鲜明的摄影图片,甚至是适当的优美音乐,使孩子们充分体验课文中的情景,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在师生情境交融中实现学习目标。在这里选取适当的案例做以说明: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一课的《秋天的图画》

上课前,我先搜集一些秋天的图片,黄叶满地,红叶翻飞,天高云淡,硕果累累,首先用投影仪讲图片展示给学生,在展示过程中,问他们这些叶子有什么特点?叶子的颜色一样吗?是不是有的红,有的绿,有的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这些果实都是什么品种?云彩漂亮不漂亮?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是不是很凉爽呢?随后,将课本打开,把生字生词展示在黑板上,逐字逐次教给学生,将刚才秋天的图画和生字生词联系起来,联想记忆。最后把维尔瓦第的名曲《秋》播放出来,让他们轻闭双眼,感受大提琴的声音好像是阵阵秋风吹来,小提演奏的部分,昂扬处象征秋阳灿烂,天空上微云流动,低婉处象征落叶飘下。课外拓展的时候,领孩子们看池塘里的枯荷,山里的红叶,果园里的硕果,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2.爱上朗读,勤于背诵。

如何使孩子们爱上朗读呢?首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从网络上选取相应朗诵视频,使他们听到纯正的发音,腔调。其次,让学生进行模仿,读出语气、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不读破词句。最后要有感情地读。在读音正确、速度合适的基础上,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尤其是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挑选学生模拟课本中的人物,针对内容角色,运用不同的语调语气,如《回声》一文中,小青蛙高兴地叫:“呱呱呱,多好看哪!”而后面妈妈笑着说:“孩子,跟我来。”在这里,扮演小青蛙的同学,就要用非常欢快的语气说出来,而“青蛙妈妈”则要用略微舒缓又带着笑意的语气说出来。在分角色朗读时,还可以形成不同的组,进行比赛,让同学们爱上朗读。在朗读中,找出学生读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文章中标点符号和词语的应用,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进而对文章段落、篇章构思进行体会。读中要求领悟修辞表达的妙用;读中发现文章重点段落的构段方法;读中揣摩文章写作的顺序,最后达到背诵的目的。

3.作业自由,形成梯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同学生在吸收知识程度上的不同,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布置等量的作业,这对一些学生会产生压力,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感受和不同的收获,教师应该既提出共同要求,又提出个别要求,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势。

相信在逐步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我们一定会寻求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能在课堂上飞翔。

参考文献:

[1]肖天河.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施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5(11).

[2]张小丽.语文高效教学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

上一篇:浅析《小王子》的象征意蕴 下一篇:转型发展背景下机械机械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